陈序
去年本专栏便提出,资金廉价时代结束。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一直深受流动性过剩之苦的中国,也很快就有机会亲身体验融资成本上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惠誉国际评级驻北京中资金融机构业务负责人朱夏莲表示,面临融资压力的中资银行今年现金压力会更大,因为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去年中国央行六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大大限制了中资银行的放贷能力。
人民币融资成本上升,看市场利率便知。今年以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的同业拆借利率大幅攀升。致令中国央行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中国央行在四个月内第二次下调存准率),向银行系统释放资金近人民币四千亿元。而就在中国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前一周,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上升了3.37个百分点,达到7%。7天期回购协议是中资银行使用最广泛的融资工具。在存款准备金率宣布下调之后,2月23日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降至约5.5%,但按以往水平衡量仍处于高位。另据汇丰控股信息,中资银行在香港市场出售的一年期人民币定存单的平均利率已从去年年初的0.59%升至2.8%。
自去年起,在中央政府鼓励下,大型中资银行纷纷在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定存单,以获得更多人民币资金。一年以来,
中国银行及中国
工商银行等中资银行已出售了大量的人民币定存单,以期在离岸市场建立人民币存款基础。据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估计,截至目前这类短期债券的发行规模累计已达到人民币1010亿元,占香港市场发行的全部人民币固定收益证券规模的三分之一。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去年香港市场排名前五的定存单发行人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
建设银行、中国
交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
随着人民币计价债券收益率的上升,人民币定存单利率也在上升。人民币定存单利率上升将导致银行在定存单到期再融资时付出更高成本。汇丰控股策略师Becky Liu预计,在中资银行发行的定存单中,有大约人民币650亿元的定存单将在未来10个月到期。更有分析师担忧离岸市场融资活动增加可能导致中国内地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加剧。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发现,因中国储户逐渐将传统储蓄账户中的存款投向收益更高的投资产品,中资银行还出现了存款流失。中资银行纷纷推出与美国银行业出售的结构性票据相类似的理财产品,投资于公司贷款、股票和债券等标的,并承诺高于存款利息的回报。这部分是因为近来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降温,银行指望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客户购买人民币计价资产。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告诉媒体,中国理财产品总额约达人民币5万亿元,相当于全部家庭储蓄存款的14.2%。然而,短期理财产品涌现,加剧了中资银行资产错配的结构性问题。长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的贷款往往需要几年才能收回,无法支应银行资金支出的增加,加重了银行贷款资金短缺的困难。
其实,我以为仅以现在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贷款规模,完全不足以严重削弱在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基础。倒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之后对更高利润的追求,以及北京为抑制通货膨胀对银行业贷款的数量控制,两者叠加,或引发市场短期的流动性紧张。虽然不是每个设法融资的人都会被起诉,及至获罪死刑,投资者还是要避免裸泳。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电邮:chenxuchenxu@msn.cn,本专栏每周一至周五刊出。)
作者: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