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世行报告引发争议 国企“私有化”大讨论 > 国企改革争议最新报道

世行为中国未来发展开6味药(图)

2012年02月28日04:05
来源:京华时报
世行为中国未来发展开6味药

  昨天,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在京发布了一份名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也可能将在2030年前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报告同时指出,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 到达一个转折点,需要再一次进行根本性的战略转变。

  报告要点

  近期可实现软着陆

  世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著的这份研究报告建议中国采取新的发展战略,调整政府和市场、民营企业以及社会的作用,以达到2030年将中国建成高收入社会的目标。

  报告提出了中国未来20年将面临的风险:短期内出现硬着陆的风险、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数减少、不平等程度上升、环境压力和外部失衡构成的挑战。在报告列出的这些风险中,“硬着陆”受到各界关注。“硬着陆”和“软着陆”是一种形容和比喻,“硬着陆”指国民经济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急剧回落;“软着陆”则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到适度增长区间。

  不过,报告中提及的硬着陆风险,并非针对中国目前GDP增速平稳放缓而言,而是针对中国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将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如下风险经济增速可能在没有太多预兆的情况下快速放缓,从而令产业中的问题恶化,甚至引发危机。经济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世行行长佐利克表示:“就近期而言,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中国有机会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包容性增长,同时防止进一步侵害环境,并继续努力成为国际经济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直线增长不可持续

  “过去32年来,中国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就,经济年均增长9.9%,6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佐利克在称赞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提醒,“但我们应当警惕这种直线增长。”

  佐利克称,中国的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增长模式在过去30年来非常成功,但需要加以改变以适应新的挑战,因为目前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改革具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中国现已到达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管理好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转型充满挑战性;此外,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全球环境很可能仍不确定且跌宕起伏,所以转变战略的必要性就显得愈加重要”。

  佐利克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速在2030年之前将逐渐下降,这一观点也体现在上述研究报告中。报告建议中国的决策者从只注重经济增长数量转向兼顾经济增长质量。

  特殊国情挑战中国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一些特殊国情的挑战。

  这些特殊国情包括:人口未富先老;全球能源、粮食、原材料和水资源供给压力;环境危机;不平等现象加剧产生的社会风险等。

  众所周知,人口红利曾经是中国GDP保持高速增长的核心原因之一。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但报告指出,5年之后,中国的退休人口将超过新增劳动力,随之而来将产生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需求,这对经济发展构成一大挑战。此外,在能源供需领域,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增高,并从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天然

  气的净进口量也连年增长。

  不过佐利克认为,中国将沿着一条能够战胜这些挑战的道路向前发展,“一个成功的中国不仅可以继续为亿万人民提供发展机会,改善其生活水平,也可以给其他国家树立典范,证明实现经济发展不必以牺牲社会和环境绩效或者全球责任为代价”。

  世行谏言

  提出六大发展方向

  报告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六大战略方向,具体包括:

  第一,重新界定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

  第二,推动创新,建立与全球研发网络相连的开放型社会。

  第三,促进绿色发展。中国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可以将自身的环境挑战转变为促进发展的绿色增长。

  第四,为所有人提供均等机会和社会保障。这意味着在就业、融资、社会服务和可转移的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均等的便利条件,加强能力建设、透明度和问责制。

  第五,加强财政体系建设,改善财政可持续性。这涉及三个关键领域:确保各级政府有充足的财力以满足支出需求;筹集更多的财政收入;调整支出结构,提高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支出比重。

  第六,确保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方继续融入全球市场。

  各界反应

  对打破国企垄断看法不一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国企垄断是中国经济的突出特点,垄断性国企分布的行业范围很广,主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由于处于垄断地位,这些国企往往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国企的改革对国民经济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金融则是经济的血液,其活力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中国的金融企业表面看利润率很好,但其利润主要依靠利息差。如果能进行相应的改革,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对于报告建议“中国应该缩减庞大的国企规模”,我认为,“缩减国企规模”的内涵应该厘清,到底是使企业结构、经济规模由大变小,还是使其增长速度放缓,这是不同的概念。进一步说,缩减国企规模如果是基于国企效率低下的原因,那么判断企业效率的标准是哪些数据,是否具有可信性也值得讨论。国企主要分布在能源、电信、运输等基础建设产业,这些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往往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形成规模经济,一味缩减国企规模无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如果缩减国企规模是出于国企挤压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的原因,事实上也站不住脚,民营企业的发展最主要还是靠自身,除了基础建设行业外,民企可以在其他许多领域大有作为。

  有网络文章对报告提出批评

  多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世行报告的内容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其中提及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基本与中国确定的方向一致,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国资领域的专家认为,对于世行报告,网上流传着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他个人认为其中不乏中肯的批评。该文章引用《货币战争》一书中的观点指出西方某些势力动机不纯:“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担任世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师)指出,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所有的国家都有同一类药方等着它们:第一服药:私有化;第二服药:资本市场自由化;第三服药:市场定价;第四服药:缩减贫困策略:自由贸易。”

  本报记者张艳 廖丰实习记者张俊雅

  作者:张艳 廖丰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