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经济结构转型“两条腿”走路 新兴产业发展有赖创新驱动

2012年03月05日01:59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嘉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昌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 吕 薇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剧锦文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吴金希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各国最急需解决的问题。2009年,温家宝总理连续三次召开新兴战略性产业座谈会,随后一年,国务院便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中央锁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也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厘定了大政方针。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着怎样的深意?过去一年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有何进展?各地是否出现了“一哄而起”的现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需要哪些支持措施?上述问题无疑将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资本市场的热点,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探讨的热点。

  ⊙记者 秦菲菲 郭玉志 梁敏 ⊙编辑 邹靓

  两条腿走路

  上海证券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下,国家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着眼经济长远布局。您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在中央强调“稳增长”的当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昌林: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任务是要推进产业高端化、知识化、服务化、低碳化发展,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清洁安全等特点,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敏锐洞察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举措。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大,要成为支柱性产业还需要一个过程。

  吕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下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新能源汽车等都是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相互促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与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相结合。传统产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实基础,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将带动一批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有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就是以服务业为主。如物联网、云计算等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等服务业,为其提供科技、商业、金融、信息等服务,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和市场环境。

  吴金希:到2020年,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产值计划要达到GDP的15%,由当前的3%到那时的15%,实现产值超过11万亿。这个产值约等于2010年我国GDP总量的27%,超过四分之一,届时,这将是一个相当规模的产业,将超过若干中等发达国家GDP总量,这必将极大改变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

  从我国发展战略来看,大家已经非常清楚,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的重化工产业、房地产经济和“装配”经济都不可能将中国带向强国之路,未来,强国之路只能靠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舍此别无他途。

  剧锦文: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看,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外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其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借助新技术、新发明创新新的产业体系,以改变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正是按照传统和新兴这“两条腿”走路的。

  我国的传统产业规模巨大,涉及的产业领域众多,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其技术的全面和快速升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同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通过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不至于在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掉队,就能够在较短时期内改变我国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并引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因此,我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在持续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我国经济初步实现了“软着陆”,但“稳增长”始终是我国今后若干年内最主要的任务。我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稳增长”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战略安排。传统产业的确规模大,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这种增长在边际效应上是递减的。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虽然规模小、风险大,但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边际增长率。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稳增长”,特别是长期稳定的高增长并不矛盾。

  有差距但后劲足

  上海证券报:《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发以来,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进展如何?

  王昌林:自《决定》颁布以来,有关部门和各地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决定》的实施细则。许多地方都颁布了落实《决定》的意见,设立了专项资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

  从产业发展看,2011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如2011年1-11月,生物医药增加值同比增长17.2%,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中,新型显示、服务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速大大高于电子信息产业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中,数控机床、高端仪表等高端装备发展势头强劲。

  吕薇:自2010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国务院还是各个相关部委,都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加强政策支持。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制定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在一些地区形成。如,江苏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已经初露头角;在安徽,平板显示、LED光电和光伏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高地。

  吴金希:众所周知,从2009年开始酝酿,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从数字来看,目前,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左右,产值只有1.19万亿;“十二五”末的规划目标达到8%,我们估算届时要实现4.5万亿左右的产值,较之目前增长3.78倍,每年增长要超过30%。到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产值要达到GDP的15%左右,产值超过11万亿元。

  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目录和数字,具体行业发展数据无从得知。但是,根据我们掌握的重点地区的粗略统计,如在江苏,天津,北京,上海等地,战略形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还是良好的。完成“十二五”规划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很可能会提前完成。

  另外,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产业自身的发展来看,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举例来看:我国的大飞机和高铁项目已经成为现实生产力。在大飞机项目上,我们国家是下了大决心,采用举国体制,成立了国家商用飞机公司,计划在2014年首飞,2016年要交付使用,最近已经召开了设计誓师大会。二战后,仅仅一个波音公司靠一己之力,就实现了商用飞机向喷气式转型的目标,投资几十亿美元,在全世界率先研发出波音707,直至目前的787。时间过去了60年,我们国家也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我想完成预期目标不成问题,应该有这种民族自信。

  剧锦文: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新材料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我国的生物产业产值在2010年超过1.5万亿元以后,并以年均15%的速度在快速增长,2011年产值预计将接近2万亿元。

  不难看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上说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在某些领域已经占据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在一些核心和关键技术方面,我们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甚至如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我国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不过,由于我国潜在市场巨大,产业基础雄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充分竞争、适当干预

  上海证券报:《决定》颁布后,全国各地已纷纷就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规划部署,新一轮产业赛跑蓄势待发。然而,随之而来却引发了对于新一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担忧。在您看来,我们应如何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理发展?

  王昌林:如何看待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哄而起”,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总的来看,我不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

  这是因为,第一,从长期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是巨大的,目前的产能还不够,个别行业如光伏产业只是出现了“阶段性过剩”,是由于前几年的暴利引发了光伏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导致光伏产业提前进入调整,这对长期发展是有利的,其发展前景巨大不容置疑。事实上,历史上新兴产业的发展都出现过“疯狂”,如英国“铁路疯狂”时期(1840年左右)和美国的“IT疯狂”时期(2000年左右)。第二,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主体基本是民营企业,虽然许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主要是在规划层面,仅是“规划重复建设”和“规划过剩”。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推进新技术普及应用。因此,不应过分担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复建设,要保护地方和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当然,从宏观管理上,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避免行业发展出现“大起大落”。要通过发布行业信息、完善准入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吕薇: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其规律和特殊性,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加强系统规划和配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系统,不是单项技术、单个产品或某个环节的突破就能发展起来,需要相关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如,我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增加很快,但由于风电的不稳定性,需要稳定的电源与其配套和电网支持。

  二是要突破核心技术,避免走低端制造的老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规模的一些新兴产业大部分靠引进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建设投资增长较快,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如,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大部分是组装,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因此,要加强技术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防止重走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低端制造老路。

  三要注意防范新性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创新活跃,技术发展路线还不确定。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需求规模小,商业模式不确定,产业链配套条件不成熟,市场成长慢。因此,要加强试验和示范工程,加强市场开拓,注意商业模式创新。要制定鼓励需求的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市场,通过法律、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市场准入等措施促进新技术的利用和推广。

  四是要注意成本效益,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新兴产业要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一定要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对一些重大技术的应用推广,要进行建立全寿命期内能源转化效率和环境影响评价。

  五是要注意发挥小企业的作用。在技术相对成熟的领域,可以规模化发展,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作用。但有些技术尚未成熟,处于产业化初期的新兴产业,大都以小企业为主。因此,要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和扶持基于创新的创业企业;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能过早以规模标准为门槛限制小企业的进入。

  六是注意防范政策和制度风险。新兴产业领域缺少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政策具有不确定性。

  吴金希:产能过剩、低价竞争、不注重品牌和创新是现在所有中国制造业的痼疾。我们认为,战略新兴产业是一个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产业,具有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需要丰富的人才、知识积累。过去三十年我们经济增长中靠投资驱动拉动增长的方式是不适用新兴产业的发展的。

  当前,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过程中也是一样的,无论是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起到引导和政策画龙点睛的扶持作用。“跑步钱进”和不顾条件重复投资是不可取的。

  剧锦文:自从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以来,各地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已经看到,各地都制定了自身的发展规划,并竭力付诸实施。我们也已注意到,由此引发了所谓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但深入研究发现,各地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比较符合当地实际的,重复建设的现象并不如人们所估计的那样严重。

  不过,一些地方为了获得某些支持,将一些原本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冠以这样的身份,给人造成了各地在大规模重复建设的映像。即便如此,我个人认为,一种新的产业的兴起,恰恰是在充分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没有大量的参与和充分的竞争而要想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那是不可想象的。那是一种认为不应当有过度竞争地去发展新兴产业,甚至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当然,我们也主张对极端恶性的竞争予以适当调控的必要性。我认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借助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辅之以适当的政府干预和引导,而不是相反。要努力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让各类企业公平参与竞争;政府应当对有市场潜力、有技术发展前景的初创型企业予以一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

  加快制定实施细则

  上海证券报:为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曾明确了“一揽子”的扶持政策。您认为,后续还将有哪些更行之有效的细化政策?今年或者未来一段时间里,哪些产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王昌林:目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十分具体的政策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主要还是原则性的,要加快制定《决定》实施细则,切实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

  吕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根据技术的成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分为三类情况,一类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产业化的,近期可以形成生产能力和规模。如太阳能、风能利用,半导体照明、液晶显示产业等等。第二类是技术尚未成熟,还处于发展初期,具有较好前景,需要不断培育壮大。如电动汽车、物联网、云计算等。第三类是处于技术储备阶段。如基因技术的应用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采取梯度发展战略,发展一批、培育一批和储备一批。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将逐步显现。

  吴金希:政策层面,去年底国家已经出台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10个产业聚集区,扶持100家骨干企业,推进9个领域的示范工程。近期,工信部要出台《战略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发改委要制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之相关的更细的扶持政策,财税政策,项目计划、金融政策,资金计划即将出台,这些对战略新兴产业都是重大的利好政策。

  至于哪些产业近期发展空间会更大,主要应该看未来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要考虑到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刚性需求和政策刺激因素。具体来看,节能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现在已经有较大进展,未来空间仍然很大;风能装机总量我国已经全球第一,累计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几乎相当于又建成了两个三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河西走廊将装备超过三峡的装机容量。未来,东南沿海的海上风力发电将是重点。

  新能源汽车受困于关键技术和市场环境,当前进入瓶颈期,突破以后,会有井喷式发展。未来,节能环保、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可能很快成为支柱产业,而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先导产业。相比较而言,前者市场规模可能稍大一些。

  剧锦文: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还很不系统,有些也不具体,难以操作。下一步将会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我认为,政府将会在财税、金融、产业准入等政策上对有前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进一步支持,并形成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在未来,在一些关键技术或处于突破的临界状态的技术,会给予重点扶持;对一些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航天、大型造船、高铁、数控机床等,政府会加大投入力度;对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会给予一定的财税支持。而对已经出现临时性过剩的太阳能、风能等产业,则会出台一些限制性措施。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