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路易斯 |
本·路易斯是英国艺术纪录片导演,他于2008年制作的纪录片《当代艺术的泡沫》(The Contemporary Art Bubble)收集了大量西方艺术家、藏家、画廊老板和拍卖行是如何联手在价格上“做局”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因为暴露了当时红极一时的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拍卖天价后面的真相,在西方艺术界掀起了不少波澜。最近他因为德国电视台制作节目来到柏林,我在一家咖啡厅里对他做了一个简 短的采访。
问:当时你是出于什么想法拍摄《当代艺术的泡沫》这样一部纪录片?
答:有个人的原因,也有更广泛的文化上的原因。2003年和2005年我拍摄了两个介绍当代艺术明星的纪录片系列,而2005年正好是当代艺术市场腾飞的年代,我当时就有了个想法,拍摄一部名为“怎样用艺术品成为百万富翁”的纪录片,我还特地从银行贷款了5万英镑,并从事了一年的艺术品买卖。可惜英国广播公司到了2007年才批准了我这个纪录片项目,当时我就告诉他们,现在时机已经过了,因为2008年艺术市场必然崩盘,还不如拍一本关于这个题材的纪录片,他们立刻就同 意了。这是我拍这部片子的“个人原因”。更深层次的哲学上的原因是,我感觉艺术被绑架了,被一些艺术以外的目的所利用了。艺术品交易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2007年的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赌场,我感到很多跻身艺术市场的人利用我们对于艺术的热情,不是为了传播艺术的价值,而仅仅是为了赚钱,为了让他们手里的艺术品升值。这也是纪录片的出发点:市场上有很多热钱,人们也有热情,但也有很多交易手段以及商业模式很不正常,很没规范。我只是想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一幅沃霍的作品可以卖到7千2百万美元?沃霍当然是一个有趣的艺术家,但也是一个大量复制同一题材的艺术家,卖到7千2百美元还正常吗?我个人感觉到我们的经济出了问题,文化也出了问题,人们不仅在艺术上大出手,而且是在某种特定类型的艺术上大出手:在沃霍,赫斯特,木拉卡米,昆斯这样的艺术家身上,这种选择折射了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问:那你的答案是什么?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答:就是把能力和金钱等同起来。此外,还带有一定的幼稚性,很多当代艺术像是给成年人制作的玩具,比如你看木拉卡米的作品(图),你感到仿佛是成年人希望通过艺术重拾他们逝去的童年时代。此外,很多当代艺术装饰性很强,看上去“亮晶晶”的。我们似乎生活在一种“亮晶晶文化”当中,人们喜欢亮晶晶的汽车,亮晶晶的厨房,于是自然而然也就偏爱亮晶晶的艺术品。就连George Condo这个我认为是不错的艺术家,现在也开始做卡通的东西。总而言之,当代人头脑不复杂。我不认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在艺术市场上赚钱需要很高的智商,你需要的是残酷,是犯罪。你听说过纽约的大收藏家Steven Cohen吗?他是对冲基金的老板,他手下的一些人刚刚因为内部交易被抓了起来。你看,是一些犯罪分子在购买当代艺术。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