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更多信息,我采访了保罗•弗伦奇(Paul French),弗伦奇著有多本探讨中国商界的书籍,目前在敏特市场调查公司(Mintel)上海办公室担任长期消费品研究员。访谈摘录如下。
问:总体而言,宗庆后这一代的商界领袖与相对年轻的中国商界领袖在领导方式上有何区别?
答:宗庆后接受的正规教育很少,历尽艰辛才创立起今天的事业。他的经历在他那一代人中很典型:在上世纪70年代技术匮乏的工作中一步步往上爬,直到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他们所禀赋的企业家精神和精明的商业头脑才得以自由驰骋。
毋庸赘言,当今年轻的企业领导者们无疑接受过更多的正规教育,有的还曾出国留学,名片上很可能印有“MBA”字样。宗庆后这一代人都是工作狂,在管理风格上还都很专制,但仍保有独到的眼光。宗庆后早在1996年就完成了与达能(Danone)的合资协议,表现出了他极大商业胆量,以及对财大气粗的外国企业的无所畏惧。
问:董事长宗庆后是否是娃哈哈的有效领导者?如果是,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如今,“发家致富”的故事已经不那么受追捧了。然而不管获取途径为何,财富总是能让中国人怦然心动。尽管与达能解除合资协议的谈判搞得十分混乱且拖了很长时间,但宗庆后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位成效卓著的领导者。没有人会怀疑宗庆后对工作的热情、对生意的动力和积极性;然而,他推出新产品、新口味和新的经营策略的努力并不总是能取得最好的成效。
问:中国饮料行业未来三年的增长前景如何?
答:根据敏特的研究,中国碳酸软饮料市场以将近二十的百分比增长,明显快于美国和英国等全球其他市场。然而,中国人均碳酸饮料消费量仍然很低,2011年人均消费量约为10.34升,相较而言,2010年美国人均消费量约167.5升,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到2016年,中国软饮料总消费市场容量预计将上升到206亿升的水平,较2011年增长约47%。
问:娃哈哈将从这种增长中获益多少?
很多。娃哈哈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因为长期以来,它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它很早就做出了一些明智的商业决策——例如,进军快速增长的果汁市场。娃哈哈在主要水果产区建起了自己的加工生产厂,以确保果汁产品能拥有上乘的品质和极富竞争力的零售价。
娃哈哈一直以来都坚持创新——这在中国的食品和饮料企业中并不太常见,推出的新产品、新口味和口感往往得到追捧,通常情况下广受青睐,偶尔也有遭遇惨败的时候。
问:未来三年娃哈哈将面临哪些挑战,董事长宗庆后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康师傅、可口可乐和旺旺相比,娃哈哈的前景若何?
答:竞争、竞争,还是竞争。五年前,娃哈哈很明显是其中的领头羊,但其他的地方饮料企业如旺旺也同样不可小觑。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有着强势的品牌和标志性产品,形成明显的优势。而娃哈哈和其他地方或区域性企业都尚未成功建立起如此强势的品牌。这正是他们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创造如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这般持久的高价值品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