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我们普通投行人员还没降薪,因为本来就没多少钱,估计保代受影响大些。”一位南方券商投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表示,行业整体情况确实不太好,都认为现在投行没有以前好做了,不过跟所有行业一样,并非所有同行的情况都一样。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信息,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截至11月22日,上交所的申报企业为155家,深交所申报企业为753家(其中,创业板企业315家)。在808家企业中,有80家企业已经通过发审会。
浙江世宝11月2日上市后,新股上市的“空窗期”已仅1个月,这对本来不景气的投行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少投行人士表示,不仅今年的市场,估计未来两到3年的IPO市场都将缺乏看点。投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到了业务转型调整期。
今年年初开始,监管层推出了一系列新措施来引导行业迈入真正的市场化,而在市场化机制的导向下,已经有一部分投行人士率先思变,思考行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如投行怎样从单纯的IPO业务到向以并购为核心的大投行理念转变等。
行业步入调整期
今年以来,在IPO发行数量下降、募资规模缩水的大环境下,国内投行业寒意四起。裁员、降薪之声屡有耳闻。的确,在巨大的成本支出下,券商投行业务陷入大规模亏损并非耸人听闻。统计显示,今年前10月,41家券商瓜分了108家公司的IPO发行,然而其中主承销家数在5家以上的券商仅有10家,且国信、平安、中信三家券商就占据了45%的市场份额。
在下半年的那段“空窗期”结束后,很多人认为只要IPO恢复发行,投行就能走出低谷,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政策导向和积压的数百家拟上市公司看,未来两到三年都可能是投行的困难期。
一线的投行人员最有体会。一位入行不久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没有项目的普通投行员工,每个月只能拿到几千元的基本工资而已。而且目前别说是没项目的投行人士了,就是手中有项目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过会,更别说尽快上市了,现在排队的已经有800多家,我估计年底会有200家左右会因为种种原因主动撤回申请。”
虽然今年的债券承销较以往有所增加,增发等也能给投行带来收入,但IPO承销收入历来是投行收入重头。排队等审批缓慢和新股发行叫停,都会投行逼入绝境。
而行情不好就意味着奖金减少甚至取消。一般来讲,奖金收入通常是投行人员薪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今年的情况看,很多券商投行部门连盈利都困难,投行人员的收入大幅下滑已成事实。
并购业务是投行核心
过去由于IPO业务利益空间巨大,因此各券商投行做项目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IPO上市,其他途径考虑的很少。而现在,除了再融资这一块业务重新被券商重视外,新三板、并购基金等退出手段也进入券商考虑范围。另外,债券承销,如私募债、企业债等,均可以作为扩大创收的途径。总之,从以前只盯IPO到把项目资源全面利用起来。
上述投行人员表示,随着政策红利的消失,投行业务必须重新回归本质上才有出路。“以前不负责的保代可以靠考试资格混日子,以后就要凭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实际上,在国际成熟市场,并购业务才是投行业务的核心。并且,这是完全受市场化因素驱动的,是一个好现象,代表未来行业的一个方向。” (来源:证券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