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政策正在加速大象灭绝
2013年01月18日00:37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 [禁售政策正在加速大象灭绝]
最近,香港海关在三个月内第三次截获大宗走私象牙,共779根1.3吨,而上两次分别为1.6吨和3.8吨;近年来象牙走私的热潮看来仍在延续,全球海关查获数量从2007年的10吨上升到了2011年创纪录的40吨,去年的不完全统计已超过27.5吨,完整数字很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前年的纪录。
需求显然是此轮象牙走私高潮的主要推动力量,据此,许多评论者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和消费者购买力提高的结果,但这一观点很难成立,因为过去五年中国消费者收入虽有所增长,但与此同时象牙及其制品的价格却上涨了十几倍,远远超过收入增速,所以,除非偏好发生了变化,否则象牙需求不会如此暴涨。
实际上,偏好确实发生了变化,而变化的起因,正是中国政府为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义务而于2006年9月实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该条例切断了象牙进口的传统渠道,而同时,根据2008年CITES会议的分配结果,中国市场到2017年之前的合法进口量被限制在了62吨。
这个数字只是国内传统象牙消费量的零头,而且按目前的趋势,显然不可能指望2017年之后的配额会更高;这一局面一旦明朗,随即产生了一种效应,象牙制品立刻在收藏市场受到热捧,此后四五年内,其价格以每年接近翻番的速度暴涨。很明显,并不是收入增长推动了象牙消费,而是禁售法规限制了未来象牙供应,令其有望成为绝版珍品,满足了作为收藏品所需条件,因而受到收藏者和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在此过程中需求曲线已随商品性质的改变而大幅移动;而同时,禁售法规又无法控制住偷猎和走私,结果导致了一种哄抢局面。
“末日效应”同样也发生在供给端,盗猎行动已发展为类似于对未来现金流一次性提现的做法,假如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是可靠的,那么按其现值提出来,和定期获取现金流,效果就是一样的,可是当这个预期靠不住时,立即提现便是理性选择,显然,禁售法规越严苛,供方对未来出售象牙而获取现金流的预期就越靠不住,因而越倾向于提现。
人们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群,而不是动物个体,更不是动物器官,象牙作为大象种群所生产的产品,其市场价值恰好可以为保护这些种群提供激励,同理,只有粮食卖得出好价钱,农民才会保护耕地。
热爱野生动物的人们,本应为象牙的高价格而庆幸,这是说服当地农民为大象保留栖息地的最好理由,不幸的是,借助“没有买卖便没有杀戮”这句煽情口号,他们将这一市场价值变成了盗猎者与保护者之间的残酷杀戮,以及当地农民的冷漠旁观,或许还略带庆幸,因为大象与农耕社区之间历来存在不小的冲突。
当然,要将价格激励落实为对野生种群的切实保护,需要建立相应的产权制度以避免公地悲剧,这或许有些难度,但决不会比目前的反盗猎行动更难,因为产权无非是一种落实到具体受益者的排他性,而反盗猎是没有具体受益者的排他性,显然后者更缺乏执行的激励。
假如一个当地部落或地方政府被赋予一个大象种群及其栖息地的排他性用益权,按目前行情,几支象牙便可帮助他们购买一辆丰田皮卡或几百支AK47,比起得不到收益却要冒生命危险、还时刻面临贿赂诱惑的现有反盗猎队伍,当能更好的实施保护。
作者:周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