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管层积极表态到
中集集团完成国内首单B股转H股探索,种种迹象表明,
万科B股转板计划的顺利落地并无太大悬念。
按照中集集团B转H流程用时4个月的周期推算,万科最快有望在5月前后实现在香港H股上市。这意味着继借壳南联地产并更名为万科置业(01036.HK)后,万科将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一举进入A股、H股和万科置业三大融资平台时代,谋求资本市场的二次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在总体上要远远低于内地,这对于目前主要依靠内地银行或者信托融资的万科来说,颇为被动。瑞银的研究报告显示,万科2012年上半年隐含年化平均借款成本为9.2%,而
保利、招商和金地同期的隐含年化平均借款成本仅为6.7%、5.4%和6.6%。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意味着仅融资成本就消化掉万科不小的利润,无疑,万科境外双融资平台的建立,将有利于解决公司目前的融资困局。
国际化资本先行
1月18日晚,万科公布B转H方案,拟申请将已发行的B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
万科B转H与中集集团相似,将安排第三方向全体B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具体价格将在公司B股股票停牌前股票收市价基础上溢价5%。
此前1993年,万科发行4500万股B股。截至2012年12月26日停牌前,万科已发行B股总数为13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1.96%,B股市值达164亿港币,为沪深两市中B股市值第二大的上市公司。
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介绍,B股转换上市地不仅有利于改善股票流动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万科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通过和境外资本市场的对接,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平台,为今后更为有效的利用国际资源、优化治理结构创造条件。”
郁亮在媒体会上表示,万科在明年进入第四个十年发展周期,国际化战略已经到了必须提到议事日程的时间点上。
此前2012年5月14日,万科以10.79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南联地产73.91%股权,2013年1月更名为万科置业,这被视为万科国际化探索的重要窗口。
按照万科的最新表态,万科置业将只涉及香港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而万科自身则涉及大陆业务,两者不存在同业竞争。
在收购南联地产前后,万科还成立了香港事业管理部,并设立美国业务推进小组,以推动万科的国际化进程和业务。
但郁亮强调,万科的国际化并非简单拓展海外房地产开发业务,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化提升万科管理水平和对行业的认识,整合更多国际资源。
突围融资困局
尽管万科强调B股转H股是万科第二次股改,目的主要是增强B股流动性而非解决融资问题,但几乎所有券商都认为,此举将在根本上弥补万科的融资短板。
在国内宏观调控未见放松的背景下,A股地产公司的再融资通道包括债券、增发都已被关闭多年,上市房企在内地被融资难题困扰已久。
这样困境逼迫内地房地产企业开始不断开拓境外融资渠道,
招商地产、
金地集团等多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不断尝试在香港借壳上市。
实际上,双融资平台已经成为内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趋势,包括
华侨城、保利地产、世茂、
天伦置业等在内的多家开发商,目前都在资本市场上建立起内地和香港的双融资平台模式,并通过境外融资不断输血。
对于万科来说,自2007年8月以来,万科已经超过五年未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只能依靠信托和银行贷款维持扩张需求,难以纾解融资困局。
根据年报整理,万科在2008~2011年年末净负债率分别为33%、20%、18%和24%,远低于A股上市房企对应平均值的61%、34%、57%和76%,意味着万科的财务杠杆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及行业平均水平。
但拥有海外融资平台和融资优势的保利集团、中海地产(00688.HK)和恒大地产(03333.HK),通过合理的财务杠杆助推,近几年实现了销售规模的快速扩张,增速总体上远快于万科,大有赶超万科的趋势。
万科是销售规模行业第一,但中海地产却是利润规模的行业第一,其一直被万科视为竞争对手。2011年中国海外发展的平均借贷成本是3.4%,但万科多数融资利率都超过7%,部分信托贷款利率甚至高达11%。
业界甚至担忧,万科在融资方面的劣势已成为制约其长期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并有可能迟早会被竞争对手赶超。
多家券商研究报告均认为,若 B 股转H 股顺利实施,将拓宽万科海外融资渠道,其融资成本或将降低3~4 个百分点,万科“地产大哥”地位将愈加稳固。
不过,郁亮表示,万科此次B股转H股并没有融资计划。而按照香港规定,万科收购南联地产后的前两年仍面临重大资产重组的限制。这意味着,万科在短期内仍无法在香港资本市场进行实质性融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