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09年11月的上海清算所,三年时间两次获得上海金融创新奖,如此高的获奖频率彰显了这家年轻金融机构的“内在气质”。上海清算所董事长许臻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清算所是金融危机后在中国应运而生的,为风险管理而生。它不仅是一家债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还是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唯一的中央对手清算机构,是银行间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
唯一的“中央对手”
在2012年上海金融创新奖的获奖名单上,上海清算所以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净额清算业务获得三等奖。许臻称,上海清算所于2011年12月19日正式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中央对手清算机制,依托自身登记托管结算服务的债券产品,推出了债券现券交易净额清算业务。上海清算所选择现券净额清算为中央对手清算业务的“首发”产品,是因为现券净额清算业务相对简单,风险可控,有利于循序渐进建设中央对手清算业务风控机制。
所谓中央清算机制,是相对于双边清算机制而言的,它是指由某一清算机构充当中央对手方,成为原交易双方的交易对手的清算机制,以此提供集中的对手方信用风险管理和违约管理服务,也即所谓的集中清算机制。上海清算所,就是这个“中央对手方”。
据上海清算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在仅批准53名清算会员(仅占投资者人数的1.6%)参与的情况下,上海清算所处理现券净额清算业务8932笔、金额17269.9亿元人民币,占到上海清算所全部现券交易清算业务的20%以上,净额模式已得到主要市场机构的认可。“清算方式对于交易的达成和处理,对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评判一个金融市场是否管得住风险、不出大问题,关键就看是不是采用了中央对手清算机制这一先进的模式。”许臻说。
据了解,上海清算所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有两项重要职责,一是提供中央对手清算服务,二是提供登记托管服务。2010年11月8日,以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为标志,上海清算所开始承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业务。基于这一业务,上海清算所获得了2011年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一等奖。
将向衍生品领域延伸
自1997年成立以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的是双边、逐笔、全额的清算模式。这种清算模式适合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大宗场外交易为主、金额巨大、笔数不多的情况。
但随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这一清算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上海清算所引入净额、中央对手模式的清算机制,推出了现券交易净额清算业务,与双边、逐笔、全额清算业务相比,现券净额清算业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是节约资金。日间逐笔清算改变为日终净额清算,通过净额轧差,大幅度减少了最终的结算金额。2012年,现券净额业务每天的资金轧差率平均约为95%,即每天实际结算资金仅为交易金额的5%。二是集中管理风险。交易双方由原来的互为对手方,变成以上海清算所为双方的共同对手方,即中央对手方。市场参与者无需考虑对手方风险,而是共同遵守上海清算所的风控规则,由上海清算所集中管理对手方风险。三是清算和结算操作大大简化。净额清算方式下,市场机构只需根据上海清算所通知单,在规定的时点前准备好资金头寸和债券头寸,原来双边清算模式下的逐笔交易确认、结算单据生成和核对、信用额度审查等操作均得到简化。
据了解,上海清算所的现券净额清算业务只是中央对手清算的第一步。许臻称,2013年,上海清算所在总结已有的中央对手清算业务经验基础上,将逐步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外汇远期、外汇掉期、人民币远期运费协议等金融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业务。“将原有双边自行管理风险,转变为上海清算所集中管理风险,这将推动上海成为场外金融市场的真正风险管理中心。”许臻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