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理:国企分红比例上调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中国,精心构筑的资金周转链始于国企也终于国企。因此,让大量囤积现金的国企上交更多分红的计划听上去好像还不错。不过,要想真正实现藏富于民,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务院2月5日发文称要把117家中央国企红利上缴比例上调5个百分点。目前这些企业上缴的最低比例从5%到20%不等,取决于各行业的利润水平。譬如,烟草行业上交的红利比例就要高于水处理行业。而在2007年之前,国企根本不用上缴任何红利。
但是,分红耙向体系是有缺陷的。许多国企的支付比例已经高于最低水平。汤姆森路透Eikon数据显示,上个财年,前五十家大型国企上交的分红比例平均为27%。另外,盈收数据很容易受到公司过去投资规模等各种变量的影响。最坏的情形是,公司为了避免支付高额分红而设法减少账面上的利润水平。
真正重要的是,这些钱去了哪儿。目前,约880亿的分红流向了国家的"资本管理预算",主要用来重组和培育同一批国企。如果这些钱能被引导至国家国家预算,国有部门创造的财富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帮助弥补中国迫在眉睫的养老金空缺。
还有其他的僵局有待破解。大型国企的老板跟国资委官员同属政府高官;而后者本应该是来监督国企,以保持前者的廉洁。在国企,上层领导层并不是由公司董事会、甚至也不是国务院任命,而是由中共的组织部任命。要想让公司实现其实现股东利益的本质目标,这种权力架构也需要改变。
在此之前,眼下这种"坏经济"仍将持续下去。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1年工业国企总资产的扩张速度比私营部门同行快了47%;而私营部门资产回报率却比国企高出64%,说明大量的机遇被浪费掉了。政府需要出重拳才能打破国企的这个大储蓄罐。
赋理(John Foley)是Breakingviews大中华区记者,派驻香港。他写过的论题涉及企业并购、资本市场、消费品、矿业和奢侈品等领域。在2004年加入Breakingviews之前,约翰曾是一家位于伦敦的广告机构的撰稿人。约翰曾在牛津的艾克赛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作者为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本文仅为个人观点;更多独立评论和分析请访问breakingviews.reuters.com;Breakingviews专栏译文由财经网独自担责,中文版权归财经网独家使用,谢绝一切转载(编译:yan)
作者:赋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