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铭的广州微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个投资人正是周鸿祎,于是我先是不怀好意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看360特供机?
科铭如是作答:呵呵!战略布局,战略布局。
我喜欢他的狡黠,八零后孩子中不多见的狡黠。他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十年黑客,名校的辍学生,似乎具备了美式IT企业成功CEO特别的履历。
难道这是周鸿祎投他的原因?中国互联网界是不是也在重复着类似彼岸“拳怕少壮”的定律,仰或是截然不同?
为什么过去数年来,中国IT产业圈绝少有初创成功者?
是不是这个领域已经进入了“棍怕老狼”的残酷竞争阶段?科铭的创业历程能诠释如上提问吗?让我们一一看来。
钱科铭的自述:
我是1986年广州生人。93年一年级开始接触电脑,97年申请了我第一个邮箱,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铺摊上读到一本叫做《黑客攻防在线》的杂志,从那时候开始我对两个事情比较感兴趣,一个是网页的设计,一个是黑客技术。
恰好当时是暑假,每天就12点钟起来,晚上12点钟睡觉,整个暑假都这样,装了很多木马程序,装了各种测试软件,上网找到我第一个师傅,带我进去黑客世界,学编程,写软件,慢慢的通过两三年时间,建立起了一个组织叫“黑客力量”。
恰好南斯拉夫大战,美国导弹袭击了中国大使馆,我加入了当时的“红客”组织,上美国的政府网站找美国人算帐,一逞年少痴狂。
2001、2002年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网站,一个非常简单的网站,但每天有很多很多访问量,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到起码10封邮件,跟我说想拜师学艺,当然也有很多说你能不能帮我偷一个QQ号码。
然后,2004年年底吧,我当时在玩儿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大家现在都知道了,叫3G门户,当初我在上面也做一个版的版主,玩着玩着张向东就找我了,说你有没有兴趣跟我聊一聊?我说好啊,很有兴趣,我也不知道公司运作是什么样子我就去了。
当时其实3G门户在广州一个很小的民居里面,就两房一厅。他们刚刚开始创业,一共四五个人。后来,3G门户拿到了IDG的投资,跟IDG签约。
在广州二沙岛一个很漂亮的餐厅,18岁的我就坐在张向东旁边,对面就是高翔,后来离开3G门户去了一家SP公司,做产品策划。那时我还在读高中,也迷恋韩寒,写了很多文章批判中国的教育体制。05我考入广外国际贸易专业,从未毕业。一直心系互联网。
大学期间,我去了北京读雅思。
北京给我最大的刺激是,我发现我跟北京的高材生们差距很大。就是眼界的问题,当我真正深入到跟他们一起上课,一起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我落后了很多,我发现我已经无法在那种读书、留学之类的跑道上追赶上他们,我就想到通过另外一种途径,就是创业。
09年回到广州,我没想太多,找到以前的同事、朋友就开始干了。
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第一年是做外包,第二年是做产品,第三年看看有没有机会能做平台的东西。
因为不是明星团队创业,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资源,就从外包开始。第一年做外包,很幸运的有一个客户给了我20万, 20万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利润,后来万豪酒店市场部一个人找到我能不能做他们集团公司的APP,我就说帮你研究一下。
我帮他用了一种技术去解决,近似于现在的HTML5。从那一刻开始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延续以前网络建站那种思路?去快速生成APP?当时做一个APP太贵了,而且找不到人做。
那一年是2010年吧。所以,我们其实是中国最早做快速生成APP的公司。当时的解决方案非常非常的好卖,我们就猛招人,猛招销售。但不久,随着同类的公司、团队剧增,我们的日子就变得非常苦了。快速扩张,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公司的成本急剧攀升,订单又接不上,总之那段时间我们很惨。不得已,我们就裁员,从20多人裁到10个人、8个人。
但我没放弃的原因是,我觉得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有能去到成功终点的机会,但是中间一定会有很多节点,每个节点过程中都会可能很多人说你这个东西没用,譬如说雨豪你的名片碰碰(编者按:作者正在创办的企业),我相信如果没有名片碰碰你就不会想到人人猎头—移动招聘的创意,我相信你如果不经历这个节点就永远去不到下一个节点。
后来我觉得,APP开发这件事情,我已经看的很懂了,我知道下一步怎么做了,我也知道天花板在哪里。我就想,我能不能做一件好玩、创新的事情?那就是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app。
2012年的年初,360投资的张凯峰微博私信我,说要跟我见一面,见面后,凯峰说,有没有兴趣见老周?老周问我在搞什么东西,当时我一直觉得,没想过跟360会有这种交集,他们貌似只投工具类的应用,我当初还没有定义成我们是工具类的东西,也没聊太多,老周就说:好!我投你。老周的确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产品经理。
老周后来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不管,从来都不管。
既然我拿到了钱,我产品就要有绝对的优势,我要通过一段时间把产品做的非常好。现在我们能做到的这种技术,在业内肯定是没有的。包括,在国际上我也暂时没看到谁能做,就是所见即所得。
我的想法,就是微窝,一个窝就有点像以前的个人空间,所有的人可以,我的卖点是任何人都能创建你的APP。当然,这个可以扩展到很多地方,我们现在只是针对明星,往后我们可能会针对企业用户、商家、社会团体。就是说任意APP都能标准化以后放到里面去,我们降低了所有企业做APP的门槛。
APP已经被大家定义成一个东西,有APP的人就觉得自己很潮。我最终商业的逻辑就是,APP对于企业来说,一个是制作的问题。第二是推广、运营,推广上我想建立个生态系统。
最后,针对移动互联网创业艰难的问题,如果我能代表创业者的话,我想跟大家说不要放弃,其实还是很有希望的。
现在媒体不断的在说腾讯在,你们已经没机会了,生死腾讯,但我不怎么这么觉得。
我觉得,在任何一个行业,你去创业,难度都不低。假如你去做汽车,你对着宝马、奥迪、大众这样的品牌不是更难?
只要移动互联网这个饼够大,就算腾讯两千亿、一万亿市值,我一样会去做,每一次大的行业飞跃,都会洗一遍牌,或者诞生新的公司,3G门户也是这样诞生出来的,当时有新浪、有腾讯,但3G门户也出来了,不管他现在做的怎么样,他总归影响了很多人,我希望事实是这样的。
评述:
仅仅两年之前我们还在讨论乔布斯和盖茨谁更伟大、扎克伯格的Facebook 和多西的Twitter 谁将最终称霸社交网络,两年之后人们已经开始猜测Larry Page 和Elon Musk谁能把人类带向更科幻的未来了(埃隆·马斯克,英文名Elon Musk。出生于南非,18岁时移民美国。他集工程师,企业家和慈善家各种身份于一身,并且是贝宝,空间探索技术公司以及特斯拉汽车三家公司的创始人。目前他是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特斯拉汽车的产品设计师。)。
美国的创新机制沧海横流,令人敬畏。
反观今日中国,由于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太多行业在演绎着零和游戏,创造的价值和损害的价值加在一起,结果不过是个平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无比希望和支持科铭一样的少年能在创新的路上行进愈长愈久,真正打开一个“拳怕少壮”美好局面,钱科铭的“人人皆有APP”的畅想是其中一个大胆尝试。
同时,也不无担忧,担忧在复杂的商业环境对他的影响和左右,担忧复杂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会干扰前进的步伐。
话题回到商业模式上,还得拿周鸿祎说事,老周曾在私下吐槽其团队管理层的执行力度不足,其实这事怪不得旁人,自凡奇虎创立以来,老周设计的商业模式无不精巧奇妙匪夷所思,实不是一般人物所能企及,但这也正是问题所在。奇妙的商业模式一定是需要超一流的执行团队,论及百度、腾讯的巨大成功,盖因其商业模式的简单有效,简单的商业模式,普通的人才也能全力而为,脱颖而出。
如此说来,简单致命的商业模式反到是世上最佳的商业模式。
科铭此事的商业逻辑足够简单吗?能够给他留下足够的生长期吗?需要多大的成本去教育用户和客户?这些都是问题,我没有答案,你有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