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要防范债市成为系统性风险源头
2013年04月26日1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最近有两则消息冲击债市。一是4月25日中央国债登记公司下发口头通知,暂停信托、券商、基金乙类户开设,新发基金和理财也将暂停在中债登记备案;二是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限期自查,并将针对代持交易出台新的管理规则,对丙类账户要逐步取消或升级。
基于已有信息,央行之所以要对丙类账户采取大动作,说明丙类账户是产生系统性风险的一个潜在源头。目前流行的丙类账户利益输送,不是正常的市场套利,而是串联整个金融市场风险的模块。如果没有银行、券商和基金等机构人士出于个人私利设局,债市正常的套利空间不大。所以说,风行于债市的套利交易,并非是正常的一二级市场套利。
其一,发债人的发行成本并不是二级市场所表现的收益率,而是比这个要高一个或几个百分点。这很容易理解,现在项目找资金是主要模式,加之随着近年来地方债和其他类债券的风险突出,发债人的真实融资成本较高,比如目前贷款的真实融资成本不是名义上规定的水平,而大致在两位数。
目前银监会收紧了发债门槛,发债人的真实发债成本较高,这在管理层对债市二级市场利率的间接管制下,发债人支付比二级市场更高的利率,自然就成为一级和一级半市场的盛宴,导致一级和一级半市场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格局,进而导致丙类账户事实上成为了获取无风险收益的利益输送渠道。
其二,银行、券商和基金等甲类和乙类账户投资人,借助丙类账户表外化资产,以粉饰债券投资业绩。目前债市的利率属于有管制浮动,且能在市场发债的大都是国有企业和政府背景的城投债、企业债、国债和金融债等,利率管制导致发债人所愿支付的成本,不能有效覆盖其应有风险,发债人承担的高于债券名义利率的成本,部分以发债辅导被主承销商在一级市场占有,部分则变成了一级半市场的无风险收益。
显然,一级半市场变成了一个风险放大场域,一级半市场截留了部分债券收益,向二级市场销售的债券收益率几乎无法有效覆盖风险。而债市的二级市场债券主要为银行、保险公司等用于资产配置持有,持有价格高估债券的机构,自然倾向于选择与丙类账户进行对敲,把风险大的资产移至表外,以粉饰报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机构为降低不良率或减少风险资产的头寸,部分选择贷款以新换旧,部分选择债券置换信贷的形式,即最近两年来银行等通过与信托和券商合作,把即将到期的信贷等打包成委托贷款、资产托管业务和债券等,转换成银行理财产品,以进行风险社会化。这是近年来理财产品和固定收益证券的风头盖过信贷的缘由之一,它导致了自2010年以来债市的繁荣。在这种游戏之下,债市风险只是整个金融市场风险的冰山一角,并且风险的跨市场风险传导渠道已事实上打通。当前央行等强化债市管控,银监会强化理财产品监管等,意味着决策层把防风险扩散放到了更为紧迫的地位之上。
此外,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严格的债券市场准入和整个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债市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都面临逆向选择问题,越是低效无效项目,越愿意寻求各种信用增级手段,并在一级和一级半市场投入更多成本去融资,而一级和一级半市场则倾向于推销此类债券。
由此可见,当前要有效防范金融系统风险需要疏导,而非围堵。诸如暂停乙类和丙类账户交易,只是一种暂时措施,但风险不会伴随乙类和丙类账户的暂停而消失。现行债市需要的是风险拆弹,加快完善银行间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在银行间市场实行报价驱动和指令驱动的联动机制,同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风险定价水平,以市场化的高融资成本倒逼缺乏经济可行性项目退出债市融资。 来源证券时报)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