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关闭或重组过剩产能的负面影响应当较小
【财经网专稿】记者 刘林
中国经济持续走弱,各大机构纷纷下调对GDP的预测值,尽管如此,市场仍预期不会有大规模刺激政策,政府的重心将更多地放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其中一项“硬任务”便是产能过剩问题。不过,在经济疲弱之时,治理过剩产能会否进一步影响经济和就业?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关闭或重组过剩产能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当较小。
当经济运行到5月份,投资者已经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疲弱状况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仍在担忧经济增长会进一步下降,尤其是工业通缩已经持续14个月、时间跨度甚至超过2009年,中国会否重演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衰退呢?毕竟2013年与1996年-1997年有很多相似之处。
汪涛认为,当前的形势没有1996年-1997年那么严峻,产能过剩和坏账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企业财务状况也没那么紧张。因此,关闭或重组过剩产能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当较小,需要减记的坏账规模及其对金融系统造成的影响也应该会比以前更小。重要的是,居民部门财务状况改善以及社保覆盖面扩大意味着居民消费受到的冲击也会相对较小。
“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工具比1996年-1997年成熟得多”,汪涛表示,“决策层不仅在应对经济结构改革、外部冲击和周期性增长放缓方面拥有更丰富的经验,也有更多更成熟的政策工具可用。”1998年之前,银行贷款按政府计划和指令发放,银行间市场在1997年才成立,央行当时几乎没有工具可用,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只占GDP的11%左右,财政政策也没有多大空间。
尽管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较低,但反弹的力度也不会很强。汪涛预计,政府将减少对短期增长动力的关注,工作重心将更多地放在结构性改革上,后者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产生经济效应。
瑞银证券下调了2013年和2014年GDP增速预测值至7.7%、7.8%、CPI增速为3.0%、3.5%。
上述对2013年的预测所面临的上行和下行风险较为平衡。前者包括全球复苏走弱及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影子银行监管收紧造成流动性意外紧缩、房地产活动大幅下滑;后者则是,房地产建设活动在2013年晚些时候增长超预期、流动性条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宽松。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