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 害怕批评也是一种“暮气”
美国副总统拜登近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称中国是不能“另类思考”或“自由呼吸”的国度,引起在场中国学生的不满。据报道,该校中国学生已经起草一封信,要求拜登作出正式道歉。(5月23日《环球时报》
如果说拜登对中国的评价有悖包括这些中国学生在内的人们的观感,那么这客观上正是一种“另类思考”,而相关中国学生表现得如此不能接受,岂非恰恰坐实了中国人不能“另类思考”的说法?
这些学生之所以感到不满,是因为他们觉得拜登的话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批评甚至“羞辱”。80后、90后等年轻人“受不得批评”,正是现在社会对他们的惯有看法,这些评价或许是以偏概全,对年轻人未必公允,但客观上,其实当前整个社会都有一种“受不得批评”的情绪,如批评官员可能遭遇“跨省追捕”,批评垄断企业可能断水断电,等等,这都是见诸报端的事例。在转型时代,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自我利益、自我评价,而对来自外界的批评抱持强烈的戒备,“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难切实际。
最近,有关中国年轻人变得“暮气沉沉”的话题,引起舆论关注。实际上,受不得批评、害怕批评,这也是一种深沉的“暮气”。因为,对外界批评的高度排斥本身就反映了强烈的自我保护、自我封闭倾向,可以说是一种保守、消极的心理折射。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本应该心胸宽广、开放自信,同时又谦虚好学、善于求真,因此,对于来自外界的批评能够理性看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必过于紧张,否则,只能导致自己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下“另类思考”,丧失向别人学习、不断纠错创新的能力,日益封闭保守,这不是一种“暮气”又是什么呢?
中国怎么样,国人自己最清楚,对于来自外界的批评,不妨冷静看待,对的就听,错的当成镜鉴。面对拜登的批评,国人恰恰可以更加学会“另类思考”,更加懂得“自由呼吸”,事实不是胜于雄辩吗?
中国正在日益融入世界,必然会越来越受关注,收获的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掌声,也势必会有批评甚至侮辱。然而,我们需要的未必只有鲜花和掌声,许多批评有时候更显宝贵;就算是“别有用心”的批评,又何妨不能在批评中成长?来源华商报)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