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记者 刘林
2013年下半年的利率上升是短周期现象,还是趋势性水平的增加?对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中金认为,虽然近期的利率上升有短周期的因素,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正在从低利率环境向高利率环境转换中。
“我们处在一个从利率管制和高储蓄率导致的低利率环境向利率市场化和储蓄率下降隐含的高利率环境转换的过程中,”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12月9日表示,“相对过去较高的利率水平也是消费驱动的新经济的一部分。”
从短周期的角度看,近期的利率上升反映总体流动性偏紧,背后是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 彭文生解释,在经济增长企稳反弹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向防控金融风险的方向倾斜,操作上体现为控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以调节更广义的金融系统中信用的扩张,籍此加强防范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纠缠而生的金融风险。
中金预计,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将延续到2014年,市场利率难以从现在的水平显著下降。
从中长期看,利率市场化和更广泛的经济体制改革将带来市场利率中枢水平上升的压力。彭文生指出,当前存款利率上限的约束明显,放松乃至取消上限将导致存款利率和以其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上升。银行间的竞争将使得贷款利率难以同步增加,利差将收窄。
从更广层面来看,“投资率下降的幅度将小于储蓄率,自然利率亦即和潜在增长率及温和通胀相适应的实际利率水平存在上行压力,”彭文生指出。
投资率下降的幅度之所以可能小于储蓄率。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方向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前者指向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由此带来消费率上升和储蓄率下降;后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资本回报率,促进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劳动人口数量已经开始下降,隐含的是资本回报率下降,抑制投资需求。
就经济受到的影响而言,短期内利率上升提高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同时提升企业部门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中长期来看,利率上升又是消费上升(储蓄率下降)、投资放缓的一个结果,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彭文生认为,新经济领域,包括商品和服务消费、以及与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相关的更广义的消费行业将是最大的得益者。
不过,一个风险情形可能发生,结果可能正好相反—利率将大幅下降。具体而言,利率上升使得旧经济面临去杠杆压力,如果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去杠杆压力在一段时间可能急剧增加。由此导致投资需求大幅下降,消费也将受到影响,储蓄率在一段时间内上升。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