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三板而言,2013年12月14日无疑是一个崭新的生命时刻,就在这一天国务院公布了将新三板扩容至全国的决定。
然而,对于曾经寄生于新三板生态链上的中介“掮客”们来说,未来的日子或许将越来越难过。
一位南方大型券商三板人士就 坦言,“新三板的企业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扩容之后,企业的数量上来了,质量就不一定能够保证了。”但另一方面,各家券商在跑马圈地的同时并不能协调好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据该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私募或咨询公司和券商合作,借券商的牌照做新三板业务,还有券商自己的营业部承做新三板业务,而这些被“外包”出来的新三板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风险。
这样的状况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南方某省证监局已经拟对新三板借道牌照或者营业部参与新三板材料制作情况展开暗查,下一步或将出台监管政策加以规范。
一位接近当地监管层人士对此表示:“监管层不希望看到一放就乱的局面出现。”
新三板承做乱象
“我们可以帮他们做各类新三板的辅导业务,挂牌等全套金融服务。”华东地区一家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当被质疑该咨询公司如何去做主板券商的工作时,该工作人员解释称:“我们和一家深圳券商长期合作,我们去承揽业务,他们负责签字挂牌。”据其透露,该咨询公司今年已经签了十多家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
像类似借道券商或者借券商牌照的事情在行业内部并不是孤例,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报道过的汉鼎咨询也是其中的代表性机构。
北京某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士分析称“企业对资本市场不熟悉,很容易被咨询机构忽悠,比如咨询机构经常会说上新三板是上市,一上市可以融到很多资金,但其实,正常的券商都只是说"挂牌"。”
与此同时,券商营业部承做业务的乱象也层出不穷。
前述北京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士介绍说:“我们自己接触过一个项目,某大型券商的营业部自己做了,项目做到一半,结果总部的内核通不过,然后一直拖着,企业最后告到了监管层,据我了解这种情况并不是孤例。”
该人士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前股转系统券商培训的时候提过说,营业部可以揽项目,但不许营业部做项目,但是这种情况屡禁不止。”
“有营业部自己聘会计师和律师来做的,有咨询公司做完了,交给券商报材料,就是借个牌照,内控不严,试想一下,券商什么都不知道,就把材料报上去了,内核走个形式,风险隐患是很大的。”另一位北京某券商的相关人士如是说。
券商在新三板业务方面人手不足以及新三板目前风险较小的现状,都给了这一系列乱象滋生的土壤。
一家券商场外市场部人士认为:“营业部参与项目,把牌照租出去了,这样就是为了赚快钱 ,在我们这里大券商甚至中小券商都是这样,一些券商目前新三板业务做得强,也有一部分是靠营业部做的成分在里面。”
“营业部招个会计师和律师,甚至直接外包给咨询公司,甚至都不是会计师和律师,就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然后由总部的人签字,因为新三板目前来说风险很小,券商总部的人也乐于签字,这样一来是坐享其成,但是这样做本来就是有问题的。”华南地区一位券商新三板人士指出。
监管闻风而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南方某省证监局正在准备对券商出借牌照或者营业部参与新三板材料制作的情况进行暗查,以“打击一批,净化市场”。
记者还从一位新三板主办券商负责人处获悉,股转公司领导反复强调,监管部门已经表态,虽然没有出台明确规定,但是监管部门不支持营业部人员进入主办券商新三板业务团队,已经进入的,营业部人员可以参与新三板市场开发,但是不能直接参与新三板项目。
“投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劳动,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新三板肯定会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那种旧有局面,证监会要求"归位尽责"。在这种模式下,做的人跟签字的人都不是一个人,何谈归位尽责。“一位华北地区场外市场人士说。
另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各券商储备的企业已多达1700家之多,面对扩容之后蜂拥而至挂牌三板的企业,监管或将从源头开始。
“我觉得监管层的想法也是为保证新三板业务的专业性,他们只是想防止一放就乱的局面,到时又要整治,市场又会倒退。”前述华南地区的券商人士指出。
该人士还表示:“当然也存在经济因素,那便是想将更多的业务留给本地券商。”在其看来,监管层因为有了平安证券IPO业务的借鉴,担忧类似流水化作业,或“包工头模式”在新三板再次出现,因此才将隐患在源头处就开始排除。
西部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程晓明对此也颇为认同,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觉得营业部承揽新三板的业务可以,但参与恐有问题,新三板的项目必须专业人员干。”
在程晓明看来,一个业务团队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要为即将扩容的新三板市场做准备,但是不能拿团队的质量来换取。(编辑 简俊东 郑世凤)
作者:谷枫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