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何时探底?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4%,比过去30多年的平均增长率低了2.3个百分点。今年这种放缓会延续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去年10月份以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转型开始进入下半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可能超过以往。
在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看来,由于“三期叠加”,2015年国内经济运行的矛盾与问题将集中显现,从外部环境看,今年也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最复杂、最严峻、最具挑战性的一年。
此外,专家们认为,中国主动推进经济转型,短期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不可避免。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说,在经济从主要由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向更多依赖服务和消费的过程中,任何经济体增长率都会下降。
尽管如此,刘世锦表示,通过努力我们全年仍有条件争取7%左右的增长。“我们认为今年和明年很可能是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一个"触底期"。”他说。
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何在?
中国经济正进入新常态日益成为一种共识,但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维持在什么水平呢?
部分专家的观点比较乐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分析说,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7500美元,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仅为美国的13%,产业技术后发优势明显。从日韩等东亚经济体发展历程看,在他们跟美国有着同样收入差距水平的时候,经济发展速度可以达到8%至9%之间。加上外汇储备、政府债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中国经济应该还有10年或在更长时间保持8%增速的潜力。
也有一些专家比较谨慎。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分析说,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但改革的效果是逐渐显现的,而大规模投资不可持续,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年度增长可能放慢。
也有一些专家持中间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普华永道的经济学家分析认为,今后五至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但会呈稳定状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属最快增速之一。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相比于增速,通过改革消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对于实现我们所期望的新常态更加重要。“中高速甚至中速这不要紧,只要我们的增长质量提高了,我想不会有太大的麻烦,困难会一天天减少。”吴敬琏说。
“人口红利”终结了吗?
按照传统定义,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持续下降。这是否意味着长期以来助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的“人口红利”已经终结?
专家认为,尽管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下降,但是由于教育程度的提升,人力资本总量仍处于上升态势,到2023年前后才会达到峰值。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大、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延长“人口红利”并非没有潜力。可以通过户籍制度等领域的改革,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让制造业不要过早转向国外,而是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这种发展红利。
如何培育增长新动力?
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换挡与调整,但本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进入新常态,如何培育持续的增长动力,成为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重要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培育增长新动力的关键在于创新,除了要进行产品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工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外,核心是要进行科技创新。
他认为,在数字机器人、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新材料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大体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机会走在创新前列,甚至走在创新最前沿。应统筹配置创新资源,力争在这些新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看来,新型城镇化、产能的绿色化以及消费的增长,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三个动力源。
身处变革大潮中的企业,应如何迎接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普华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礼给出了建议。他说,新常态下消费者对服务和产品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加个性化,企业要主动迎接这种变化,填补技术技能方面的空白,提高产品竞争力。
作者:王希 陈炜伟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