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3日)晚间,网上流传着看到各种关于阿里入股第一财经的消息。
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主要信息说是将于明天(6月4号)开发布会,宣布阿里将投资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的第一财经。
《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是说,消息人士称,阿里巴巴将向第一财经投资2亿美元,双方将于6月4日在上海签署协议。
下面,笔者将带领大家剖析,阿里要如何打造中国版的“彭博社”。
彭博社究竟是怎么锻造出来的?
想了解阿里的投资第一财经的目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彭博社的发家史吧。
彭博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出身在中产阶级家庭,名校学渣毕业后,在高盛和所罗门兄弟(已倒闭)中选择了后者,开始了自己的投行生涯,不过它的第一份工作是sales。
在所罗门1981年被收购后,作为合伙人的他拿了1000万美金的消遣费,被push out了。这也成为了他创业的启动资金。
在失业后,据其自传中描述:
我们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的用途广泛,但体积却尽可能的小。我们从小处做起,每过一段时间按期完成一个目标。抓住当时的金融领域的痛点,债券价格计算的难题(那个年代很多价格还得用2B铅笔计算,时间就是金钱),运用计算机的技术进行自动计算,提供债券报价等查询等服务。
这就是今天彭博终端机的模型!
这里也科普一下彭博终端机:
彭博终端是一套让专业人士访问“彭博专业服务”(Bloomberg Professional Service)的计算机系统。用户通过“彭博专业服务”可以查阅和分析实时的金融市场数据以及进行金融交易。
后来搭上美林的大船,快速迭代。随着时间的过去,战胜Telerate系统(后被Dow Jones收购)和Reuters(路透社),成为了金融数据服务提供商。
当然,仅仅只是这个,远远不够,你只是一个工具,或许那个巨头就能随随便便收购你。于是它是怎么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呢?
下面几段话是介绍关于它的运转逻辑:
如果“买方”,那些巨额财富的管理者(基金、VC、保险等),不再依赖“卖方”(指投行券商),来获取必要的金融和商品市场信息,就将发生根本性的权力转移。证券公司将不再主导投资行业。
如果彭博社公司提供那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些财产受托人的支柱。
一旦买方依赖某种特定系统来帮助他们做出价值决策,那么卖方也将不能不使用同一个系统,否则就将承担不知道客户知道的信息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就是基于上述逻辑,彭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沿着这条线,扩张到上游一些领域,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社。
阿里在此之前的数据与内容布局
(一)依托淘宝、天猫、新浪微博等,完成数据数据积累
阿里系起源于电商,因而时时刻刻都能获得大量的交易数据。
淘宝天猫提供国人消费数据,也同时获得千万商家店铺的销售数据,运营情况等;阿里妈妈、阿里巴巴等就完成中国广大企业的进出口外贸数据;入股新浪微博,完成社交数据的积累。
这基本上就形成了阿里的数据体系,完成了原始数据体系,提供彭博终端机的雏形就有了着落。
(二)大数据衍生出蚂蚁金服
可以这么说,蚂蚁金服的诞生就是建立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
支付宝、余额宝与数据的相对关系较小;但是阿里小贷、花呗、芝麻征信等诞生,和这些数据息息相关。
依托这些数据挖掘,笔者可以随意地臆想一下,可能有:
衡量整体市场情况的阿里指数(类似于S&P500Index)、
衡量目前市场消费情况的淘宝天猫指数(类似与CPI)、
衡量中国进出口情况的阿里巴巴指数(类似与PMI)
这是在大方向的一些指数,不同程度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情况。而类似于彭博终端机的一些功能,还需要继续深挖。
(三)阿里云、恒生电子,完成金融IT设施
阿里云属于阿里自己的,恒生电子是在14年收购的。一个完成云端的的构建,能储存数据,也就是”去IOE化“的"E"(完成了存储功能)。
在笔者之前的一篇拙文里谈到了收购恒生电子的战略意图:
恒生电子做的就是阿里提倡的“去IOE化”中的“I”(IBM小型机)和“O”(Oracle数据库)的两部分,这两个主要业务是它的主要业务。(详细可参见《阿里金融帝国小挫伤:恒生被叫停HOMS,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样,马云的战略布局就是非常完整的。“去IOE化”,最后的很多工作,相关金融IT基础服务,阿里全部染指了。
(四)大力入股影视内容制造
表现上看,阿里投资优酷土豆、光线传媒等等,貌似要打造出阿里影视什么的。
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呢,笔者认为只要笔锋一转,阿里影视就可以轻松成为彭博电台,同样是成为财经领域的权威电台。
现在这会完全有这个潜能,而且非常轻松。
(五)入股多家(社交)媒体,如新浪微博、无界传媒,以及今天的主角—第一财经
市面上,一直说着阿里特别喜欢把控舆论媒体,怎么说呢,笔者认为应该客观分析:
1. 投资新浪微博,即使承认把控舆论媒体,但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弥补阿里天生的短板—社交。
现在分析,其实也有一定的社交数据挖掘的资本;相比腾讯的社交数据庞大,只要阿里完成战略卡位,战略防御即可。微博在微信的冲击下,虽然有一定的颓势, 但也还有一个”骆驼身子“。
2. 投资无界等新媒体商业资讯网站。阿里这两年在一些垂直媒体都有投资,一个在垂直深度,一个在即时广度,互补一起,组合构建完成阿里的媒体野心。
通过上面的分析,阿里的“一财社”(姑且叫阿里的“彭博社”为“一财社”吧)拥有了以下资质:
提供大数据基础的淘宝等;由蚂蚁金服一些产品,继续深挖的各种经济指数;阿里云、恒生电子提供金融IT服务;阿里影业等轻松涉足商业财经电台,提供类似彭博电台的功能;提供商业资讯的各种垂直媒体。
怎么看,都觉得阿里布局能力太牛了。
剩下要做的工作就是资源整合。
目前阿里“一财社”的竞争者
目前阿里的“一财社”国内也有竞争对手。如:万得资讯(wind 资讯)、巨潮;也有大智慧、同花顺等等。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下:
1. 目前国内运用最广的wind资讯,它是国内做“彭博终端机”功能最好的。
2. 巨潮,大家都懂的,和深交所的关系。而且很多时候wind都向它买数据。
3. 至于大智慧和同花顺,做的不咋样,而且已经上市了。
阿里想切入这个领域,自己已经有资本了。目前这些竞争者,只实现了彭博社的部分功能,距离阿里的宏伟梦想有距离。
因而收购他们某一公司,一方面会业务重叠;另一方面是价格不划算。
以阿里打造蚂蚁金服的策略来类比:收购第一财经可比照阿里入股天弘基金。
阿里布局可能存在的问题
当然,阿里的美梦—“一财社”,在其成长路上也会有各种难题。
体系外数据的缺失
阿里的数据,应该说是有一定缺陷的。
目前阿里的这一套只适用于其自身的生态体系,超出这一范围,阿里可能就是不适用的,类似超出了函数定义域区间。短板主要在社交(新浪微博势颓,在微信的冲击下,已经有下一个“博客”的趋势)。
腾讯在数据上,显然就维度上比阿里好,虽然数据的质量深度差一点。
欲造彭博社,原始数据的收集,将会是阿里最大挑战。如何更广更宽地深入收集数据,仅仅凭借第一财经等媒体是不够的。
涉足领域过多
阿里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大了。
它似乎什么都做,虽然很多时候有自己的战略布局,但是这些眼花缭乱的、纷繁复杂的投资,始终让人觉得不安心。
或许它有远见,但是这个让一般人读来,阿里会大而不倒,甚至会悲剧的出现“撑死”的可能。
由于不聚焦,涉足领域过多,阿里在“一财社”的梦想面前,显然要小心。
不管潜藏布局如何,未来难点有哪些,阿里2亿美元入股第一财经后,其造中国版的彭博社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众号 QYJEQYJE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