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民投总裁李怀珍:公司目前资产规模2000多亿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 手机看新闻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0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中民投执行董事、总裁李怀珍10月1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民投现在的资产规模是2000多亿,板块很多,有金融板块、产业板块,还有新能源、物业、建筑工业化、投行、租赁、保险等,完全是按照一开始的布局来做的。五年内中民投成为万亿级大型集团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中民投总裁李怀珍
中民投总裁李怀珍

  李怀珍透露,中民投的投资公司有一个核心数据叫资本回报率, 中民投的追求是资本回报率在可比的行业当中达到中高水平。“现在从财务数据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目标。”李怀珍说。

  李怀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现在中民投已经控股三家香港上市公司,包括A股市场也是中民投下一步要考虑的,但是这个考虑需要时间。

  李怀珍介绍,中民投的定位没有什么变化,一开始就是产融结合的集团,而且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定位没有变。从目前看,中民投聚焦的是两个“三”,一个是三大集团:租赁、保险和资产管理,在金融板块就是这三大集团。另一个“三”是做实三个特色新能源,中民投提出的口号是分布式新能源进万家。第二是建筑工业化,或者叫装备式建筑。第三个是居家养老。

  “这三大集团和三大特色应该说我们在战略上更聚焦,而且从上下,股东也好,经营层面也好都形成广泛共识,我们现在正在强力推进。”李怀珍说。

  以下是采访实录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很感谢大家今天能够参加我们这次媒体采访,媒体比较多,李怀珍总裁对新闻宣传,媒体记者这边都非常尊敬,大家都是新老朋友,大部分都是老朋友,很感谢大家。我们就开始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或者叫新闻交流会。首先我想请我们李怀珍总裁做一个开场讲话!大家欢迎!

  李怀珍:非常感谢媒体朋友能参加这次我们第三次咨询委员会的会议,在这之前咱们有一个短暂的时间见面,我非常高兴。

  我们这一次第三次会议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这个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我们公司两年时间,从8月21号算起也就两年零两个月,两年作为一个公司来讲,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而且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现在世界形势变化非常大,几乎每天都有新闻,世界形势发展得非常快,亚洲的发展变化也非常快。从国际国内形势上有很多新的情况。从这两点来考虑,这次会议对我们中民投下一步发展会有很大的作用。

  还有我们这次有重量级的委员加入,所以这个会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个期间大家辛辛苦苦来,能更多和委员们接触,这些委员们都是大家,我就说这么多。我跟这些朋友见面很多,两个月以前在宁夏我们有一次采访,咱们对中民投有什么需要聊的,需要讲的,咱们互相交流一下,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大家!感谢总裁!我们开始媒体的问答交流环节!因为媒体比较多,互相加深印象,所以在提问之前,还请说一下自己所在的媒体!

  路透社:您好李总!因为成立之初你们设立两个目标,一个是全牌照,一个是产融结合。过了两年,经济形势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公司对未来的发展战略有没有重新定位?未来你们在国内外投资方向又是哪一些?谢谢!

  李怀珍:公司定位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一开始就是产融结合的集团,而且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这个大的定位没有变。但是经过两年发展,应该说更加聚焦。从目前看,我们聚焦的是两个三,一个是三大集团,叫做做大三大集团。另外叫做做实三个特色。这三大集团一个是租赁,一个是保险,一个是我们资产管理,在金融板块这个板块就是这三大集团。做实三大特色,这三大特色,一个是新能源,重点是分布式的新能源,我们要提出分布式新能源进万家。第二是建筑工业化,或者叫装备式建筑,这些都是做实的。第三个是居家养老。这三大集团和三大特色应该说我们在战略上更聚焦,而且从上下,股东也好,经营层面也好都形成广泛共识,我们现在正在强力推进。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

  中华工商时报:我想问一下中民投模式方面,我们开创这个模式以后,确实很火,我想问一下总裁,下一步是否有计划在引领或者融合这些模式方面发挥一些作用?谢谢!

  李怀珍:中民投成立两年以来,应该说工商联领导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因为中国的民营企业过去都是单打独斗,很分散。作为中国最大的全部由民营企业组成的一个大型的投资集团,在中国是第一个。这两年它的引领作用非常明显,刚才工商时报已经讲了,现在全国我所知道的,像浙民投、苏民投、厦民投都已经开业了,还有粤民投都在做。这种模式大家已经看到了。民营企业经济几十年的发展,资本的聚合抱团发展这种模式它显示出来很大的生命力。

  大家知道这几年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是下滑的,民营投资没有国有资本,也没有社会投资增长的幅度高,它不叫下滑,它增长幅度是低的,没有国有资本高。为什么呢?但是我们中民投这两年资产增长5倍,由原来335亿到现在2千亿,这个就是模式的生命力。各个省的民投,我们都是各自的主体,没有任何股权关系,但是在业务上面融合我们肯定会有的,因为都是民营企业,民营资本。作为中民投来讲,除了本身这样一个抱团的概念,我们能和各个地方的民投结合起来,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应该是我们的战略之一。谢谢!

  南方都市报:接着刚才那个问题想问一下,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是持续回落,刚才也提到我们投资是增长的,可以说是逆势上扬,我们怎么破解这个投资的困境呢?也想问一下因为现在对于“一带一路”可能有一些企业出于安全诸多因素的考虑,可能还是有一些对参与进去有顾虑或者有担忧,我们如何看待“一带一路”这个前景?

  李怀珍:民营投资这两年表现的,从国内统计数据上看,民营投资增长幅度比较低,我的判断是这是一个阶段性,也是中国目前发展到这个阶段,不可避免的现象,它最终还是会上升的。

  另外看民营投资,也不能光看中国一个市场,其实要连起来看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现在是加入货币篮子以后,我们货币兑换大门越来越开,我们不能完全只有兑换的货币,但是可以说进出越来越方便,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一样,都向资本回报率高的流动,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很多民营资本快速走向“一带一路”。所以民营资本要连起来看,我们没有具体的数据,要两个市场一起看,这个民营投资这个数据可能比现在我们在国内的数据要好看得多。比如说,我们中民投在美国收购一家保险公司,25亿美金。但是在国内还收购不了,因为我的资质不够,要三年营利记录,要三年资质,我才两年,所以没有资格收购。美国市场没有三年限制,它看你资本,看你股东质量,所个它比较快的走向一带一路。这个要看两个市场。所以这个破解,一旦经济在调整期,一旦转换期成熟以后,民营资本本身不是没有钱,是有钱,有好的模式,有好的路径,它肯定还会上来。像“一带一路”,好多人都是从政策考虑,但是我们从经济来考虑,“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经济上互补的,地域上是相近的,文化是相近的,所以它沟通连接起来很方便,所以“一带一路”机会会很多。我相信民营投资会逐步上来。

  南方周末:在围绕“一带一路”上,中民投是如何积极布局的?另外两个小问题,我注意到中民投现在投资在“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地区投资特别多,但是在中亚地区涉及比较少这个是什么原因?还有年初的时候,要做一些分布式光伏的经营化产品,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谢谢!

  李怀珍:刚才我前面讲了,光伏这一块,我们是两大块,一个是集中式,一个是分布式,分布式我们目标是分布式太阳能要进万家。首先一个是它的产品,它本身是产品,产品要变成金融产品,因为它要一次性投入,有的可以拿到一次性投入没有问题,有一些拿不来,所以我们要搞一个金融产品,然后搞按揭贷款,一按揭就好了,所以这个金融产品我们在不断推进,在不久将来会看到我们产品在市场上。

  在“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现在稳步推进,大体上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一个是在比较发达的市场,我们要构建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在新加坡我们和合伙人投资注册资金22亿美元,这个平台是以新加坡为基地,面向东南亚,为东南亚产业布局,包括在欧美市场一些并购来做平台。这个是第一个概念。

  第二个在发展中市场搞产业平台,咱们“一带一路”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市场,有些和我们国家差不多,但是有好多发展水平和中国比工业化程度还不如我们,在这些国家布产业平台,现在产业平台我们一个一个都在做。这个产业平台和我们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我们也有很多优势,我们有技术、装备、管理,我们有很多优势。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人才,不管搞资本运作平台,还是产业运作平台,都要考虑本土化和本土结合,一方面我们在当地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另外一方面我们给当地培训人才。我们应该和清华大学联合,已经和印尼已经培养了第一批高级管理人才,像这样的人才我们还要继续做。就是资本、产业和人才结合起来,实际上它最后的结果,不光是一个资本投入,它还是文化的融合。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中民投在英国房地产市场有一些布局,不知道是怎么打算的?同时现在英镑也是跌得非常厉害?不知道在抵抗忽略风险这一块怎么考虑?

  李怀珍:英国市场我们一开始,包括现在,包括以后,我们都是要看得很重,伦敦市场看得很重。在目前伦敦已投的项目可能大家都知道,都公开了,我们搞了两个基金,我们把兴业银行伦敦总部买下来了,这个是我们买下来要用,将来要做一个大本营。目前大的项目还没有,目前是两个小的项目。两个小的项目做得还挺好的。伦敦不管英国脱欧也好,不管不脱欧也好,他们金融地位从长远来看还是向好的,所以这一块我们作为我们的战略布局在伦敦这个方向我们还是坚定不移的。

  至于英镑汇率变动,市场变动这个是正常的,这个汇率变动我们都有措施,人民币也好、美元也好、英镑也好,我们内部通过汇率避险使我们投资处在很好的水平。

  金融时报:我想问的问题是,咱们中民投已经成立两年多来,这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发生很大变化,中民投在战略没有什么调整,但是在策略方面有没有调整?中国、欧洲、美国和俄罗斯,越来越倾向于国家的保护主义,这些对中民投将来在资本运作有一些不利的影响,我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是不是乐观或者是悲观?

  第二个问题,在产业化板块里,除了目前您刚才提到三个特色,有没有其他的方向更看好一些?

  李怀珍:刚才我说的三大集团和三大特色,这个是我们的战略,这个战略是要长期建设的,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坚持做的,但是我们财务投资也有,财务投资短期的,效益好的,我们也做,这个主要是考虑短期,当年,或者一两年投资收回的,这个也有,这个肯定不是战略,房子盖完就好了,财务投资也会做,这个是要寻找市场机会。

  你说投资策略上面调整,实际上一直都在调整当中,因为战略和策略它始终是相互匹配的。一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整合,中民投成立的时候,我们要成立钢铁、光伏、传播,其实现在我们三大领域做的都有,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策略的调整。像光伏不说了,我们已经进了,一开始以大型地面站为主,后来我们考虑到分布式,我们不单搞太阳能,我们还搞太阳能+,+扶贫,+畜牧养殖,这些都是策略。还有船,我们搞租赁,我们和韩国韩亚集团成立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现在刚成立一年多一点,现在资产规模已经到200多亿,到年底可以达到300多亿,我们有飞机,有轮船,这些都是策略。

  还有钢铁,钢铁怎么走?中国钢铁这么多,我们想办法在“一带一路”做产业园,把我们产能在产业园到“一带一路”,我们带进来的产业在国外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它是优势,在我们这边是富余的,在那边是它的优势产业,跨区域整合,这个就是投资策略。所以保护主义和反保护主义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保护就有反保护。G20会议我也参加了,G20很重要的成果就是反对贸易保护,这个它是相辅相成的。谢谢!

  中国企业家杂志:我第一个问题刚才您也提到光伏的分布式,我想请您以这个为例,能不能相信介绍一下咱们做的光伏分布式金融产品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因为我知道SPR在做绿能宝,都是金融产品,能不能介绍咱们的优势和特点在哪里?

  第二个,咱们在国内还有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些布局,在不同的地方,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国情,我们分别有哪些不同的业务和侧重点,这三个市场是它怎么样协同的作用?

  第三个,前段时间万科的事情大家比较关注,你怎么看待?

  李怀珍:分布式金融产品设计我们还没有进入市场,正在研发当中。但是有一条,我们优势是要客户细分,市场细分。因为它同样的分布式产品,客户不一样,你对它设计的产品也不一样。我们都是搞金融的,我们核心团队都是金融出身,在金融产品设计上这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会做市场细分。这样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而且我们还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因为对分布式,政府有支持政策,我们有我们的投资,当地有当地的政策,我们还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这个有难度,但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做。

  至于投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它是一个大的分布,比如说在欧美市场,我们可能更多做服务业,金融呀、教育、管理,我们更多是朝这个方向去布局。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可能搞产业品牌,这个机会大,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这么多股东,涵盖20多个行业,什么行业都有,也许大家一起去什么都有。有一些是资源型的,刚才谈到中亚,包括中欧,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国家,包括原来前苏联那些国家,这些更多是资源型,这里面有很多机会。所以不同地域确实有不同的机会,但是我们都正在做。

  主持人:我在会前说了一下,我们不评论其他公司,所以我们就不评论其他公司的事。

  证券时报:我有三个小问题,第一个,我们成立两年来,总体上全球经济是下行的,不是很强劲的。未来如果经济长周期发生转变,我们投资三大集团和三个特色,在这个基础上会有哪些改进?

  第二个问题,我们中民投内部决策机制是怎样的?你简单介绍一下你怎么评价?

  第三个,我们这个Logo,CMIG这个设计怎么设计的?

  李怀珍:这个设计我们费了很大工夫,在原来的版上又了调整。

  经济是这样的,我们一开始产融结合,其实我们重心是中国为基础,以中国为基础走向世界,走向“一带一路”。在中国我们为什么说三大特色,你怎么想一想三大特色是什么?都是供给侧改革。因为中国现在是消费拉动已经成为第一推动力了,三架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消费现在占了50%,这几年一直在增加。我们就围绕消费做文章,中国市场大,一定要围绕中国市场。总书记讲,党中央国务院讲,供给侧改革确实我们现在体会到,就是围绕消费需求在供给侧方面下工夫。像新能源,我们为什么搞新能源?因为有雾霾,空气是有的,但是空气质量不好及供给侧改革,我们要把污染的空气少一点,像我们说的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也是这样,也是从供给侧改革。讲到消费,国家十三五已经把装备式建筑作为一个大战略,住宅工业化产品不能少于30%,在投资建筑比重当中不能少于30%。在上海,我们前年在上海,为什么当年第一批项目就搞一个建筑互联网产品,上海2014年就出台一个文件,外环以内住宅工业化产品不能少于25%,你想我们100多万平米的大楼,将来住宅工业化产品不能少于25%。所以就是要盯住国内市场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做文章。

  刚才我们讲的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我们现在物业面积马上两个亿平米,到年底我们搞3亿平米物业面积,全中国排前三。我们拿到面积以后跑马圈地,我们打造10亿面积的时候,就是4千万人口,围绕4千万人口物业提升、居家养老,财务管理,在今后一定围绕消费做文章,在供给侧上面做文章。这一步走好了,我们在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就走对了。像东南亚这些国家更多是在工业化初期或者前期,它像中国30年以前,它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国内将来坚定不移围绕供给侧改革来做文章。三大特点都得做,我们是作为战略。至少工业化说明中国还有15年到20年的机会,现在城镇化不到一半,未来10年到15年中国还有两三亿人口要进城,都需要房子,况且有的老房子还要改。所以我们要考虑首先走向国际也好,首先要立足国内,而且目前国内这么大的市场,国内做不好,在国际上肯定做不好。

  投资决策这个题目从一开始,我们这个公司不是单打独斗,国际化公司,按照最先进的国际化公司来管理,59家股东2%,经营层面的经营团队来决策,从股权结构上面非常好,是高度分散的。我们内部建立很严密的专家团队,像国际咨询委员会,你不要看他们简单的讲几句话,实际上对我们作用非常大,光智库我们几个层面,这是我们最顶级的智库,我们还和大学研究,还有内部团队。

  像我们专家委员会对脱欧,对英国的预测100%的准确,他们就一句话,对我们投资起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治理完全和国际接轨的。

  新京报: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中民投从成立两年发展规模特被快,我想知道规模壮大的原因是什么?另外,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总规模的发展期望是怎样的?我们中民投也有很多的产业版块,目前能不能系统的介绍一下版块的整合情况是怎样的?谢谢,

  李怀珍:我们现在的资产规模是2000多亿,我们的版块很多,有金融版块、产业版块,还有新能源、物业、建筑工业化、投行、租赁、保险等,完全是按照我们一开始的布局来做的。五年吧,我们万亿级的大型集团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南方早报:中民投下一步会不会有增资的计划,在产业布局上需要引入一些新的股东,在这方面您可以介绍一下吗?

  李怀珍:公司发展到不同的阶段,资本金的调整是一个常态。有的时候在某一个产业需要增加投资,需要扩充资本金,有一些作为财务的投资,我可能要收资本,所以这是一个常态。从集团层面,我们现在到了400亿,原来我们计划是500亿,分三年到位,到位方面是董事会的层面。另外,还有很多子公司,我们去年有4家公司成功引进了战略投资,包括新能源、物业、租赁都成功的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这是一个常态的,进退是一个投资公司每年都会发生的,实际上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记者:第一,中民投上一年你们的经营情况是怎样的?中民投刚刚成立的时候,现在国内国外的资产规模比例大概是多少?第二,中民投跟全国类似于浙民投、苏民投,将来有没有可能开展一些合作?

  李怀珍:收益方面是这样的,我们追求在我们的投资公司有一个核心数据叫资本回报率,我们的资本回报率追求在可比的行业当中,我们追求的是中高水平,现在在财务数据来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目标。还有一体两翼,我们在国内国外来分布,现在在国内分布了80%多,不到20%的在境外。第三,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对地方的投资公司,我们不排除有业务合作。而且实际上他们在组建过程中,有很多事情我们参与了,因为中民投有很多想法会来沟通,业务合作方面不排除,因为是供应嘛,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抱团的态度。

  主持人:因为我们后面还有很多的活动,我们再两个问题好吗?

  记者:您刚才有提到现在中民投大部分都是有金融背景的,我想知道这些北京队中民投后面开展融资活动又怎样的优势?还有一个,有消息说之前中民投想要把公司做成民生银行母公司,但是由于股东结构和股权结构问题没有实现,请问这个事情是真的吗?后面是否会有这样的计划?

  李怀珍:我们的核心团队经营类的占多少,是集团公司层面的,但是子公司的核心团队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专业,这个根据发展需要,必须要有不同的产业,光金融不行。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比较神圣,搞银行的就比较神圣,搞产业的很有憧憬,这样正好匹配。至于你说的那个,我们没有那个计划,谢谢。

  主持人: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证券报:我想请问一下李总,我们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是不是有一些投资计划或者想法?最近我们注意到一些民间资本通过一些保险基金来投资我们上市公司,中民投会不会有类似的动作?或者是成立自己的公募基金的股权投资机构来进行?第二个问题,我们下面有很多各个产业的子公司,那么将来对于这种,是不是打算在A股上市?

  李怀珍:产能结合方面,在去年的不同场合中我讲到这个观点,产能结合一定要有产业和金融,必须两者结合起来。光做产业,它有很大的限制。但是光资本,没有产业,也不符合我们的定位,所以一定要产业和金融相结合。现在我们已经有三家上市公司,这三家现在都是在香港(我们控股的),包括A股市场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但是这个考虑需要时间。

  主持人:因为大家的问题比较多,我们今晚会给媒体朋友准备希望媒体晚宴,大家一起参与,最后请总裁给大家说几句话。

  李怀珍:今天非常感谢这么多媒体,第一,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国际咨询委员来了,大家请关注,来了很多新成员,他们确实对我们这两年的发展包括对我们未来的发展确实发挥了国际顶级智库的作用。

  第二,中民投的路这两年,我刚才说了做大三大集团,做实三大特色,这个路子越来越清楚了。而且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把它做好做实,大家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看到我们这三大特色做的更加清楚。

  最后要感谢大家,我之前在民生银行,现在在企业,我真正感觉到媒体从大的方面对国家,从小的方面对企业发挥的作用太大了,长期以来对我们中民投的支持,我们由衷的感谢!今天晚上想方设法给国内外媒体敬杯酒,谢谢大家!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013/n470187951.shtml report 9475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0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中民投执行董事、总裁李怀珍10月1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唐绮 UF033)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