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可持续发展

面对跨国诉讼:中国国企民企为何大多选择沉默?

  据上海市外经贸委提供的数据,上海涉及国际贸易摩擦案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涉案企业数50%以上,但仅占应诉企业数25%;频遭反倾销起诉的民企占应诉企业比例尚不足20%;外资企业占到应诉企业的50%以上,成“应诉大户”

  编者按:

  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纠纷中,中国企业一向处于弱势地位。

不少企业往往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愿招惹国际官司。即使遇到不公正待遇,也往往不是靠法律来主张权益。

  加入WTO以来,这种状况稍有改观。在上海,企业在国际贸易纠纷中的态度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以钢铁行业为例,2006年,上海钢铁和化工行业应对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纠纷的应诉率已经达到100%。

  但这远远不够。在上海企业遭遇外贸纠纷的高应诉率背后,外资企业撑起了半壁江山,这与外资企业先天具备的国际化优势有关。然而,排除外资企业,国企和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却总是沉默,他们遭遇到了哪些困难,带头打国际官司将面临哪些问题,值得政府和企业思考。

  2007年5月,中央领导在上海明确提出希望中国的企业不要怕打国际贸易官司,要充分利用外向度高、律师多、信息多等优势资源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确,在国际贸易摩擦中,任何有益的结果都是“谈”出来的,而不是“躲”出来。

  

  既想抗议又怕打官司

  2007年4月,上海升达竹业有限公司收到了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业专门委员会发来的一份函件。犹豫再三,公司总经理杨彬最终还是在函件上签了名。4月5日,各大网站上出现了一份中英文声明。该声明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材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23家竹地板企业共同发出,声明强烈要求美方“立即停止散发函件的不正当威胁行为”。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一家美国公司的“函件”说起。2007年3月,美国一家贸易公司向中国生产并出口至国外的竹地板产品经销商散发函件,指控竹地板产品侵犯美国第5543197号专利权及在其他国家的同族专利权。为了对美国公司的做法有所回应,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采取了发表声明的做法。然而,这一份声明却没有直接传到美国公司手中,而是在各大网站上进行传播。

  既然是对美方的行为进行抗议,为何不直接把声明发到美方手中?除了考虑到网络作为新媒体不同一般的传播能力外,还有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企业这次“羞羞答答”的对抗?杨彬道出了其中苦衷:“把声明直接发放到美方手中,也就意味着可能要进行国际诉讼,打国际官司,我们可能吃不消。”

  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国际官司上。就上海而言,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上海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际贸易争端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2002年至2006年年底,根据上海市政府公布的数据,上海企业出口商品累计受到2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85起“两反一保”(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案件调查,占同期全国“两反一保”案件总数的一半左右。仅仅去年,上海企业就遭遇贸易摩擦案件47起,占全国总数的54%,涉案金额2.27亿美元。

  面对逐年增加和“花样翻新”的国际贸易摩擦,沉默还是对抗,用哪种手段对抗,成为了不少企业最为头痛的问题。不少企业的老总和杨彬一样,一方面对遭遇到的国际贸易纠纷感到不满,一方面又为可能牵涉进国际官司感到棘手。

  企业要戒“政府依赖症”

  企业究竟为什么“惧怕”国际官司?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张森林直言不讳:“美国竹地板行业50%的市场份额大概由10家公司占有,在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时,他们有实力来解决。在中国,一些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还不到10%,一旦出现知识产权问题,高额的费用和应诉力量都成了问题。”

  说到底,打国际官司首先还是遭遇到了信心障碍。而信心不足又是实力和能力不足的表现。上海大学专门研究国际经济法的艾素君就指出,许多遭遇到国际纠纷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利润空间比较小。一旦出现纠纷,在意识不足、诉讼成本过高,加上行业协会缺乏专业人才和相关经验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只能不战而败。

  从艾素君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所谓的能力,首先是企业的利润和规模。但是,当企业回归到行业协会中,规模应该不成为问题所在。这里就牵涉到行业协会是否能够承担起中国企业应诉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实际上,遭遇到国际贸易纠纷,企业首先想到的不是行业协会,而是更强大的国家和政府力量。被美方指为侵权企业之一的腾龙竹业集团董事长曾樟清在谈到此次国际贸易纠纷时就说:“这肯定需要国家来解决,企业无法解决!”然而,希望依靠国家来解决所有的贸易纠纷显然是不实际的,中国企业眼下可能必须戒除“政府依赖症”。那么除了依赖国家以外,弥补单个企业能力不足的另一个选择就是行业协会。

  然而,正如艾素君所言,目前,中国的行业协会还缺乏国际官司经验和相关人才。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上海的行业协会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还不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有效地发挥其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也有其苦衷,张森林就指出,目前行业协会内的不少企业规模太小,导致整个行业企业数量太多,协会进行协调统筹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对于不少行业来说,行业洗牌整合可能将改变行业协会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除了依靠行业协会,企业之间还应该加强合作。奥康集团宣传部经理韦开孟认为,应对反倾销要取胜的重要一环在于“企业间的相互支持”。

  地缘障碍并非难以逾越

  针对行业协会缺乏相关国际贸易纠纷经验和人才的问题,实际上,以上海目前的法律环境,既不缺乏有专业国际经济纠纷案件处理能力的律师群体,又不缺少胜诉的经验,足以给予不少企业一定的支持。那么,究竟还有什么因素影响企业对国际官司的选择呢?

  上海市汇盛律师事务所万晓芳律师在谈及中国企业的国际纠纷时指出,一般,企业选择是否打一场国际官司,都会先考虑胜诉可能性。而国际官司的胜诉与否往往与在哪个国家进行审理有关,也就是所谓的“地缘障碍”。

  万晓芳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一家中国公司与海外的公司产生了纠纷。中国公司是起诉方,而且中国公司在对方国家也没有财产或分支机构,对方只能到中国来应诉。这对于海外的公司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反之亦然。

  这也就决定了目前往往处于被动局面的中国企业,如果要应诉,就需要到海外进行国际官司诉讼活动,也就无形中降低了胜诉率。既然应诉的成功率不高,加之国际诉讼的成本较高,消耗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巨大,不少企业自然就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这也就成为了中国企业“绕道”国际官司的最直接原因。

  然而,不应诉,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损失,还意味着整个行业其他企业也可能遭遇到相同情况,从而对该行业造成致命打击。那么怎样克服地缘障碍呢?实际上,地缘障碍是普遍存在于全球各个国家的问题,由于法律条款、规则乃至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本地企业有一定的诉讼优势是可以理解的。从某方面来说,地缘障碍对于各国企业是平等存在的。

  从万晓芳的分析不难看出,谁积极主动,谁就可能取得地缘的优势。中国企业目前需要的不是惧怕地缘障碍,而是应该主动出击,把应诉变成起诉,在国际贸易官司中把地缘优势先握在自己手中。即使迫不得已到国外应诉,只要保持积极的态度,聘请专业人事认真研究当地的法律条文和规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缘障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单个企业必须为保护整个行业作出努力。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针对欧盟向国内制鞋企业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裁决,国内1200家涉案企业中只有4家正式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作为其中的代表,韦开孟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次4家中国企业应对欧盟征收中国鞋高额反倾销税,即使输了官司也是赢,因为无论输赢都为将来更多中国企业打赢官司积累经验。这是为了整个行业发展做出的有利行为。”

  确实,国际官司是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大连迪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长清对此深有感触。在经历了从备战应诉到真正应诉,再到取得初裁结果,继续进行二次抗辩的经历后,周长清上个月终于等来了欧盟对我国冷冻草莓的反倾销调查结果。在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后,周长清的一句话值得所有中国企业借鉴。“仲裁结果再次证明,反倾销调查这样的国际官司必须打,企业在这方面耗费一些精力和财力很值得。”周长清如是说。

  《国际金融报》 ( 2007-05-28 第05版 )

  

(责任编辑:雍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周长清 | 杨彬 | 艾素君 | 万晓芳 | 张森林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