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顺势而动的财政政策

  ■稳健仍是当前财政政策的主旋律(上)

  ■本报记者 唐福勇

  自2005年以来,“稳健财政政策”代替“积极财政政策”一直是海内外关注的重大政策,到目前为止两年多的实施中,这一政策在中国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当初明确提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包括财政调控目标方向、手段组合、方式方法转变在内的重大政策转型,稳健财政政策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转变。概括地说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站在今天看财政政策的变化,当时的背景是什么?转变的过程是怎样的?稳健的财政政策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稳健财政政策还会继续实施吗?

  顺应时势 相机抉择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建设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需求。这些国债资金的投入,先后拉动了各方面的投资规模达3.5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幅度保持在每年1.5%~2%之间,为中国迅速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经济增长步伐,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事物始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政策也要随经济形势的改变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当时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2003年下半年,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几年来所发挥的持续作用,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并带来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局面。同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食供应靠挖库存维持平衡,粮价逐步攀升,带动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重。此时如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甚至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

  鉴于此,我国政府于2004年开始逐步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并对政策内容、实施方式等进行相应调整。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至此,稳健的财政政策开始浮出水面。

  以退为进 优化结构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意味着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实施的影响既不扩张,也不紧缩,这表现在预算收支上就是基本平衡,不搞赤字财政,意味着投资扩张力度的减弱,要适度紧缩财政资金所支持的投资项目。

  但“稳健”是否意味着“无为而治”、“退居二线”?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人们越发感觉到在“稳健”之下财政政策实则在宏观调控中实现了“有退有进”、“有促有控”,财政政策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将发挥得更为积极。

  何为退?为进一步控制偏热行业的发展,避免通货膨胀的加剧,减少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扭曲,财政政策更多地从市场经济运行中“越位”的领域退出,相应地推出一系列以柔性手段为主但果断、及时的调整。2004年初,在当年财政预算安排中,将上年14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规模调减到1100亿元;有意放缓一些以国债筹资的建设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对由预算资金拨款支持的基本建设项目,在支出进度上,也作了适当的控制。特别是对财政赤字总量以及调减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实行了“双减”。2005年,中央财政赤字预算安排3000亿元,比上年减少192亿元左右;同时,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由1100亿元调减为800亿元。2006年则更进一步,中央财政赤字预算安排2950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减少5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调减为600亿元。与此同时,财政部还主动调整国债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有促有控,大力支持农业、科教文卫、就业和社会保障、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和关系“十一五”规划顺利进行的重点项目建设,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既保持了一定的调控力度,又向社会传递了政府合理控制投资的政策信号,有效缓解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

  何为进?也就是适应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稳健的财政政策由“总量取向”的财政政策向“结构取向”的财政政策转变。财政政策从更多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促进了薄弱环节的发展。

  近年来,中央财政显著强化了财政资金使用中的结构导向,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支持农业、公共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2006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2573亿元(未扣除解决出口退税历史陈欠),除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31亿元、增加教育支出16亿元外,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历史欠账和削减财政赤字,以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其内容主要有:增加社会保障支出241亿元;增加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支出372亿元,用于对农渔林等行业因油价上涨增支的补助,以及能源开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支出;增加预算内经常性投资1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专项支出135亿元,用于公路建设、购置储备油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增加“三奖一补”资金、对西藏农牧民补助、缉私经费补助、口岸专项转移支付35亿元;增加出口退税指标613亿元,用于解决剩余出口退税历史陈欠;减少中央财政赤字200亿元;预留2007年调整工资及相关支出130亿元。此外,为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保持中央预算的稳定性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安排500亿元建立了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责任编辑:悲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