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志高缩水IPO 李兴浩重温六年坎坷上市路

2009年06月30日06:0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六年上市长跑终于到了撞线的一刻。

  6月29日,国内第四大空调厂商志高正式启动香港上市进程,在当天于香港世纪酒店举行的路演午餐会上,系着一条亮红色领带的志高董事局主席李兴浩,显得非常激动。面对来自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等地的150多名投资者,他和他的团队小心翼翼地准备着“冲刺之旅”。

  按照保荐人法国巴黎融资(亚太)有限公司的计划,志高将在6月30日-7月6日在香港正式招股,预计将在7月13日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而志高上市办提供的资料则显示,其此次在联交所将发行的总股本为7250万股(其中90%为配售,10%为公开发售),初步确定的发行价在1.5-2.27港元。这意味着志高上市预计募集的资金在1.088亿-1.646亿港元。

  虽然此次香港上市的预计融资规模与其一年前计划的7.8亿-11.7亿港元的融资规模相比,出现了很大的缩水,其确定的新股发行市盈率也只有5-6倍,但李兴浩在6月29日下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却尤为兴奋,他操着有些艰涩的南海普通话高声地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终于上市了。”

  融资规模缩水

  志高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代号为449,除了法国巴黎融资(亚太)有限公司作为全球发售独家保荐人外,第一上海证券有限公司及新鸿基国际有限公司为其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

  记者了解到,在2006年之前,李兴浩本人持有整个志高90.86%的股份,其他210名高管持有近10%的股权。此后,李兴浩将10%的股权卖给了新世界发展,以及将不到5%的股权卖给德国威能,在这次上市前,其持股比例已经下降到75%左右,这次上市后其控股比例将继续摊薄至70%左右,而第二大股东新世界发展的持股比例将下降到8.55%。

  如果上市成功,包括公司副总裁郑祖义、张平等在内的210多名高管手中的股权在一定期限后可以套现,这对于志高未来公司管理模式的变革也提供了窗口。按照李兴浩的说法,志高上市后将诞生至少100名百万富翁。

  但是,据记者了解,志高此次预计融资的最高1.646亿港元规模与其一年前的计划已经难以相提并论。李兴浩告诉记者,“志高赴港上市其实早在2008年7月份就已经获得了批准,当时甚至已经定了上市时间,也定好了酒店,股票号也已经有了,但后来雷曼兄弟事件出来了,公司怕走出去走不回来,所以就临时决定不挂牌上市。”

  而香港资本市场2009年以来的回暖让志高的上市步伐重新启动。然而此时其所在的空调行业的整体情况已在一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悉,从2008年5月开始空调行业进入了漫长的冬天,根据权威调查机构产业在线公布的数字,截至2009年5月的前10个月中,家用空调行业的生产量只有4296万台,而去年同期空调冷年的生产达到了6150万台。另外,空调业无论内销还是出口都出现了30%以上的下降。

  空调行业的深度调整让空调企业的市场估值和业绩出现缩水。2008年行业排名第二的美的电器的每股盈利从2007年的0.95元下降到0.55元,并且在2009年第一季度继续同比下降超过32.34%,其股价也比顶峰时期缩水了一半以上。

  在空调行业的深幅调整中,三年来一直排名行业第四位的志高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根据产业在线的数据,2009冷年(2008年8月到2009年5月)以来的10个月中志高空调的销售达到237万台,同比下降了19%,其中内销下降29%,而出口表现尽管要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却也下降了11%。

  空调行业的冷暖,直接影响着志高的融资规模。最终,根据法国巴黎融资(亚太)有限公司的建议,志高主动将发行价格进行了调整,并且缩小了新股发行的规模,确定将发行7250万股,融资规模也压缩到1.0875亿-1.64575亿港元。

  东方证券分析师张小嘎告诉记者,“志高如此低的定价也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一直以来对内地的消费电子企业都不看好,目前即便是每年净利润超过2亿港元的海尔电器的股价也就只有1.25港元左右,志高的盈利能力要低于海尔电器,其1.5-2.27港元的定价已经偏高。”

  6年上市长跑

  “志高的上市道路实在是太曲折了,如今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发现当初实在是太缺乏经验了,说到底是被一些投行给忽悠了。”志高上市办有关人士6月29日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志高于1994年创建于南海里水,并在2001-2003年的大规模空调行业价格战中生存下来,但是作为民营企业的志高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最为缺乏的就是资金。1996年,代表台资的合作伙伴唐壁奎撤资后,志高董事长李兴浩只得靠与供应商、经销商达成的“产供销共同体”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

  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模式在行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尚具备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随着空调行业日趋饱和,特别是2006年出现的行业性下降中,志高的资金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解决资金饥渴,志高开始不断寻求上市。早在2003年上半年,志高董事长李兴浩的身影就开始出现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上,并与多家上市公司频繁接触,目标一度锁定在原广州华凌、香港小轮两家上市公司,筹划借壳上市。

  2004年初,志高曾与国内某A股上市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志高拟斥资2亿元分拆商用空调部分业务上市,但到2004年6月份,由于其所借之“壳”的财务指标不理想,该方案最后也未能成行。

  在这次失败后,李兴浩又重新将目光转向了香港资本市场,并开始倾向于整体上市。李兴浩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香港上市,是因为香港股市政策比较明确,操作起来成功率比较大,时间也更可控。”

  2004年9月23日,李兴浩公开表态,志高已正式启动上市各项准备工作,其中包括聘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核心资产进行审计,此后有消息称,志高与美林证券合资在境外成立投资公司,其中美林投入约20亿元人民币,与志高各占50%股权成立香港志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志高与美林的“联姻”只维持了一年多时间,据称由于李兴浩多次对外透露关于上市的信息让美林方面感到不快,再加上志高南海基地的4500亩土地的产权评估问题,双方最终在2006年4月“分手”。

  在此之后,志高又先后引进了新世界发展和德国威能为战略股东,并找到了新的保荐人法国巴黎融资,并在2008年7月获得了赴港上市的资格以及确立了7.8亿-11.7亿港元的融资规模。但全球金融海啸又一次让志高选择了延期。

  “公司到香港上市,主要看整个时机是否成熟,因为上市并不是目的,做好企业才是目的。”李兴浩指出,“上市是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工具,所以时机成熟就一定会完成上市。”

  对于志高6年长跑、坚持不懈寻求上市,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上市可以让作为民营企业的志高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宝贵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为志高的核心管理层提供股权激励的平台。

  “坐四争三”机会

  对于志高上市后的计划,李兴浩似乎并不隐晦,他告诉记者,“目前空调行业前三甲分别是格力、美的和海尔,格力、美的全年销售量均在1500万台左右,排名第三的海尔则维持在500万台规模,志高2009年空调销售有望达到400万台,很有可能超越海尔。”

  不过产业在线提供的数据显示,志高与海尔空调在销售规模,特别是内销规模上,依然有一定差距,在中央空调领域的差距更大。

  产业在线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8月-2009年5月,海尔空调的销售量只有307万台,考虑到未来两个月的旺季销售其最终规模将在400万台左右。相比而言,志高的空调销售规模还有一定差距。

  志高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海尔的产品定位更集中在高端领域,其产品单价在3000元以上,而志高依然在2300元左右,所以双方最大的差距不是规模,而是品牌形象和议价能力。”

  此外,对于志高空调来说,空调行业越来越集中的态势才是最具挑战性的,即格力、美的“双寡头”格局。产业在线的数据显示,在2009冷年的前10个月中,格力以742万套的内销数量占了39.96%的市场份额,美的占有率也达到26.77%,空调两强的占有率已超过2/3。相比之下,位于第三位的海尔的占有率则下降到8.92%,而志高的占有率更是不到7%。

  显然,空调行业“强者恒强”的势头越来越明显,这对处于二线阵营的志高来说极具挑战,上市解决了资金问题后,志高有望在“坐四争三”的局面中有所作为,而相对库存较少的志高来说,随着新能效标准出台、高能效空调补贴和家电下乡空调能效提高到三级等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其具备“大胆出击、放手一搏”的机会。

  

(责任编辑:丁芃)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