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PE腐败与IPO调控

2009年07月31日07:5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刘胜军

  创业板大锣即将敲响,最近又出现了警惕PE腐败的呼声。PE作为风险投资,凭借专业投资眼光和风险承担为社会创造价值。当被投资企业成功上市时,PE可以潇洒套现、获得回报。而这天经地义的回报,为什么到了中国就演变成了PE腐败呢?这不能不说是令人心酸的中国式幽默。

  腐败即经济学所谓的“寻租”(rent seeking),即寻租者向权力拥有者支付租金以求获得大于租金的特殊利益。这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交换,寻租的双方均从中获利。受损的是全社会的利益、公平的丧失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

  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即将上市的企业为何要向个别PE寻租?答案自然是这些PE能为其带来特殊好处。想了半天,好处无非是让该企业更快地实现IPO。以上市前入股来寻租得以成立的另一个前提是IPO的高溢价。据统计,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深圳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23家公司IPO溢价平均高达286%。如此高的IPO溢价,以“伪PE”入股的方式寻租自然是无坚不摧。

  逻辑的下一环是,IPO的高溢价从何而来?本质上而言,资金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取决于供求。IPO的企业总是期望把IPO价格定得越高越好,而新股认购者则希望IPO价格越低越好,供求关系会产生一个合理的IPO价格。如果股票上市首日股价远远高于发行价,说明发行价被低估;而IPO定价过高,则可能因认购不足而发行失败。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一方面,由于长期的负实际利率和投资标的严重匮乏,巨量资金长期在股市徘徊;另一方面,IPO发行节奏却受到证监会的严格调控。以此次金融危机为例,中国的IPO停顿达八个月之久。

  由于长期的IPO发行节奏管制,中国股市供求关系失衡,形成了高市盈率运行的“堰塞湖”。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会存在IPO恐慌这一中国式概念了。其实,如果证监会放弃IPO节奏控制权,把市场的归还给市场,也许股市会下跌,但失去的只是供求扭曲造成的泡沫。

  IPO节奏的行政控制带来的社会成本是高昂的。首先,上市的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企业,PE腐败不过是寻租的具体方法之一而已。其次,IPO时间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不少企业苦等几年,把精力都耗费于公关。再次,理论上讲,上市公司壳资源的价值应该等于IPO的正常成本(如投资银行承销费、律师费、路演费等),而不是像目前这样动辄可以卖个几亿元,并滋生了一次次的资产重组和内幕交易。最后,证监会把精力和资源都耗费在了IPO把关上,却不能充分打击日益泛滥的内幕交易。

  在证券市场发展之初,证监会控制IPO发行的缘由之一是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优先扶持大型国有企业上市。截至目前,这一政策已发挥巨大功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远洋等主要央企已经成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盈利丰厚,摆脱了过去艰难求生的困局。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达三分之二,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以为,IPO发行控制理应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丁芃)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