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外资行增持再回首 重返中国银行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11月25日07:13
  CBN记者 李彬 周静雅

  上周末,德意志银行通过受让华夏银行另一股东所持股份,从而成为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随后,海外媒体报道,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计划增持中信银行股权至15%。短短一周之内,两家银行迎来外资股东的增持,“抢手”程度令人惊叹。

  此情此景,让人不由联想起年初的“ 减持潮”——各大中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在解禁后即减持套现。如此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缘何而来?

  中信证券一位人士对CBN表示:“传言目前监管部门正在要求各家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因此不少银行都有融资需求,这样一来,外资机构就有机会入股中资银行,再加上目前银行股看涨预期浓厚,增持中资银行股份将成为不错的选择。”

  减持潮

  还依稀记得年初的“凄风苦雨”: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全球,金融巨头们纷纷倒下,或者试图谋钱纾困。作为率先A+H股上市的中国银行首先迎来了战略投资者的解禁,不巧的是,该行的战投RBS、UBS等处境都是困窘交迫,于是“减持”一度成为中国银行的关键词。

  2008年12月31日,瑞士银行(UBS)清仓所持有的34亿股中国银行H股。2009年1月7日,李嘉诚旗下慈善基金再次抛售20亿股中国银行H股。1月15日,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选择全部转让其持有的中国银行股票。

  一时间,所有的战投抽身而去,这给中国银行蒙上巨大的阴影。有此遭遇的不只中国银行,1月初,美国银行配售了建设银行56.2亿股H股,直接套现194亿元人民币,并将这一幕在5月再次重演。

  5月12日,建行再次发布公告称,美国银行以每股4.2港元的价格,将所持建行135亿股流通股悉数出售,较5月11日收盘价折让14.3%,交易金额为73亿美元。

  上市的三大国有银行全部未能幸免。4月末,工商银行两家战略投资者安联和运通集团在解禁当日即将这部分H股股份全部清空,配售股份数量分别为32.16亿股和6.38亿股。紧接着6月,高盛在解禁约1个月后,配售了约30亿股已过解禁期的工商银行H股,套现约19亿美元。

  增持热

  与上半年的 减持潮不同,进入下半年以来,中资银行似乎重现魅力,外资机构对其展开了新一轮的“增持”。

  首先是中小型银行备受青睐。10月13日,新加坡华侨银行宣布将认购1.92亿股宁波银行增发的新股,持股比例由10%上升到15.1%。而近日,华夏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增持消息或传闻再次升温了“增持热”。11月19日,德意志银行通过一份期权协议受让华夏银行另一股东所持股份,从而持股比例达到17.2%,成为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

  随后,海外媒体报道,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计划再投资11亿元欧元(约127.7亿港元)增持中信银行股权至15%,并有望在下周完成。金融危机之后,BBVA已经增持过中信银行,并与之展开多方面的合作。此外,浦发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花旗银行也屡次表示无意减持。

  而大型银行战投巩固地位。比如10月份工行H股解禁之后,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承诺将不会减持所持有的工行H股股份,同时重申工行与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的战略合作关系。

  两重天

  造成这一冰火两重天局面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事实上,境外金融业者与中国银行业这几年的离离合合,几乎描绘出一段跌宕起伏的世界金融危机史。

  有资深银行家如此描述几年前刚完成股改的中国银行业:在国家的支持下剥离完1.4万亿坏账的中国银行业,步履尚未稳,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和投行甚至对此不屑一顾。一个细节是,如今在建行身上获取极大回报的美国银行,当年在入股建行的消息宣布后,股价竟应声而落。而那个时候的境外金融业正处于一个经济周期的顶点,可谓“财大气粗”。

  去年9月后,在金融危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各路投资中国银行业的境外金融业者,被迫减持,回家救主,这里面包括了美国银行、高盛、瑞银等等。其间反差多大,上述银行家举了一个例子:2007年初,浦发银行股东花旗银行的市值高达2700亿美元,而今年3月跌到只有62亿美元,早就跌出了全球十大银行之列,而工商银行已稳居全球市值最大银行一年有余。

  但随着危机的淡去,经济的回暖,外资大银行们开始重拾投资之路。以美国四大银行为例,摩根大通、高盛、花旗及美国银行集团四家大型银行在第三季度业绩大有好转。其中摩根大通当季销售收入达到288亿美元,同比大增79%,实现净利润35.9亿美元;高盛也实现净利润31.9亿元;花旗则大幅扭亏。欧洲银行业的业绩要更靓丽一些,比如华夏银行的战投德意志银行三季度净收入为72亿欧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为14欧元,同比增长238%。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中国银行业在利润增长方面也出现了一定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随着综合经营的发展,中资银行的成长潜力也比较大。

  而海通证券银行业研究员佘闵华也认为,虽然金融危机后全球的金融市场均陷入萎靡,外资机构对中国银行业方面的投资也比较谨慎;但相对于欧美市场,中国银行业仍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