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危机加剧 全球经济衰退 > 金融巨头

金融海啸华尔街华人余生:有惊无伤OR回流寻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8日09:33

  中新网12月28日电过去一年是华尔街最动荡的一年,金融风暴重创华尔街,许多投资银行、基金公司裁员,华人精英在这波风暴中遭遇如何?

  据美国《世界周刊》报道,过去一、二十年,大批华人留学生毕业后进入华尔街就业。风暴掠过,全美华人金融协会(TCFA)主席翁涌透露,华尔街华人大都受到影响,保住工作的人占多数,离开的也不少。有人换了公司,有人创办基金,也有许多回到中国大陆。“他们主要去了中国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政府管理机构,有人纳入中国招聘人才的千人计划。”

  2008年9月开始的金融风暴将华尔街抛入谷底。老牌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一周内被迫改为商业银行。除了华尔街“卖方”(sell-side)投资银行受到重创外,包括共同基金和避险基金在内的华尔街买方(buy-side)也损失惨重。许多基金公司裁员,关门走人。过去一年是华尔街最动荡的一年,各个金融公司多少都受到影响。翁涌透露,协会在今年做过一个问卷调查,77%的人回答“工作稳定”,23%表示“工作不稳”和“寻找工作”。业内人士估计,金融风暴失业的华尔街华人要占20%左右。

  ▋风暴过后 多人失业

  金融风暴对各地华裔金融从业人员影响程度不同。业内人士透露,纽约华人受影响最重,“失业和回国的最多”。华人金融协会芝加哥分会主席章光佳说,芝加哥华人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不大,当地期货公司众多,且期货业去年“赚钱”。华人金融协会华盛顿特区分会主席王进表示,除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亏损严重、解雇员工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不仅没有裁员,甚至增加人手。但是,金融协会前董事会成员王宏欣表示,波士顿共同基金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许多华人失业。华人金融协会加州分会主席张自力表示,从事证券化工作的华人大多失业,但是私募股权和创业风投则影响不大,因为他们早就转移到中国去了。

  华人另一金融专业人士组织“华尔街人”(WSR)主席陈迅勇说,来自中国大陆留学生不断涌入华尔街后,至今“沉淀”六、七百名董事总经理以上的金融专家。这场金融风暴让华尔街重新洗牌。华人除了大多留在美国外,有人去了新加坡,有人在中东杜拜(Dubai)找到工作,也有人到日本求职,更多的人回到中国大陆发展。他们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使华尔街华人真正走向世界。

  瑞士银行(UBS)基金经理翁涌表示,华尔街很“势利”,要的是能力。“只要能干活,你就有饭吃。只要能赚钱,你就有钱分。”华人都是靠实力进入华尔街,因此许多人工作稳定。在联邦政府全力拯救下,市场正在恢复过程之中。但他认为,市场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只能说市场短期稳定。“这就像生了一场大病,需要调养一段时间。”

  波士顿阿凯典资产管理公司(Acadian)基金经理王宏欣说,在金融公司裁员上,华人和其它族裔同样“待遇”,但是华人也有自己的特点。华人做数量分析的多。在金融风暴时期,“数量分析的有效性没有那么强,受到的冲击大”,管理的资金下降多,失业的多。他认为,金融行业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有好年景,就有坏年景,“不能好事都让你占了”。

  ▋水平高超 躲过一劫

  知情者透露,在金融危机中,许多华人基金经理和华人创办的基金受到影响,“不过现在都慢慢回来了”。也有的人顶风而上,在金融风暴过后创办自己的基金公司。纽约千禧年避险基金公司(Millennium)基金经理居雄伟就是其中之一。

  他透露,他管理的基金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收益率,“不论市场如何,没有一年亏钱”。2008年,许多避险基金都遭受重大损失,而他管理的基金却上扬。这位伊利诺大学金融学博士称,他很早就打算创办自己的公司,今年正好趁着机会完成自己的夙愿。不久前,他脱离原来的公司,成立自己的基金。

  他把自己创业说成是“水到渠成”。他说,在金融风暴过后,投资者如同惊弓之鸟,大环境对成立新基金非常不利。他认为,创办基金从短期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挣的钱与过去差不了多少。“而且,过去我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上,现在却要关心营运等杂事。”但从长期看,自己创办基金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他的基金公司有十多人,一半在纽约市,一半在北京。他表示,自己创办基金的一个主要原因想把重点往亚洲转移。现在,世界中心在向亚洲转移,亚洲新兴市场发展最快。他估计,不要几年中国大陆的市场将具有和美国一样的规模。“现在,许多中国公司在排队等上市,而美国则没有这种情况。”亚洲新增的有钱人也比美国多,是避险基金未来重要的客户来源。在美国,金融从业人员过剩,而中国仍然有很多人才缺口。 

    ▋离开原因 多种多样

  居雄伟于1999年博士毕业后进入避险基金行业。他说,那时在这类机构工作的华人不多,因此比较容易成功。但由于金融机构收入较高,导致其它专业留学生纷纷加入,而市场机会就那么多,因此现在成功很难。

  他说,有的华人基金经理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安全无虞,但却遭受“流弹袭击”,不幸受到影响。有的华人基金经理失业是因为其它原因。例如,有的公司与其它公司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存在两个投资管理团队,必须走一个。他认识一个华人基金经理,其公司合并后,一个团队必须离开。这位华人的投资“业绩较好”,而另外一个队伍“更有力量”,最后是“更有力量”的团队留下。

  许多华裔金融专业人员离开是公司的战略转移。现在,许多基金公司转移到亚洲,以便投资全球股市。为了个人的业务发展,他们随着公司转移。有的华人看到中国的发展前景,主动地回到中国发展。

  ▋雷曼倒闭 有惊无伤

  纽约基金公司纽博格公司(NeubergerBerman)梁周洋表示,她八岁随家人移民美国,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一周后恰逢公司倒闭。幸好公司管理层出资将该投资部门买下,改换回公司被收购前的名称,重新在华尔街站稳脚跟,她也保住了工作。

  她于2002年去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读政治科学本科,后来改读商学院。2006年毕业后,她在大都会保险公司交易衍生产品的投资部门找到工作。两年后,她跳槽到雷曼兄弟公司。她说,2008年8月北京举办奥运会,北京出生的她高兴地回到北京观看运动比赛,回来后在雷曼公司一避险基金部门工作。“我的工作是向销售部门解释产品,有时也和客户直接交谈。”谁知刚上班一周,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倒闭。

  当时,公司员工都认为政府会伸出援手,没有人想到政府“见死不救”。她说,在雷曼兄弟公司内部,营利也不一样。“我所在的资产管理部门是赚钱的。”该部门有15名员工,包括部门主管在内有5名华人。该部门过去是雷曼公司收购的基金公司。雷曼倒闭后,公司主管出钱将该部门买下,并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办公。她说,她现在的工作和过去一样,主要是推销公司产品。公司的员工也和过去一样,没有变化。但是,原公司有些华人“投亲靠友”。有人去了避险基金,有人到私募基金,有人回到中国,有人前往英国,有人回到学校读工商管理硕士,也有人出来自己开公司。

  ▋寻找机会 躲开风暴

  康州避险基金公司“导航基金”(Rangemark)董事总经理刘军说,他在2008年初离开摩根公司,找到一家初创的两人小公司,顺利渡过这次金融危机。现在,这家小公司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一资产管理部门。他也从一个普通员工成为董事总经理(managingdirector,简称MD)。

  他于1998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获得金融专业本科学历。他说,当时高盛公司(GoldmanSachs)到学校招聘雇员,他就递上自己的简历。但是,招聘人员告诉他,公司仅招收该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而金融专业只要常春藤学校的毕业生。但是,高盛公司最后录取了他。他在高盛公司交易部门工作,但是每周都要加班,常常是是24个小时连续工作,有时是36个小时。他说,金融圈比较难进,但是一旦进去,就会有许多机会。因此,人们总是在这些大投资银行之间跳来跳去。他也跳到其它投资银行专门销售次贷债券。

  他说,在大公司只能给别人打工,而小公司反而存在机会。2007年初,他到一家只有两个人的初创公司。两位创始人过去都是大投资银行主管,一人出资1000万元创业资金。当年2月,公司已经筹资10亿元。他说,由于投资模式好,公司很快赚钱。2009年7月,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控股公司看到他们投资模型很好,就将其买下,专门为该保险公司投资。创始人变成执行长。他说,收购合同上规定,两年内不能炒人,因此他的工作很稳定。他说,金融危机对他“主要是心理影响,因为工作不稳定,整天担心”。

    ▋市场动荡 宝贵一课

  波士顿阿凯典基金管理公司的华裔女基金经理曾琪说,2008年的金融风暴超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1年恐怖分子袭击纽约造成的影响。金融危机到来时,许多金融专业人士发现,教科书上教导的投资策略和原则不再适用。她管理基金使用的系统方法也受到影响。

  她说,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突然倒塌,使市场完全处于混乱状态,专业人士感到手足无措。“我们从中学习到一课,即心理因素可以把市场推到人们控制的范围之外。”但是,他们公司还是挺过来了。在这一时期,她的工作内容也发生变化。投资者对市场信心发生动摇。“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拜访客户,帮助他们分析市场和他们的投资决定。”她承认,当时与客户的互动相当困难,“只能让他们眼光放远”。

  她说,过去的一年是她在职业上收获最多的一年。从中文角度来说,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这次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市场。”她表示,这次金融危机并未改变她对金融投资原则的信心。她从中学到一课,就是在市场极端混乱情况下,基金经理必须考虑市场的心理状况。在这种压力下,基金经理要设法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我坚持练身体,保持与朋友和家庭的联系,业余时间去旅游和读书。”

  石溪集团(Rockcreek)是华盛顿特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公司副总裁王进说,自从金融危机发生后,避险基金的透明度增加很多。他说,过去那些避险基金根本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投资模式和交易情况。“现在,他们愿意详细向我们介绍。”

  2001年,王进于从中国来到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第二年毕业后进入世界银行工作,投资固定收益的产品。后来,投资部门两位负责人离开世界银行,独立创办基金,把他“带出来了”。该公司主要为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投资于避险基金,属于“基金中的基金”(fundoffund)。他说,在华尔街巨骗马道夫(Bernard Madoff)暴露后,他们对基金详加审查,以防止受骗上当。

  芝加哥法国避险基金“信用资产管理公司”(CreditAgricole)风险管理部副总裁章光佳也这样认为。他说,“现在避险基金的透明度高了,投资者声音也比较大了”。他负责审核公司投资的避险基金风险。他在审核基金公司设计的产品时,能够提出“有力度的问题”。他说,如果在几年前提出这样的问题,别人会认为你“胡说八道”。

  ▋教训之一 防范风险

  章光佳说,他从2001年起担任避险基金的经理,但在2007年8月时感到市场不对,于是在2008年初离开经理职位,到该公司从事基金风险管理工作。现在,他对基金的风险认识得更加清楚。

  2001年,他到瑞士银行在芝加哥的“奥康诺避险基金”(O"Connor)担任数量交易高级分析师,用量化模型买卖股票。2005年8月,他转到“然赛避险基金公司”(Ransey)担任基金经理。但在2007年8月8日至10日三天中,数量交易大幅振荡,让业内人士感到心惊。

  他说,有人在2007年就发现美国房贷市场存在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纽约避险基金公司的鲍森(JohnPaulson)。“我们把资金投资到鲍森的基金上,最后的获利是400%。”他发现,鲍森的眼光最精准。在当时,房贷利率低,房价天天涨,住房不如买房。但是,鲍森看到了危机。他感到,房价不可能这样无休止的涨下去,“但当时美国人没有这个概念”。他说,如果和其它基金经理谈这个问题,“别人会笑话你”。经过这次金融风暴,人们开始关心风险了。

  洛杉矶基金公司“美国世纪”(AmericanCentury)基金经理张自力表示,自从联邦政府介入市场后,对基金现有的选股标准产生冲击。以前选股要按照市场规则操作,现在要考虑政府的政策,如政府政策刺激何种行业。“以前选股主要看基本面,现在要把信用、外汇和政策连在一起。”

  美国世纪受的影响较小是公司管理层提前采取措施。在雷曼公司破产前后,公司预料要发生问题,因此提前解雇一批人。他说,他本人受到的“影响不大,只是干的活比过去多了”。金融危机对投资者的影响很大,很多投资者“把钱投向固定收益的证券,都去买债券去了”。

    ▋影响程度 各地不同

  章光佳说,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芝加哥集中几家美国主要的期货和期权交易所,大大小小的期货公司无数,同时又有“基金的基金”。当地从事与金融有关的华人超过千人,失业要比纽约轻的多。没有工作的不多,回国的也很少。

  波士顿是美国共同基金的重镇,有美国最大的几家共同基金公司。曾琪说,她的一些朋友就在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大部分人生活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人情绪很低落和焦虑。她说,有的失业人士相当聪明,曾是成功人士,但他们失业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公司没有渡过危机。也有人改变职业规划,回到学校重新学习教师和工程专业。有些人想进入金融行业,但是没有经验,面临进入障碍。

  王进说,华盛顿特区与纽约市不同。当地的资产管理公司与政治比较接近。当地有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WorldBank)、国际货币基金(IMF)、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等。前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在金融风暴中没有影响,但“两房”受到的影响最大,许多华人离开了。

  张自力说,与纽约相比,加州受到的打击没有纽约那么大。同时,金融危机对不同的行业影响也不一样。把金融产品打包销售的工作都走了,故一些华人失业。他说,洛杉矶有共同基金和避险基金,旧金山有一个英国的巴克莱银行(Barclaybank),因为投资失败卖给美国的黑石公司(Blackrock),公司裁员很多。

  在加州商业银行中,从事风险管理的华人很多。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Mutual)在次级贷款上损失很大,最后卖给摩根大通银行(MorganChase)。现在,许多华人留下在做收尾工作。当地从事私募股权(PrivateEquity)和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的华人很多,早就前往中国发展。因此,金融危机对他们影响不大。

  ▋身份受限 离开美国

  王进说,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去年5月以来从美国大学或研究所毕业的金融专业华人留学生。他们一出校门就遭遇金融危机,有的人只好再回学校,用读书维持学生签证。有的华裔金融人士回国是因为身份问题。例如,两房被政府接管后,不再担保工作签证和工作绿卡。因此,许多华人无法解决身分,回到中国大陆发展。

  他说,不久前,他们公司要招聘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招聘广告放到市场后,大批的硕士毕业生申请,许多人还是名校的硕士。他说,现在美国的工作机会太少,工作签证现在还没有用完。现在,工作很难找,新毕业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更难。

  许多华人留学生回国。他说,对刚刚毕业的留学生来说,回国找工作也不太容易。有的人回国自己创办公司,有的人现在还在找工作。他说,人们现在听到的都是好的例子,但是还有很多尚未找到工作的留学生。

  他说,有的华裔金融人士拿到绿卡后,回到香港也面临双重纳税问题。因为做金融的收入比较高,这些华人打算放弃绿卡。但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的答复是,如果放弃绿卡,还要再交几年的税,“帮助美国政府偿还债务”。

  许多华人金融人士表示,华尔街华人幸运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给他们提供好的机会。刚从北京回美的居雄伟表示,金融危机造成华尔街人才大量回流到大陆。他回去见到一些人,发现他们“很开心,在中国发展很好”。他说,这次金融危机对华人来讲,正好是个机会。“如果是早几年发生,华人无路可走。”但是,现在正值中国市场大发展时期。

  他发现,纽约的华人比波士顿和芝加哥的华人更愿意回国。他说,最近他进行一些招聘工作,应聘者来自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如果要问他们愿意不愿意回国,纽约的应聘者有一半的可能,但是其它两个城市的要低得多。”

  张自力也认为,华人最幸运的是他们可以回到祖国发展。“这边发生危机,那边存在机会。”而其它国家的金融从业人员就没这样幸运了。他们表面上的工资下降了,但是发展的空间扩大了。王进说,对在美国有过工作经历的人来说,回国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他本人在中国的银行中工作十年,来美国将近十年。但是,他回国后发现,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差异。“重新适应中国的国情也是一个挑战。”

  他现在工作稳定,没有想到回国。“但是,你如果两个月后打电话给我,我也有可能回国了。你如果两年后打电话给我,我可能仍在这里。”他说,这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如果要回国,可能会得到一些东西,也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回国发展 成为潮流

  陈迅勇说,过去一、二十年中国留学生在华尔街升到董事总经理的有六、七百人。金融危机对这些高层的人影响不大。但是,有人还是选择回国,因为回国可以有更好的发展。他说,这次金融危机让华尔街华人重新选择自己的位置。有的人选择退休,因为过去十多年太累了,正好休息。有人去学校读书,充实自己,还有的人回国写剧本,“打算把华人在华尔街的故事搬上银幕”。

  过去,华尔街的猎头公司生意清淡,因为华尔街公司基本不招人。但是现在生意很红火,因为中国金融公司需要人才。“有的招聘公司说,最近三个月工作太忙。”有的人专门做中间人,把美国的投资者带到中国。也有的人在美国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来美国上市。也有的人帮助美国公司买卖中国股票。

  王宏欣认为,中国大陆为这些华尔街的华人才提供机会。目前,中国在大发展中,非常需要人才。而美国因为金融危机,没有工作。这是一个大趋势,既对国家有好处,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他透露,美国华人金融协会前几任主席都回到中国工作。

  他说,这些离开的人情况不同,有的是自己退休,有的是被解雇,有的是自己离开。他对华尔街未来的预期是,华尔街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其融资功能仍然存在,但交易需要严格监管。“这次金融危机是一次最大的调整,证明华尔街模式存在问题。”(韩杰)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