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78:22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黄金法则”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1月15日11:18

  78:22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黄金法则”

  ——访《破解中国经济之谜》系列丛书作者、洛阳春都集团董事长赵海均

  ■时报访谈■本报记者 岳振

  去年12月4日,记者在阅读洛阳春都集团董事长赵海均先生发表在本报的《我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期待》一文时,就深深体会到他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形势的忧虑之情与独到的审视眼光。

  2010年1月13日,赵海均的又一本学术著作《中国经济高增长探究》正式出版发行。之前,他已先后出版了《什么在左右中国经济》、《破解中国经济之谜》、《再解中国经济之谜》、《中国经济沉思录》、《经济中国》等《破解中国经济之谜》系列丛书,部分著述曾引起中国经济学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一时洛阳纸贵。

  1月13日下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北京的一家宾馆,见到了这位知名学者型企业家。看着刚刚从印刷厂拿来的《中国经济高增长探究》,记者忍不住问:您愿意被称着企业家还是经济学家?赵海均仰头微笑着说:“我更愿意做一个学者。”其实,赵海均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也是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的客座教授。

  当天的采访,主要是围绕赵海均先生在《中国经济高增长探究》一书中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进行的。他把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融入对经济结构的研究,这是《中国经济高增长探究》一书的一大亮点。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赵海均一直都在强调一个观点:任何一个经济的成熟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对制度、体制、机制和结构不断转换升级和优化的过程。从最优化的角度看,无论是城乡结构、投资与消费结构、农业与其他产业结构,还是公有经济与其他多元经济成分的比例结构以及外贸在整个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等等,都符合太极转换模式,此长彼消,并有一个最优的结构比例“78∶22”,这就是“黄金结构”,或称黄金比例、黄金法则。

  用太极理论来阐释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很多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论,并没有把每一部分的比例具体化,您怎么会想到这样一种“黄金结构”?依据何在?

  赵海均:实际上很多学说都蕴含着丰厚的哲学思想。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说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很多问题也就清楚了。但是现在,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要调整到什么程度、怎么调,都没有具体的定量考察。

  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构,一定存在一个合理的状态。可以先不看现状是什么,但要明白调整的目标是什么,要清楚一种合理的结构是怎样的。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回归与无极,站在出发点或者落脚点来看,很多问题就清楚了。

  中国经济时报:“78∶22”的“黄金结构”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赵海均:我是数学科班出身,喜欢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个比例关系是以一个正方形与其内切圆的面积关系计算出来的。假设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那么,它的内切圆面积为78.5,剩下的面积为21.5。以整数表达,便是78∶22。按照数学极值原理,这种比例关系是一种最优的比例关系。我把这个比例称之为“黄金结构”,或者“黄金比例”。

  “黄金结构”是从纯粹的数学方式计算出来的,在自然界中,其实很多事物的比例都符合这个法则,比如空气中的气体比例,氮气占78%,氧气占22%。在人体中,水分占78%,剩余的22%为其他物质。因此,犹太人认定“78∶22”是个永恒的法则。

  中国经济时报:您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来阐释您的“黄金结构”,这个“78∶22”法则与太极变换有何关系?

  赵海均:我认为太极中蕴含的均衡、和谐原则也是我们现实经济结构调整应该追求的目标。比如,我们用正方形代表一国经济,那么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用不同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规则多边发展,理想的发展就是均衡发展,而且最佳的状态类似内切圆。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或者增长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此长彼消,仿佛太极转换。但是现实是不均衡发展,为了实现目标上的均衡,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使得它们最终达到均衡或者基本均衡。那么,它们的均衡或者最佳结构比例应该符合“78∶22”法则。明白了均衡的最佳比例结构,该调什么,该控什么就自然清楚了。

  结构调整应努力向“黄金结构”靠近

  中国经济时报:据您的研究,现在我们的经济结构离您提出的“黄金结构”还差多远?

  赵海均: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第一产业如果占到GDP的22%左右,就符合“黄金结构”。但中国目前农业的比重仅占GDP的16%,一般来说,农业的比重越低,表明经济越发达。但是,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这种比例反而说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都还比较落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如果消费在GDP中的比例占到或接近GDP的78%,就符合“黄金结构”,如此,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发达阶段,进入到消费拉动阶段。然而,中国的消费率一直很低,2008年消费占GDP的比例仅达36%(不包括政府的部分消费),是一个很低的比例,据黄金结构的比例至少差42个百分点。

  中国的消费率低,与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有关。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761元人民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人民币,这是很低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中国的确是少数人富起来了,但80%以上的人收入水平还很低。

  中国经济时报:现在都在说要促进消费,您有何良策?

  赵海均:只有通过加大投入才能促进消费,而加大投入则要按照规律进行,找好着力点。消费不断增加,投入逐渐减少,消费和投入的转换符合中国太极转换规律,同时合理的消费结构也应该符合“黄金结构”,即消费量最终占到GDP的78%左右,相反,投入先升后降,随着消费的提高逐步减少到22%。

  中国经济时报: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调整进出口比例以及现在争论比较激烈的“国进民退”问题,可能都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在您看来,在这些方面如何才能向您提出的“黄金结构”靠近?

  赵海均:我一直认为,中国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均导源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提高不到1个百分点,到200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接近46%,其实,中国的城市化率是最应该符合“黄金结构”的。但现在,距78%还差30多个百分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虽然发展了,但总体还不够强大富强的一个原因。但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它不可能完全变为城市,它的城市化率应该有一个上限,其城市与农村的比例最好为78∶22。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率超过了80%,但是最合理的结构应该是78∶22。

  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外贸依存度和GDP的关系应该符合“黄金结构”。进出口贸易方面,2008年中国进出口的依存度为55%外贸依存度要高些,与“黄金结构”相差很远,中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所以还有很大的递进空间。

  对于“国进民退”问题,很显然,一国经济中,绝对的国有和绝对的私有都不是最好的形式,多元经济与国有经济之间的比例结构应该符合“黄金结构”,方能实现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国家控制适当的产业和企业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民营经济已经占到中国经济的70%左右,但与“黄金结构”还有差距,应该还有调整和发展的余地。关键是政府或者国资部门要经营产权而不是简单地控制和管理产权,经营产权才能做到有进有退。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