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电力 > 新能源

太阳能中国式跃进

来源:《中国改革》-财新网 作者:吴莹
2010年04月01日14:07

  中国春节之后第一周,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太阳能股迎来一轮大跌。自从年初德国补贴政策传出有变,太阳能板块悲观情绪便开始弥漫,与这一轮下跌直接有关的是英国投行巴克莱资本分析师Vishal Shah的一份悲观报告。这位知名太阳能分析师称,德国太阳能补贴政策将于今年收紧

,太阳能生产企业面临压力,他对太阳能板块前景提出质疑,并对一系列太阳能股进行了降级。Shah预测,太阳能股票将持续受压,直至美国或中国需求前景更为明朗。

  不过,德国银行、美国投资分析机构Lazard Capital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采取补贴政策鼓励太阳能使用,催生了中国第一波新能源投资热。图为由天威英利公司设计制造的德国凯泽斯劳滕足球场屋顶太阳能发电工程。 CFP

  Markets等随后发布分析报告认为,中国生产企业成本优势将帮助中国企业在激烈价格战中提升份额。德银认为,中国太阳能企业比欧洲同行有成本优势,整体低30%-40%,上游硅成本在大量产能下正经历利润挤压,反而会惠及中国太阳能组件生产商。这份在低迷中刺激了投资者神经的德银报告认为,如果太阳能组件价格今年下降19%-24%,中国太阳能厂商的毛利仍有21%-27%。德银因此上调了包括英利、常州天合、无锡尚德在内的几家中国太阳能企业目标价。

  果然,继阿特斯公布正面业绩之后,3月4日公布的尚德四季度财报结果再次提振了中国太阳能企业股价。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成为热门话题,这使得太阳能板块近一个月被机构投资者大肆追捧。根据Wind资讯统计,自今年2月以来,与太阳能发电有关的23家企业整体涨幅达到了9.1%,其中,风帆股份力诺太阳等涨幅都超过了15%,明显高于同期全部A股5.18%的涨幅。

  “目前市场正在回暖,股价在回升,更多的政府将会通过补贴政策支持太阳能市场。”英利绿色能源控股首席财务官李宗炜显得自信而踌躇满志。国内券商也普遍认为,新能源中太阳能的发展前景较为明朗,目前的调整对行业长期发展是利好因素。多数券商均认同,今年太阳能光伏行业业绩增长会超过40%。

  所有这些乐观的预期都立足于一个基本的假设:中国国内太阳能消费市场即将启动。

  多晶硅跃进

  发改委能源所所长韩文科2009年12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爆炸式增长。“在‘送电到乡’工程和国际光伏发电市场的拉动下,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制造业出现了跳跃式发展。2000年,中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到1万千瓦,2008年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已经达到了26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近几年来,我国先后有20多家光伏企业在海内外上市,2008年世界前30名的光伏电池生产商有十家在大陆,四家在台湾。”

  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电池、电池系统等多个环节,多晶硅则是整个产业链的关键原材料。和光伏行业近十年的跳跃式发展相比,中国式多晶硅的跃进更令人叹为观止,短短四年就从鼓励类产业走入了疑似过剩行业队伍。

  2005年以前,原材料供给、多晶硅核心的提纯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大厂商手中,国产太阳能多晶硅厂家技术水平低,不仅产量小,而且产品成本高,整个光伏制造业完全沦为两头在外、微利代工的尴尬局面。多晶硅成本平均占到下游总成本的70%,太阳能企业的利润率被上游多晶硅厂商挤压。

  多晶硅材料提纯进入门槛高,产量成为制约中下游的发展瓶颈,也令多晶硅成为太阳能行业链条的暴利环节。国际多晶硅价格一路飞升,从2004年每公斤几十美元,到2008年9月涨至接近每公斤500美元。

  起初,由于多晶硅需要高投入和相对长的投资周期,几乎没有企业投资。而光伏电池组件投资壁垒低,投产见效快,一般组件厂建成投产仅需三个到六个月,几乎成了所有投资者的选择。

  但在暴利吸引下,2006年开始,大量资金进入上游硅料提纯。同时,在科技部“863”攻关计划、“十一五”计划、国家发改委《高纯硅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等多方推动下,中国多晶硅行业开始启动。

  此后两年,在四川、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内蒙古等20多个省份,有近50家公司先后进军多晶硅领域,动辄预算投资10亿元的多晶硅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赛维LDK在江西有年产1.5万吨多晶硅项目、大陆集团在内蒙古有年产1.5万吨项目、通威集团在四川投资了年产1万吨项目,还有中能江苏在徐州年产1万吨项目、爱信硅科技在云南的年产1万吨项目、南玻集团在湖北的年产5000吨项目、江苏阳光在宁夏的年产4500吨项目。

  地方政府野心

  如果说光伏组件的投资是民企带头,多晶硅投资热潮背后的资本则相对多元化,背景纷杂不一。在A股上市公司中,有主营业务为变压器、早早尝到投资太阳能企业(英利)甜头的河北天威保变,有总部在四川、集团主营为饲料的通威股份,还有四川省投资公司背景的川投能源,与同样位于四川的传统电力企业乐山电力岷江水电,也有上海航天工业总公司背景的航天机电,以及毛纺织业背景的江苏阳光。其中有相当部分为国有背景。

  根据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的数据,从2006年到2009年初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超过700亿元。产业投资者受行业高利润的吸引蜂拥而上,而地方政府被认为是这一波投资浪潮的推波助澜者。从广东顺德、辽宁锦州到上海、河北廊坊,一个个地方光伏产业园把如火如荼的多晶硅投资推向了高潮。

  多晶硅项目遍地开花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对多晶硅项目实行备案制度。从审批来讲,由于一度属于国家鼓励类的产业,获批相对容易,同时由于资金密集、产值巨大,迅速贡献大量GDP,不少地方政府利用低电价、资源优势等条件吸引企业投资,并在办理手续方面给予了诸多便利。

  地方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手段主要包括:直接补贴,主要针对科研项目和引进的重大项目;税收优惠和返还;人才政策、宽松的土地政策和审批便利;银行信贷的倾斜。在具体的招商引资项目中,由于大项目争夺的激烈,一些地方政府还会利用对电价的控制权给予低电价政策,这对用电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很高的多晶硅制造厂商来说极具吸引力。

  信贷支持成为地方政府利用的重要推手之一。根据里昂证券报告引述对12家多晶硅生产商的调查,绝大多数厂商表示2009年获取当地银行信贷支持“相当容易”,银行信贷占到这些生产商的总资本42%,居融资渠道之首。

  据英利CFO 李宗炜透露,河北英利2009年境内外融资总额中,约70%来自国内信贷,除去地方信贷支持,“相当部分是总行对行业龙头企业的直接信贷支持”。

  从巅峰陷入危机

  当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袭来,太阳能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过山车”开始进入下滑通道。这一年的胡润百富榜前20位富豪财富缩水报告显示,中国光伏业龙头老大无锡尚德股票市值由100亿美元一度缩水至低于20亿美元,公司创始人、中国光伏产业标杆人物施正荣的个人财富缩水了80%左右,跌幅位居第一。另一家光伏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彭小峰个人财富也缩水80%。行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中光伏企业有四分之三倒闭歇业。

  硅料投产一般要两年时间。2008年底,来自中国的硅料上游企业开始出产,而2009年上半年开始,关于上游过剩的说法开始不绝于耳。由于统计口径等原因,产能是否过剩在政府不同部门和投资者中尚有争议,但价格高台跳水则是不争的事实。

  2008年9月开始,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接近500美元的高点大幅回落,到2009年5月跌破55美元。目前,现货市场价格在每公斤50美元至55美元之间,除去需求端的利空,2006年和2007年大量上马的中国产能功不可没。

  根据里昂证券研究报告,2009年2月后仅半年时间,分析师跟踪的一些多晶硅厂家生产成本就从69美元/公斤降到了48美元/公斤。相当部分厂家的生产成本在优惠电价的帮助下降到了30美元-40美元。该报告认为,中国总产能将在2010年四季度达到全球产能的一半。

  “现在新上马的多晶硅项目没法开工,因为以目前的价格水平,多数企业是多产多亏,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的确存在。”鼎晖创投负责新能源投资的梁隽章坦言。但他认为,对于低成本优势明显的中国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也可借上游价格大跌之机挤出国外高成本的制造商,占领市场。

  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资本市场对于太阳能企业几乎是封闭的,这场资本市场的寒流直到2009年下半年才开始回暖。

  6月底德国汉堡光伏展会上,分析师逐渐开始变得肯定的论调,使得英利CFO李宗炜相信再融资的“窗口已经打开”。回国后的李宗炜迅速部署增发,两周后,包括新老股票在内的股权发售获得了5倍认购率,融得

  2.4亿美元新资金。忆及当时情景,李的叙述似乎仍带着“虎口脱险”的惊心动魄。此前的2009年上半年,由于上马新的多晶硅项目,资本市场曾传出英利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在此之后,H股上市公司保利协鑫(GCL-Poly)11月一举获得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55亿港元投资,成为2009年太阳能行业资本市场一大亮点。

  “为什么是保利协鑫?”华尔街的机构投资者不解地问道。接近保利协鑫的投行人士坦言,两年前多晶硅提纯曾经利润丰厚,后来由于进入者太多,产量太大,在价格战之下,利润下滑迅速,但是,“保利协鑫的优势在于地方政府的支持、电价补贴、劳力成本低,是这个行业的典型模式,投资者将其视为行业的窗口企业”。

  根据投行报告数据,从2008年中到2009年中,保利协鑫将硅料成本从66美元/公斤迅速降低到了36美元/公斤,2009年其年产量1.8万吨,为国内众多竞争者中当仁不让的领先者。不过,此时国内市场硅料平均生产成本也已仅为53美元/公斤。

  在过剩之争中,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统计口径为规划产能,与实际并不相符,另有一些行业人士则指出,“产能过剩”不过是行业龙头们借以挤出新晋者的尚方宝剑。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峰认为,产能过剩一般是成熟产业才会得的“老年病”,多晶硅属于新兴产业,应该不会患这种病。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快速成长的产业供应链内短期出现的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和不衔接。

  打开需求瓶颈

  今年初,德国政府宣布,拟下调德国光伏上网电价幅度达15%。这是继2009年的西班牙和2010年年初的法国之后,欧洲第三个宣布削减太阳能补贴的国家。数字显示,德国2009年光伏组件安装量高达25亿瓦以上,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有分析人士指出,德国消减补贴将引来更多的仿效者,欧洲太阳能补贴政策退出力度加大。中国太阳能企业的出口前景蒙上了重重阴云。

  2008年以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消费国是德国,曾经长期占据世界安装量的一半左右。主张环境保护的绿党在德国很早就拟定了“10万屋顶计划”和企业级、公用事业级的太阳能电站扶持计划,给予很高的上网电价补贴,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当时是德国的补贴政策扶持起了整个中国太阳能产业。

  西班牙进行大规模补贴比德国晚,但发展激进,在2008年已经取代德国成为第一大光伏电池消费国,一度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光伏电池。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多把德国和西班牙当做主要市场,占中国太阳能电池销量的70%-90%。

  从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来看,中国的制造能力已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但从发电来看,2008年全球累计光伏发电6850兆瓦,而中国仅为140兆瓦,其中已经并网的仅有10兆瓦,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仅为0.73%。

  随着包括德国和西班牙在内的主要光伏出口市场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与欧元汇率持续走弱,仅仅凭借出口似乎已不能消化迅速堆积的产能。不论多晶硅产能过剩论辩两方看法如何,在外需疲软,产能扩张迅速的背景下,如何启动内需已经摆上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韩文科在上述讲话中承认,“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还很小,太阳能光伏发电仍主要用于解决电网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的居民用电问题。到2008年,全国累计光伏发电容量约14万千瓦,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

  太阳能链条各环节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带来发电成本迅速下降,财政补贴太阳能应用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上网电价机制和并网机制尚未理顺,仍是国内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瓶颈。同时,作为不稳定发电源,光伏并网对电网稳定性构成冲击,包括太阳能等新能源上网还需突破技术上的障碍。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屋顶和大型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工作,2009年初完成了甘肃敦煌1万千瓦级大型荒漠并网光伏电站的招标工作,并网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已进入视野。2009年,太阳能屋顶计划与金太阳示范工程等财政补贴项目相继推出,前者促进非并网项目安装太阳能设备,后者对并网发电项目安装太阳能设备进行补贴,均给业界带来不少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