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将会“证券化”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18日09:25
  近日,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然值得高度关注,但“不认为有现实的风险爆发可能”。另外,中国政府的资产非常多,“除土地之外,还有很多可变现的国有资产,一旦需要可以变现,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对国家债务问题的高度关注。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其实是世界金融危机的一次衍生。为了拯救金融危机,各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稳定市场,并为错误的投资“埋单”,资本主义的私人债务转变成了国家债务、破碎的私人信用转换成了负荷越来越重的国家信用。

  因无度的经济拯救,全球负债已超36万亿美元,希腊总债务已达GDP的130%,欧元区整体负债大约在GDP的80%以上,日本的整体债务达GDP的230%。相对来说,中国的国家负债还算不错,整体债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总体债务)在50%以下。在中国的债务增长图景中,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扩张太快,是不稳定因素,地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从过去的13%上升到23%。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介绍,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高达7.38万亿元。

  最近地方政府过快的负债增长势头源于中央政府的“拯救经济计划”,地方政府以地方投融资平台为依托,注入资本金、统筹所有国债项目资金、塞入各种收费的基金、土地储备,以此向银行套取巨额信贷。拿到银行的钱后,地方融资平台将信贷资金“投到”政府热衷的投资项目,类似“搭桥融资”,所以,银行也无法准确监测信贷资金流向。

  从“迪拜危机”出现后,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务问题就从过去的“鼓励”转为“限制”。去年下半年银监会不断警示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对新项目贷款不超过新增项目贷款的20%—30%,并需逐笔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贷后审查,甚至在4月份出台《地方融资平台相关监管意见稿》,核心思想是“将拯救经济形成的地方债务按照老办法来算,危机时代债务以2010年3月1日为起点,按新办法来计算。新办法实质就是遏制地方融资平台对银行信贷的套取。但是,地方政府似乎对该思路“很有意见”。

  尽管地方融资平台中,土地占据最主要的地位——土地抵押获得银行贷款,土地出让获得平台资金。房价决定地价,地方政府对高房价泡沫的偏好可想而知。中央政府和银行系统也会担心地价回落形成银行坏账较快增长。这的确是个“平衡性很高”的游戏。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新政”已经表明了中国害怕“泡沫化增长路径导致未来不可收拾的局面”,但是又希望能够维持银行风险的可控。

  我们认为,中央政府会乐意让地价在银行体系可承受区域内回落,例如下跌20%—30%,设置“保底线”。然后通过地方政府增加土地出售面积来维持地方“土地财政”的总量平稳。因为地方负债有着剧烈不平衡性,例如西部地方负债水平非常高,甚至有的达到200%,中央政府可能会出钱来帮助地区负债率的下降。而对于那些地方负债较好的东部省份,有可能对巨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债券仅仅是一个尝试,全面的债券市场解禁和贷款证券化将是非常现实的“腾挪手段”,它也许很快就会到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