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政策·监管

创投30倍暴利背后:IPO潜伏者“食物链”之谜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望
2010年06月22日11:06

  核心提示:创投机构突击潜伏于待上市企业,IPO成功后平均获得超过30倍投资回报。这一方面靠创投的人脉与背景,一方面是钻了新股发行制度的空子。

  创投业界暴富神话在国内市场愈演愈烈。

  本报记者获得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参股今年5月上市企业的17家VC/PE,

平均获利30.74倍。而海外资本市场为投资机构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一般均低于3倍。

  业内人士指出,两者相比,国内市场带来的投资回报,“简直就是神话”。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创投机构牟取暴利的手段之一就是提前入股待上市企业。有的甚至在企业递交上市申报材料前一个月才突击“潜伏”。

  谋求上市企业为何给创投企业撇脂的机会?“创投机构相当于半个发审会”,有创投人士向记者透露,创投企业最大的价值是其背后的人脉与背景,有创投股东的企业上市道路顺畅很多。没有创投股东的上市企业往往铩羽而归。

  创投机构围猎成功还得益于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

  “创投机构的高回报,与上市公司的高市盈率、高价发行直接相关。”福建一位创投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特别是创业板,这是创投机构高度集中的地方,但其平均超过70倍的发行市盈率,对于创投来说就是一本万利。”

  业内人士指出,创投机构这种投机行为不仅对上市公司成长不利,而且给二级市场带来隐患。

  创投运作之谜

  创投机构平均获利的迅猛增速,令人叹为观止。

  根据清科研究数据,2009年,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带给投资机构的平均回报,分别为7.19倍和5.44倍,今年一季度,境内上市的企业为VC/PE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倍数跃升为10.6倍,到了4月,平均获利猛然蹿至27倍。

  创投机构何以获得这种点石成金的神奇本领?

  “从资本逐利的角度看,创投机构相当于半个发审会。”前述创投人士透露,“能否上市是创投最重要的投资标准。”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创投在寻找这类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在选择“有人脉关系,社会关系”的创投机构。

  “企业无法上市,创投退出难,回报低,同样,创投如果没有能力帮助企业实现上市,人家要你干嘛?有能力自己运作上市的企业,根本无需多此一举。”上述创投人士说,“创投与拟上市企业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创投对外投资靠的不是钱,而是关系和背景。”

  这种各取所需的急功近利做法,体现在上市公司中就是创投机构的临门一脚入股。

  查阅去年以来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资料发现,pre-IPO(首次公开募股之前)项目已成为创投机构的最佳盈利模式,有的甚至在企业递交上市申报材料前半年甚至一个月,与企业达成投资协议。

  一个典型例子是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特锐德(300001.SZ)。其于2009年9月17日过会,但仅在此前3个月,崂山科技风投和华夏瑞特以每股5.3元,分别认购其新增股份333万股和167万股,价格为8.69倍的市盈率。

  而特锐德公开发行价为23.8元,对应市盈率52.76倍。

  “企业在上市前两三年内介入的创投,严格讲都是IPO猎食者,因为此时企业基本都开始了上市准备。”上述创投人士认为。

  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亦显示,目前已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中,有八成公司背后聚集着创投机构,这些创投基本上以中后期投资为主,仅有10%左右的投资持有期在3年以上。

  “能够帮助一家企业运作上市,本身对其他拟上市公司就有示范效应,很多企业也会找上门来,创投通过这种方式突击入股的不在少数。”上述创投人士称,“但像我们这些没有上市人脉和关系的创投公司,只能做天使投资。”

  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亦透露,创投入股后,确实使企业的上市道路通畅了许多,“创投机构在企业上市所需的人脉和关系上,有着做实业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资源,想想看,如果对方没有这种能力,上市在即的企业凭什么让他以七八倍的市盈率入股。”

  上述创投人士表示,可以说,创投pre-IPO项目都是奔着企业上市的暴利而去的,这说明企业选择创投跟资金没多大关系,并且许多背靠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具有国有背景、本身资金充裕的创投公司,却远不如一些规模较小的私募性质创投机构的投资回报,其原因并不是专业眼光的差距,而在于这些创投机构确实神通广大。

  “创投进入后,对选择哪些中介机构和与相关部门沟通起到关键作用。”上述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称,“也有创投机构是保荐人等中介机构介绍进来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而普遍的事实是,在IPO市场华丽登场的创投机构,其高管都有着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相关政府部门的从业经历。

  以同创伟业为例,这家成立于2000年6月26日的民营创投企业,其董事长、执行合伙人郑伟鹤,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市律师事务所、信达律师事务所工作,担任13年合伙人律师,系全国首批证券律师,并曾经担任60多个公司上市、再融资项目的法律顾问。

  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创始合伙人黄荔,亦有10年投资银行资历,历任联合证券投资银行负责人兼营运管理总经理、公司证券发行内核小组组长,国信证券投资银行综合管理总经理、公司证券发行内核小组成员,南方证券投资银行项目经理。

  而同创伟业及其旗下的南海成长系列基金,先后投资了40余家企业,其中,已有10家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并有两家已经过会,已进入全国本土创投业投资项目成功率最高的创投公司行列。

  “创投机构的暴利靠的是社会资源,并非寻找潜力优质的企业。”上述创投人士说。

  围猎之患

  创投机构的围猎行为,在肥了自己的同时,也给资本市场与中小股东留下了隐患。

  福建某私募人士认为,中小板和创业板高市盈率、高价发行和大规模超募现象,虽然其中存在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之间不可分割的利益链条,但创投机构在当中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在投资界,几乎没有人不对创业板的高市盈率感到担忧,许多公司由此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时间的增长业绩。”上述人士说,“但为了获取退出时的较高上市溢价,具有特殊人脉资源和背景的创投机构也追求尽量高的发行价,即使今后股价有所回落,都已经稳操胜券。”

  而高价发行所带来的利益诱惑,更是刺激了包括创投机构、保荐人在内的进行包装、造假上市等的冒险行动。

  “创投机构的投资,其政策初衷是孵化企业,为创业初期和成长期企业提供资金等支持,但现在创投入股的企业都在一窝蜂争抢上市,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已经背离了风险投资的初衷,并且最终很可能将风险留给二级市场。”前述创投人士表示。

  另一个隐患则是,大量创投资金倾向于拟上市企业,这种大规模的锦上添花型后期投资,将使更多的规模更小前期创业型企业缺乏雪中送炭式的资本投入,毕竟,这些企业才是最需要创投资金的支持帮助。

  更重要的在于,在众多创投入股企业加速向上市目标跑步前进的同时,却有不少企业在IPO前夜或IPO期间,因包装过度、造假和虚假陈述而翻身落马。

  颇受关注的是苏州恒久,其二次上会被否后,此前募集的4.16亿元需返还给中签者,而苏州恒久的股东中云集了苏高新风投、昌盛阜创投、辰融投资等机构。

  此外,暂停上市的还有高德红外新大新材等,其股东分别是深圳晓扬与裕泉投资、 红树创投、尚雅投资、同创伟业等创投公司。

  “高德红外、新大新材等都是过会后才发现问题,这可以佐证包括创投股东在内的发行人运作能力,更是说明了入股的创投机构所谓专业只是为了上市目标,而不是企业的健康发展。”上述私募人士认为。

  与创投入股的问题企业顺利过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没有创投股东的企业却在上会审核时直接被否,如汇川股份、科净源等。

  如今,创投机构上述投资已进入围猎收获期。

  汹涌的解禁潮应在今年第四季度以后,据wind资讯统计,仅11月就将迎来首批创业板公司合计12亿股上市流通,对应市值约400亿元。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