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中国与世界 > 牛津中国经济论坛 > 牛津中国经济论坛现场精彩观点

郭树清:全球需要新的货币体系 应更关注金融监管

来源:搜狐财经
2010年09月09日22:54

  首届牛津中国经济论坛于2010年9月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众多中国及其他国家商业、公共政策和学术界的领军人物聚集于此,围绕“中国与世界金融——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角色”这一主题来展开讨论,论坛将从中国自身的金融市场、对全球市场的潜在影响、金融经济

学的创新空间等三个方面来进行,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近期的金融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它的起源不是从发展中国家起源,或者是新兴经济体。而是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全球金融的中心华尔街起源的。到底根本的原因在哪里。人们就说是高杠杆率或者是过度的产品的创新、大而不能倒,市场的麻木性或者是人类的贪婪。刚才我也听到周先生介绍过。我认为人的贪婪始终存在。应该说这些因素都发挥了作用。可能有一些是所有的金融危机中都会出现的因素,但是很难解释这一次的金融危机。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之前又做了什么?我认为我们应该关注监管。现在G20和金融稳定局的讨论、金融监管改革都关注了金融监管问题,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了一部历史性的法案,叫做《多德法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一共有两千三百多页。我听说今天的讨论非常精彩,但是我是一个商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听今天的讨论。1300页的法案,奥巴马也说了,这是为将来的金融系统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现在的金融系统怎么样呢?我觉得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恐怕我们很快又会看到立法的泡沫。很多其他的国家也会在跟随美国。如果说你现在要找工作的话,不要到商业银行工作,这不是很好的时间。在中国进行金融改革的时候要考虑两个主要的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金融行业的定位和功能,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的定位和功能。包括西欧和美国。因为这些国家的金融行业和中国的金融行业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风险转移和风险分销的可能性和 局限性。现在的金融业发展的非常迅速。他们说已经找到了把风险转移的方法,把风险再卖出去。

  第三,政府支撑的这些公司参与金融市场。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在稳定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第五,金融全球化和金融本地化之间的矛盾。

  第六,国际货币体系,我们有必要更新我们的观念和我们的思维方式。

  第一个问题,在后工业化时代,金融行业的定位是什么。在金融危机前,在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业 发展得非常快。尤其是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为了增强金融行业的发展,在北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所有发达国家和所有的城市,在伦敦有金融城、格拉斯哥、爱丁堡、中国我们也有很多的城市想成为金融中心。当地政府的政策也把重点放在了发展金融行业上,似乎这个行业有无限的增长潜力,而且是有高附加值的行业。所以在中国,我们常说这是一个朝阳行业还是一个落日产业。我们认为金融行业肯定是属于朝阳产业。但是很难判断,因为在危机之前,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他们在就业方面金融业占6%,GDP占比是9%。在企业的利润占比是20%或者30%。最高的一年在美国曾经达到40%。也就是说整个金融业的利润达到所有企业利润的40%。可以说这样的国家金融业是过度发达。为什么我们说他们是过度发达呢?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第一,在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目前更加依赖的是人力资本和智力财富和生态财富,而不是固定资产投资。或者是为市场提供资金。为市场提供资金的功能现在已经大大的弱化。所以对金融服务的知识的需求应该有所控制,甚至要控制。

  第二,竞争和科技的进步把资源有效分配的效率提高了。金融行业也不应该例外,我们看到很多新兴的技术来提升我们的生产力,比如说在中国我们有自动提款机,在过去五年增长达到400%,还有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等也得到了快速的不发展。

  第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能脱离得太远。现在很多新兴的发达的金融业务,比如说自助业务、内部流通的产品,无论是受监管还是不受监管的。而且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我们的金融业的发展非常快。所以在发达国家,我认为金融服务业实际上未来会逐渐的衰弱。因为供应是过度的,在历史上我们其实已经看到过了,比如说在古罗马的公共场所遍地开花,在中世纪的时候,全世界到处建教堂,中国到处建寺庙,现在银行太多了,基金也太多了,无论是对冲基金也好,还是私募基金也好,都是越来越多。

  第二个问题,如何来定义风险的转化和风险的分销。在教科书里面会说,一个完美的金融体系可以把风险降到零,把风险折让。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这也是我们在发达国家金融业过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风险转移和风险分销,我们看到出现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工具。成立了很多新的机构。有太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去金融业工作。有一些他们是学数学的,有的是学物理的,有的是学工程学。现在金融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高科技的行业,但是很自然的,消费者希望低价格和高收益。储户希望更高的利息,而同时又具有安全性。而投资者也希望没有风险,同时还能获得好的回报。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实现他们的目标。在过去几年的金融机构,有一些大的银行、大的跨国银行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可以做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们是把风险转移了,而且是卖出去了。包括中国的银行,我的建设银行,我们也买了好多债券,买了些CDO五,大概买了10亿美金的CDO,如果我们之前就知道他的风险的话,我至少可以把那笔钱省下来捐给牛津大学,这不是更好的用途吗?因为在危机前的几年我们表现比较好。实际上我还记得我们去上市的时候,我们到美国路演,大家都在跟我们说,银行、基金的收益在三年内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在危机前,这对我来说是很奇怪的,因为你必须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收益来自哪里?因为真实的经济没有哪个行业,至少说很少有哪个行业可以达到两位数的收益,凭什么金融业可以做得到?所以收益率和风险也是我们在所有金融活动中需要平衡的原则。如果说没有把风险充分的揭示,就不能卖这种产品。

  第三个问题,政府支持的机构在金融市场参与的界限是什么。我在这里不是说国有银行。因为在金融危机中基本上英国和美国所有大银行都变成了国有化的银行,而且就是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国有化的银行。我不认为他们是想学习中国的经验。很少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但是我在这里说的实际上是美国的一个很成功的模式。也就是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也就是GSE,在美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比如说他的房地美和房利美,以前还有萨利美是给学生提供贷款的,现在也民营化了。美国的金融政策是比较深化的,他把公共政策的目标和市场的行为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业务模式,而且在很长时间内这个模式都是很成功的。但是随着他们业务的扩大,结果就不同了。他们说房利美和房地美可以每年为消费者提供更低利率的贷款,因为他们的融资成本比较低。这个故事是很难以复制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到现在为止美国政府已经给房利美和房地美注资了1500亿美金。但是目前美国的金融改革没有包括房利美和房地美。奥巴马总统两天前也宣布了美国要成立一个基建投资银行。也就是美国的建行。我们这个建行才刚刚转化为商业银行。我们完全朝着两个方向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重建我们的政府体系,我们如何重建这些有背景的公司。因为在欧洲我们一直在讨论,在欧洲他们的福利比较好,他们的养老金、医保政策都非常的好。我们发现美国房产市场的问题,实际上他们给很多人提供了拥有自己的住房,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到底这个宏观政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采取反周期性的刺激政策,结合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手一起抓。在这次的危机前,我们看到美联储把政策利率长期保持在低位。这也是有利率原因的。有些人认为作为进出口的状态实际上应该对美国的金融危机负责。因为他是净资本流入,还有就是金融资源的过度充分,反而导致了这次的金融危机。也可能会有别的原因,但是我想其实这个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如果你比较一下美国和全球的金融体系,实际上美国是大大受益于储蓄率过高的国家,比如说中国和日本,这样使得他的借贷成本非常低。

  实际来看,根据经济的理论,尤其是国际上的一些经济理论,美国的经济更加自主、更加自由一些,比其他国家的经济或者是全球经济更自由。我想这也是一个可以公开讨论的问题。新的论调是,如果美联储更早、更快的升息的话,也不能起到太大的帮助作用。因为在住房市场上结构性的这些产品,他可能并不是由美联储的政策变化导致的,或者是利率导致的。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那些机构推出的产品的利润是非常高、非常有吸引力的。

  第五,如何处理全球化和金融市场本地化的 冲突。经济的全球化让世界的金融一体化进程更加加速了。在全球现在要比之前任何时候更容易的进行金融资源的分享。但是随着储蓄和资本变得更加的富足,至少并不像以前那么缺少了。国家的平衡,尤其是在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已经逐渐的失去了意义。但是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既有好处,也有不利的地方。很多人谈到了储蓄和投资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尤其谈到了进出口经常帐户的不平衡的问题。一个国家储蓄转到另外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之上。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因为对于工业化发达的国家来说,他们也有很高的储蓄率。不管是瑞典、奥地利、德国,尤其是德语系的国家,还有瑞士、挪威,但是有一些发达国家,英国、法国、西班牙他们都是赤字。他们的储蓄率确实不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也有同样的形成。新兴市场一般储蓄率是比发达国家要高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今天国内的储蓄率并不是意味着直接的国民储蓄。因为如果我们把经常项目中的进出口去掉的话,打开来看,大概有60%是由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贡献的。这个顺差不是中国的顺差,至少不全是中国的。另外,消费本身也难去界定。因为我谈到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方面的资本。但是由教育产生的,根据其他的定义,教育的支出仍然被认作消费。美国每年的教育支出是10%,但是中国也就是5%。但是这5%应当被记作是一种投资。因为它提升的是人力资本,是储蓄,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仅仅说教育支出是消费可能还是不够的。

  第一次在历史上来看有一些金融市场已经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市场。但是就像这样一个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也是分成多个部分。有时候他们在套利方面会存在一些相互连接的情况。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类型不同的金融市场,全球的、国家的和地区性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对于银行和信用市场来说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界限。这样就不会随意跨越不同界限来混淆。比如说很多中国银行买了欧洲银行的商业票据,最后出现了问题,爱尔兰、冰岛主权出现了问题。但是这可能是和他们的产品直接相关的,是局部性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呢?我认为现在确实有一个美元危机的问题,也没有欧元的危机,因为美元心里还是足够强劲来支持全球经济的。欧元也证明了他可能比大家预想的还要稳定和强壮一些。但是美元确实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并不是因为他不断的贬值或者是美国政府无限制的发行货币。欧元有其他类型的问题,主要是货币和政府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硬通货币来建立新的全球的货币体系。不管是日元或者是中国的人民币。中国现在正在积极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是一个很好的步伐。同时,他也会成为中美之间汇率争论的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而世界的中央银行,建立全球性的中央银行也是有可能的,这样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监管的能力。这样一种跨境监管能力也会成为一种可能。我们不仅仅处理国家性的,同时也可以处理国际性的系统性的风险。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892。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