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会不会出现滞涨?统计官员矢口否认中国滞涨的可能性,对滞涨的言论斥之为“说法非常武断和不科学”。
但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去年12月12日是这样公开表明自己的看法:“明年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经济滞涨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到
底谁是谁非?2010年12月29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一份名为《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的报告,认为2011 年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具体到中国,将是宏观经济“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同时通胀压力上升。尽管回避了“滞涨”这类刺眼的用语,但起草这份报告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1月4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还是表示,2011年全年CPI将在高位运行,同时GDP会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与此同时,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直言,2011年上半年,我国将受到滞涨冲击。这意味着,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以滞涨开局。
经济减速是事实
说到中国经济是否滞涨,其实各方多有激辩。从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出发,中国经济出现滞涨的概率基本为零,因为GDP增长率不可能低于零。这也是滞涨“反对派”敢于反对的理由。
如果仅仅这样照本宣科地来看待宏观经济,显然太过简单。判断中国经济未来是否会陷入“滞涨”的泥沼,一是看物价未来是否会进入上升通道,呈现通胀状态,二是看经济是否真正下滑。
贺铿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保持在10%以上增长,假如明年GDP目标定在8%,CPI放宽为4%,如果两个数值都兑现,对中国而言,就是滞涨。
从宏观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减速所言非虚。2010年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11.9%、10.3%和9.6%,市场普遍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
那么今年一季度呢?情况也不容乐观。宗良从影响GDP的三大技术层面投资、消费、进出口分析,2011年的增速均将有所下滑。
首先,房地产调控、财政政策效应衰减、货币政策转向稳健都将对投资产生抑制,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左右,低于2010年;其次,通胀水平走高,特别是食品、住房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持续高涨打击消费者信心,消费者预期指数在2009年以来的缓慢提升后2010年中又迅速跌落,显见一季度消费难以大幅提振;再次,受国际环境不明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要素成本上升的趋势变化,2011年外贸增长速度将比2010年有所放缓。
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无一例外地减速,还能期盼GDP高增长?
“中央定调今年GDP增速8%,尽管最后的结果肯定要高于这个数字,但至少表明了决策层的一个态度,就是中国经济是可以减一点速的。这也是经济增长由‘保’到‘稳’背后的潜台词。”宗良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混合通胀难避免
如果说中国经济2011年是否减速还存在争议,对通胀水平较高的认识,那是基本一致的。对于2011年的通胀形势,尽管各方观点与分析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但普遍认为上半年通胀压力仍将持续,全年CPI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与2007年~2008年那一轮通胀相似,2010年多个月份居民储蓄存款也是不增反降,魏凤春告诉记者,这体现出居民对通货膨胀的强烈预期。“2010年第四季度通货膨胀的高企使通胀中枢上移,造成通胀的结构因素一时难以改变。”魏预计今年一季度CPI为4.6%。
目前来看,造成CPI高企的因素简直太多。相比以往出现过的输入性通胀、结构性通胀,在宗良看来,未来我们将要面对的可以称得上是“混合型通胀”,“既有结构因素,也有需求拉动,更有成本推动。”他说。
由于“刘易斯拐点”临近,劳动力结构性日益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已成定势。成本推动型已经成为通胀的重要推手。
京城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公司“我爱我家”的一位店长告诉记者,现在新员工的月底薪已从1200元直接上涨到1800元了,“还是招不到足够的人手。”
在京城拥有多处门店的一家外资餐饮公司,招工的手段则更绝,除了把底薪从1320元上调到1700元外,如果是内部员工推荐介绍的,还给推荐人发放200元奖励。
有句歌词叫“爱一个人好难”,现在部分企业主改成“招一个人好难”来唱了。
除了成本推动,CPI高企的因素还包括: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流动性过剩,输入性通胀。
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中国总体通货膨胀主要由食品价格带动:过去10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食品部分平均每年上涨5.2%;2010年更是如此,截止到11月份的数据,中国食品价格上涨11.7%,与此同时,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仅为1.9%。
市场影响看举措
面对2011年滞涨开局的形势,难免不波及到各个领域,对投资市场而言,最大的威胁则是央行再次加息。
“如果12月的数据出来,CPI超过11月的5.1%,央行很可能立马加息。”宗良判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1年要把控制通胀放在首要位置。宗良认为,现在5.1%成为通胀的龙头,即使在一季度通胀龙头被按下去了,为了表明货币政策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同时也是弱化人们的通胀预期,“不排除央行一季度多次加息。”
央行官员多次表态,货币政策要兼顾资本市场。但投资者切勿主观臆断,A股指数2800点就成为央行不加息的理由。此前,央行周小川行长放言“慎用加息手段”,市场就判断认为,不到3000点央行不会祭出加息牌,可结果完全是市场的一厢情愿。
宗良认为,去年6月汇改重启以后,现在人民币处于升值期,考虑到热钱隐患,管理层并不希望股市、楼市太火,对股市下跌的容忍度也会有所提高,“这也是日本、德国曾经的历史给我们的教训。”
可以想见,在宏观经济滞涨开局的形势下,央行阻击通胀的举措还会一再祭出,甚至不排除一季度“三率”(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齐发。果真如此的话,这对市场的影响就大了,楼价调控早在意料之中,到时候只怕资本市场要承担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