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散户”身披“交易员”外衣 代理商逃避监管

来源:《证券时报》
2011年02月18日05:03

   “交易员”、“散户”,金融市场上的两个特定名词,指专业和非专业的市场投资人士。但在国内一些大宗商品电子现货市场,两者之间是可以划上等号的。因为只要披上“交易员”的外衣,“严禁自然人和无行业背景的企业入市交易”的政策禁令不过是一句口号,给检查组做做样子而已。

  以下一段录音,记录下了国内电子现货市场的怪相。

  “你们一共有多少人?”董事长。

  “目前联系到被骗的有几十个。”投资者。

  “告诉你们,市场每天正常交易至少不下一万人!你们这个事情……”(被投资者打断)

  “你昨天不是才说市场不针对自然人吗?”

  “……”,董事长语塞,“嗯,我们这个叫做交易员,是由每个交易商向市场提供他的交易资格授权。”

  散户入场被骗

  2010年国庆长假刚过,保定徐先生以及另外4名误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投资者,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某交易市场大楼(由于该事件中,公安机关正在调查取证,全国范围内各类市场也正在整顿,为避免给工作造成影响,当事各方都用化名),他们是全国数十位被骗投资者的代表,受委托去讨说法。

  该市场位于北方某城市,主要交易农产品。根据网站介绍,该市场按照《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完善的市场制度和交易规则,明确规定了市场及交易商的责任和义务,对履行制度和违约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如此“严密”的制度和规则下,徐先生却怎么也想不到,几天之内就被代理商巧舌如簧地骗走了数十万元。

  徐先生等人在申述材料中称,他们在去年下半年,接到一个自称是福州鼎盛投资的电话,推销大宗商品市场的现货业务。鼎盛投资经纪人给他们分析了经济形势,说农产品一直在涨价,让徐先生他们投入少量资金试一试。由于相信市场性质,及银行三方存管资金安全,徐先生等人当时没过多怀疑,便将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号等信息交给代理商开户。

  “我最开始只投入少量资金,不久公司就找理由让再追加投资,但当我入金后,过了几天却突然发现登陆不上账户了,总说密码错误。而这时经纪人也蹊跷消失。我只好打客服电话求助,但答复的都是让找代理商联系,无奈只好天天反复打经纪人电话。最后等账户打开了,发现资金少了20多万。”徐先生说。

  其他受骗者的遭遇与徐先生类似。代理商有的说是“保证30%收益封仓操作”,有的说是“手续费捐款给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遇难家庭”,总之要求投资者多入金,然后投资者账户密码就蹊跷被盗,最后资金在一周之内损失70%以上,而有的人甚至到现在都没找回密码,不知道自己账户资金情况。在委托人名单上,北京霍先生损失了10万、安徽曹先生损失8500元、孔女士15000元……

  “出发前,我在网上就联系到了几十个被骗的,后来听说浙江金华一个地方就有40多个人被骗。”徐先生说。

  受骗者维权路漫漫

  发现被骗后,徐先生等人第一时间找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但被告知须到案发所在地报案。由于代理商自称在福州和深圳,都是通过网络电话联系投资者,提供的信息可能是虚假,因此徐先生等人便决定去该交易市场投诉。

  10月8日,在该交易市场大楼一层的小接待室里,姓高的经理接待了徐先生一行。10月9日,二层会议室里,一孙姓总裁进一步了解情况。随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10月10日,该交易市场在三层会议室召开更高级别的接待会,包括董事长等高层领导悉数到场。

  “我们市场只是一个交易和服务的平台,并不具备执法功能,亏损和受骗只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否则全国几万个客户,出了问题,都要求我们解决,那什么都不用干了。”在录音中,该交易市场负责人开场便阐明了立场。

  据徐先生指认,说话的正是该交易市场董事长。头两天接待时,该交易市场在饭桌上表态,“要给满意的答复,并说五人的问题一定解决”,但后来说法变成了“只是义务帮忙协调”。

  果然在10月10日会议上,该交易市场负责人表示,“你们人越多,就越要不到这笔钱”、“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协商,减少损失”、“如果把交易商停了,他跑了怎么办?”……

  但该交易市场还是帮忙联系到了代理公司。当晚即一个自称刘总的人打电话过来,信誓旦旦保证,第二天一定还钱,但要求徐先生他们赶快离开。

  本以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10月11日徐先生一行一大早就从旅馆退房,但到等到中午,见款还没有到账,于是就第四次到市场去找负责人,追问资金及代理商的情况,并要求网上公布及取消其资格。没想到该交易市场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该公司的进一步信息。而且之前谈好双方各派一人去实地核实代理商公司的约定也泡了汤,当徐先生一行再提出时,被告知该市场的调查人员已经出发了!

  不久该交易市场发出一则通告,永久性取消苏州某公司的交易资格,这正是维权者苦苦寻找的公司。

  “此前我们一直以为公司在福州或者深圳,因为业务员说他们是福州鼎盛投资的,固定电话也是福州的,有的受骗者联系电话又是深圳的。”

  获悉代理商公司名称后,10月12日,徐先生一行5人各自返程。随后,他们循着苏州公司在网上留下的广告信息找了过去,但发现地址和电话都是假的。只得再向该交易市场的上级主管单位求助,最终得到该公司注册市场代理商时候的真实地址。维权者立即动身第二次来到苏州,找到苏州西2路7号3栋104室时,却早已人去楼空。同一楼层的人反映,原来这家公司是租赁的办公场所,平时大门紧闭,也不和周围往来,员工在屋子里面天天喊口号。

  由于案发地最终确定下来,受骗人在元旦前去了苏州吴中区公安局报案,目前正在等待公安局的进一步消息。在证券时报记者撰写本文期间曾采访该交易市场负责人,对方证实,该市场也去找了这家苏州公司,但确实找不到了。该负责人表示,徐先生他们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两页授权散户就能开户

  继国家工商总局232号文后,2010年7月,商务部《中远期交易市场整顿规范工作指导意见》出台(业内称为“国六条”),再度整顿大宗商品市场,明确“禁止自然人和无行业背景的企业入市交易;禁止代理业务;保障资金安全;规范保证金缴纳形式”等内容。

  然而,徐先生等人被骗事件明显是发生在“国六条”出台后,事件涉及违反“六条”中的“三条”,相关市场作为交易场所提供者和交易组织者,理应遵守国家政策规定,建立严密的内控及风险防范制度,在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据了解,业内直到目前还存在类似于此的违规拉客行为。

  证券时报记者对此致电一些交易市场的400客服人员,询问自然人能否开户。客服们表示,市场提供交易平台,只面对交易商公司,不面对个人。但(个人)如果具有交易商发的授权委托书,成为他们认可的交易员就可以做。至于交易商公司怎么拓展业务,交易市场是不介入的。

  客服进一步解释,每个公司都有席位,席位下有交易小号,交易员就是用这些小号进行交易的。客服还善意提醒,拿到交易账户后,第一时间登陆修改银行接口密码和交易账户密码,只要保护好密码,资金就是绝对安全的。

  证券时报记者再联系到了一家代理商,对方很快就在网上传来了开户资料,即一份“授权委托书及填写范例”,要求填写完后附上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号的信息即可。这让记者大吃一惊,因为经过区区两页电子文档授权后,“散户”将摇身变成专业“交易员”,完全不懂农产品的门外汉,也具有了“行业背景”。而做过国内正规的期货的投资者应该知道,开户过程十分繁琐,一式三份合同需要填写半个小时,还要拍照。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该份填写范例末尾表述为,“贵公司下发交易账号给客户的同时,需与客户之间填写《授权委托书》”,“为了不影响客户交易,请第一时间把《授权委托书》传真至我公司,以便我公司及时为您的客户录入相关信息,否则客户只能进行入金操作,不能出金”,“最后,必须在每月15号及30号把《授权委托书》原件邮寄至我公司进行最后的核实”。代理商表示,这是交易市场对代理商提出的开户流程合规要求。

  而证券时报记者看来,这份“合规范例”背后实际隐含了市场运作的许多不规范之处,疑问在于:该市场是否纵容交易商违反“国六条”的代理行为?是否存在投资者先开户入金交易,后核实真实信息的问题?

  交易商良莠不齐问题多

  实际上在2010年10月份徐先生一行找上门之前,该交易市场就已经发现了问题并开始陆续处理,并发布声明表示,今后将对采用电话营销、网络营销、代客理财、盗用客户密码造成客户严重亏损,采用恶意炒单等非正常交易行为的交易商、对给市场造成声誉上损害的交易商及会员单位,一经发现不但永久取消其交易资格,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没用的,违法成本太低了。现在几千块钱就可以注册个公司,换个马甲进来继续骗。”不过业内人士却如此评价。

  据徐先生介绍,苏州这家公司的注册资金才50万元,可光他们几个去维权的人就被骗了将近100万,全国各地还不知道有多少投资者被骗。而这个市场在全国有几百家会员和业务培训机构。

  那么这些会员是如何产生的呢?在徐先生提供的录音中,有一段有趣的对话,侧面反映了该交易市场是怎么吸收会员的。

  维权者:“我们后来自己去查了那个深圳中诚投资公司,根本没有这个公司,所有的深圳固定电话全是假的……你们当时怎么核实会员的?”

  董事长:“我们看他们的营业执照不就行了吗?看看法人身份证不就可以了吗?核实只看传真,或者寄过来的复印件,至于真的假的我们无权核实。全国几百家代理,我开一家(代理),都要派人去跟他核实吗?”

  维权者:“根据2003年国家大宗商品交易所工作规范,必须要对交易商的资格认证,这是你们市场的工作范畴。”

  董事长:“……”。

  而更有趣的是,由于“国六条”规定只允许与所交易商品有关的上下游生产、流通企业入市,包括这个交易市场在内的很多市场,或明指或暗示下属代理更改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等证件。而据了解,此前国内大宗市场的代理商经营范围都以咨询、服务为主,鲜有明确标注出自身所推出品种的经营门类,“国六条”出来后,这些代理都一窝蜂涌到工商管理部门试图修改、增加经营项目。

  作者:游 石 (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姜炯)

时报网

522粉丝

关注

财经要闻

1107粉丝

关注

姜炯

478粉丝

关注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