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财政部科研所所长) 我不认为中国经济现已出现了全面过热。确实有一些过热的迹象,有一些压力,我们是否可以说是有一些局部投资过旺的问题? 在我看来,政府有关部门现在要做的是亡羊补牢,一定要组织有效力量做好顶层设计。能源战略规划应该怎样支撑我们的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亟需廓清,需要引起充分重视。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能源战略规划是政府一定要做的。这是发改委能批好项目、财政部能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的前提。当然在这方面也要借助民间的智慧和力量。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已经明确提出,应该对财政政策进行调整。我想强调的是,在政策调整中,除了改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及其内部各个方面的组合之外,还应该有一个理念的导向,就是怎样积极地培养经济主体的自主增长能力,怎样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通过发挥更多民间资本的作用,真正形成支撑中国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客观地说,短期的宏观政策调节有时必然会有“救火”的色彩,否则就没办法解决当下急迫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长年累月老是处在短期救火的状态中,一定要把短期的调节和中长期的追求乃至治本的东西尽可能结合在一起。就当前而论,在宏观调控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后,我们一定要更多地呼吁和注重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解决体制和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塑造和提升优胜劣汰机制的问题。 在这方面我想举个例子。在中国大的产业结构规划方面,发改委已经非常明确地说,电解铝不能再搞了,出口高耗能产品到国际市场这是我们的弱项,是向那些本来就比我们更有能源优势的国家输出我们的能源。发改委这个判断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具体到中国电解铝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项目上,其实又有可以讨论之处。 比如新希望集团,他们在内蒙古的电解铝项目规划产量约为100万吨,据说这个项目本身的环保标准、技术标准都超过其他企业,所谓规模效益也达到了。我们怎么看这个项目?如果只说项目本身,在整个电解铝的产能里面又增加了一块,对整体而言似乎是不合理的,但在另一方面具体分析它又是有贡献的,它的加入可以在原来整个电解铝的行业运行里面加入一个新的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如果掌握得好,它还可以引导产业升级,通过重组、调整实现技术升级、工艺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等等。这不是市场经济里面最值得追求的东西吗?这里边当然有一些更复杂的因素,地方政府可能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支持,比如道路配套、给他们保证电力的允诺与优惠等等。我个人认为,如果地方政府的优惠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应当调整,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地方政府给予一定优惠的必要性。因为中国这么大,各个区域的情况都不一样。 我觉得民营企业在这其中的贡献和作用,就像“鲶鱼效应”的例子。本来有一桶鱼都是一类的,你加上另外一条不一样的之后,它搅和搅和,所有的鱼都更加生机勃勃。过去民营企业搞这么大的投资是不可想像的,但是改革开放到现在,它已经有了这个实力。企业表示哪怕你把它的贷款都控死了,他自己投资也可以把项目做下去,因为它有基于市场需求的商业判断和资金调度、筹集能力了。最新的信息是,经过各方面协调,政府后来没有把这个项目一刀砍掉,企业也把100万吨的规模收缩到50万吨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个相对比较好的结果,其中政府的一些做法值得肯定,对于中国今后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战略性产业,进入所谓的大型项目有非常宝贵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