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国有企业现行的考核制度,不管资产和经营规模大小,主要只看资产收益率。如果收益率相同,不同规模企业领导的年薪都一样。这就使得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产生心理失衡,有的甚至走向了腐败。
对此,省国资委在答复省政协曾建荣等近20名委员的有关提案时透露,现行的国有企业考核办法将进行修改完善,把资产总额、营业(销售)收入、资产负债率、职工平均人数、离退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等因素纳入考核,并对超过全国同行业、同规模三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良好标准值部分予以奖励。此外,还将引进期权期股奖励办法,拉开奖励的档次。
问题
现行制度的五大“软肋”
《广东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责任制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试行)从2001年开始实施,其核心是以当期经济效益考核企业,且当期考核结果直接决定企业领导人年薪。经过详细调查后,曾建荣等委员们认为该考核办法存在5大“软肋”:
“软肋”1:企业为完善各项福利制度的付出没纳入考核。
现行制度主要考核利润,而不少省属企业离退休人数很多,安置好这些人要付出成本,这必然会拉低当期利润。这一点却在考核中没有体现。
“软肋”2:没考虑资产和经营规模差异。
广东省属资产经营公司的净资产规模从两三亿元到上百亿元,差距很大。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难度有很大差距。但按照现行的考核办法,如果收益率相同,不同企业领导的年薪都一样,这不能反映领导的工作难度和能力。
“软肋”3:以政府事先确定的利润率确定年薪不合理。
如交通的路桥收费和电力的电网价格都是省政府根据物价部门审核的成本和合理利润率确定的。以政府事先确定的利润率或多建造成的暂时亏损确定年薪,不能反映领导干部的能力和业绩。
“软肋”4:不利于鼓励干部到困难企业工作。
委员们调查发现,同样水平的干部,被调配到垄断性、基础好的企业则年薪高,调配到竞争性、基础差的企业则年薪少,这既不公平,也不利于鼓励干部到困难企业工作。
“软肋”5:考核办法仅考核企业当期效益,不利企业长远发展。
现行考核制度存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权重偏大(占量化指标的75%),其他指标权重偏小的问题。
修正
增加补充考核指标
针对2001年~2003年年度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省国资委答复表示,将通过增加补充考核指标进行适当修正。为使责任期考核结果更合理,责任期考核办法拟分为基本考核和补充考核两部分。
增加经营难度系数
基本考核以前三年考核结果为依据,占80%的权重。补充考核以任期内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新增不良资产比率、清产核资确定的资产损失消化比率、托管企业任务完成情况等4个指标为依据,占20%的权重。
同时,拟增加经营难度系数。企业经营难度系数根据资产总额、营业(销售)收入、资产负债率、职工平均人数、离退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等因素确定。对超过全国同行业、同规模三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良好标准值部分予以奖励。
考核结果分5个级别
省国资委还表示,在2005年~2007年责任期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中,将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等特点,实行科学的分类考核。此外,还将引进期权期股奖励办法,使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捆绑起来。
省国资委还透露,新一轮考核办法还设计了与年度考核和责任期考核相应的指标体系,最终结果分为优、良、中、低、差五个级别,考核结果直接与经营者收入挂钩。
据了解,这一考核范围包括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董事会成员,经营班子成员、总会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