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下的财富游戏
“我是去蒙城尽义务的,去献身的”。面对媒体,牛群还说:“人解决温饱之后,活的就是一种精神。我拿工资是在北京现代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在蒙城一分钱不拿,在这儿是干义务。”随着2002年8月的“裸捐”,牛群“无私奉献”的形象被演绎得的淋漓尽致。
但在牛群通过一系列“壮举”吸引外界眼球的同时,牛群在蒙城的“财富游戏”始终没有停止。在通过给特教学校改制并拥有100%的股份后,“收罗”了一堆捐来的资产拼凑成3000万注册了“牛群特殊教育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中属于牛群的只有他“捐赠”出来的“牛群特教”及图案徽标知识产权被评估作价600万元,但该公司的“验资报告”表明,自始至终,牛群并没有向商标局提出办理转移申请,所谓的捐赠“证明书”形同空文。
牛群在“空手”套得“牛群特殊教育有限公司”后,一度遭到外界的质疑,牛群就将他名下的资产一鼓脑捐给了中华慈善总会,在这个“漂亮的大手笔”背后,牛群的“财富往来”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在蒙城,牛群所掌控的财富主要来自各界人士针对特校的捐赠,对于外界关于受赠财富去向不明的质疑,牛群通称的说法就是“用在发展五子牛特殊教育事业上了”,他“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有知情人士披露了这样一些细节:“改制”后的特校主要开支分为“师生吃住”、“教师工资”和“日常办公开支”三个部分,一年的总支出在60万左右,学校有学生180名左右,每人每学年的学费为1400元左右,加上县财政对每位学生补助的50元,特校每年的资金缺口在30万左右,从2002年算起,两年贴补到特校的钱也就在60多万。
消息人士透露:“特校这样的资金缺口靠平时的零星捐赠基本填平,之后由牛群打来的钱实际很少。”
可以证实的是,牛群在蒙城“支出”的大笔资金只有两笔,一笔是投到“五子牛矿泉水公司”的200万左右,一笔是购置板桥镇土地的110万,但对于这笔钱,板桥镇的韩镇长证实,后来因牛群在板桥“建设世界一流的特教学校”的计划受挫中止,这笔钱已经他手返还牛群,也就是说,牛群在蒙城实际“支出”的只有200万。
但牛群在蒙城“就地圈钱”达400万,2002年牛群在蒙城农行“授信”贷款200万,2003年,牛群又从蒙城县财政“划走”200万,且至今未还。由此看来,牛群自己在蒙城的一系列的“办实事”中实际没投入一分钱。
自此,社会各界捐向特校的大笔资金的去向成了解不开的迷。根据特校有关财务人员保留的记录,截止特校“改制”时,募捐到的善款已达300万元,牛群在2002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亲口承认“我再利用我的知名度到处去募捐,到9月1号正式开学的时候,账上就有500多万了。”有知情人透露,募捐的善款远不止这个数。
这些善款哪里去了?对于这样的质疑,牛群会说:“所有的钱都打到中华慈善总会的帐号上了,我自己没有落一分钱。”打开迷底的通道在此处被堵上,中华慈善总会面对媒体的追询始终没有给予明确的答复。
但值得说明的是,在牛群募捐来的善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他通过为企业“做宣传”换来的。但牛群这般“无私”的举动依然被有关人士解读成“通过‘善款’的漂镀从而逃掉应交纳的税金”。”因为一些迹象表明这笔钱的最终掌控者依然是牛群。
另外,来自蒙城税务局的消息说,牛群的“五子牛矿泉水公司”很少主动申报税金,也没有牛群交纳个人所得税的记录。而五洲牛肉集团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牛群的“代言费用”100多万均已如期支付。
牛群和他的“拥护者”一直这样回答来自各个方面的询问:“在合适的时候会公布一切。”对于笔笔都应及时公布的善款,为什么非要等到“合适的时候”公布?答案或许只有牛群自己知道。
如今在媒体和蒙城县委县政府的“积极行动”下,牛群正在偿还200多万元的债务,但对于已“裸捐”的牛群来说,还债的钱来自何处?为何不早早还钱?这些牛群并没有向外界作出必要的说明,外界也在“牛县长还钱了”的欢呼声中忽略了这些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