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年仅28岁的赵瑜纲几乎是一夜成名。这个中等身材,相貌平常的年轻人因为两份学术气浓厚的分析报告,而成为早期中国证券市场改革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1990年,赵瑜纲从河南洛阳市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后保送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硕士。毕业时,经光华院长厉以宁教授推荐,赵瑜纲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 从1999年下半年起,上交所监察部希望员工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赵瑜纲报的选题是基金操作,由于工作繁忙,他不得不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到1999年12月,赵瑜纲写完《基金行为分析》;2000年5月,完成《基金风格及其评价》。 这两份报告通过对国内1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2家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大宗股票交易汇总记录的跟踪,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操作行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报告对22家基金的“对倒”、“倒仓”、“高位接庄”行为给出了明确的数据。 尽管赵瑜纲的初衷只是“提供一些数据,而不是结论”,但是事情后来的进展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和预期。这两个报告曾作为新华社的内参转到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的办公桌上,并被媒体通过自己的途径获得,以“基金黑幕”为名刊出。 文章面世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中小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做法普遍愤怒,投资者认为,基金的违规运作伤害了市场上最弱势的群体:中小散户。一场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是是非非的大争论由是发轫,最终证监会介入调查,认定有8家违规,并对相关公司进行了处分。赵瑜纲则被上交所以不按程序披露信息为由给予严重警告。2001年6月,赵瑜纲离开了上交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