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余悲或无泪,
他人却已放悲歌。
董老死去何所道,
托体山阿亦雄峨!
“人死如灯灭”是句家乡老话,说出的是终极真理,但有些人却不同。至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他们的精神会存活下去,或长,或短。
董辅礽,一个面部有些冷削的经济学家,在7月30日去世了。但在笔者作为一个记者挑剔的眼里,他却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性格、有精神的“热心”人活了下来。对中国股票和期货市场而言,董先生更是“灯未灭,照常明!”
事实上,作为一个活跃的学者群体,如今的经济学家虽然得到了空前的用武之地,但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近期关于“经济学家还有没有良心”的讨论便说明了一切。笔者更是刚发表过《良心:迷失在天堂股市中的奢侈品》这样有些“愤青”的文章。但扪心自问,在孙冶方、薛暮桥、马洪等经济学大师之后,又有哪个经济学家又少得了现实的追问呢?
世易时移。改革开放的大潮把经济学家推到了史无前例的利益旋流,也同时把媒体监督的职能开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此时此刻,经济学家焉能“躲进小楼成一统”? 活着的吴敬琏不例外,逝去的董先生也难例外。
比如董老。他对于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有目共睹,因为在理论上,他是最早倡导“企业改革”、“政企分开” 等市场经济准则的人,而在实践中,他也是少数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经济学家。但董老更令普通人瞩目的,是他在2001年股市大辩论中与其他几位经济学家一道与吴敬琏先生“开堂论道”的一幕。第一次,董老也介入了漩涡。
其实,从后来的了解中我们知道,在当时参会辩驳的几位经济学家当中,董先生话语最少。“我把中国股市当作一个初生的婴儿,会有很多毛病,……即使有病了也不能用猛药股市像一个婴儿”便几乎是媒体对他发言的全部报道。而后,他便几乎缄口。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无话可说,不也代表他会放弃观点。
直到2002年12月末,笔者通过电话请教董先生对股市的看法时,他依然认为,股市有问题的判断肯定不错,但有些纠偏措施根本没有考虑到股市承受能力,结合国情不够,下药太狠!他说:“我的观点很明确,就是在苏州论坛上讲的那个股市泡沫的问题。对我的话我曾经反复自省过,没有错。何谓泡沫?跌到多少才能算挤干?跌了这么长,股民进场后还活不活?出台政策都要考虑这些问题。”
当时给笔者的感觉是,董老并没有去认真考虑股市涨跌的缘由,也没有去判断股市能否跌到1000点,他忧心的是股市一跌再跌的杀伤力,即后来尚福林主席提到的“股市承受力”问题。而对此,他曾经反复“自省”。
最后的事实证明了吴敬琏先生的“先知先觉”,董老的呐喊也没有阻挡住股市的暴跌。而有人因此便以为这也证明了董老先生当初“站错了队”。但据我的了解,董老当时的说法,却也完全是出于一个经济学家悲天悯人的良心。
良心,可以让目光敏锐的经济学家道出真理,也可以让心忧天下的经济学家发出呐喊!我以为,在考虑国情出台政策上,董老没有错;在臧否泡沫呼吁稳定上,直性子且能自省的董老说的也是他的心声。为此,我崇敬他,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也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
当然,我对董辅礽先生的尊重并非始于对证券市场的看法。此前,在2002年1月召开的亚洲资本论坛第四次年会期间,笔者便曾作为中证报记者首次采访了他,后来才有了我那篇《董辅礽:中国期货市场前途无量》的报道。
其后,在2002年度的“两会”期间,笔者又再度有幸和董老晤面畅谈。这次,他不仅谈到了在我国推出期货新品种,特别是金融期货品种的重要性,而且还论及我国期货市场法规的滞后以及期货法尽快推出的必要。他对笔者说,每年两会,他几乎都会就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交自己的议案。他说:“期货市场太小了,需要媒体宣传,更需要我们这些人来推介、论证。”
而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他有一次曾有些郁闷地对笔者表示,议案提出容易,自己总是不停地提,但让“上头”接受就太难了!笔者当时私下思忖:“堂堂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大名鼎鼎的专家都有此感慨,更何况我们这些小小百姓呢!当时顿时感觉自己一个小小的记者,似乎跟起哄的没有区别。
但从那次起,笔者已经觉得这个董先生着实有些可爱了!可爱在他的执著,可爱在他的坦诚,可爱在他有着一张近乎冷削的脸,但却没有丝毫所谓权威们的傲慢!
后来笔者与期货界的领导和朋友们谈起董老时,他们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有人甚至还向笔者举出了董老在一次交易所的会议上曾对期货市场中操纵价格的行为严厉指责的例子。一位期货界资深人士这样说,董老对待期货市场的态度是,有问题就一针见血,毫不客气,但该呐喊支持的时候也决不含糊,是爱和恨的辩证统一。
对此,笔者感同身受。因为在董老去世前笔者主持的财经传媒工作室与搜狐财经联合举办的“期货市场十大风云人物”评选中,董老是经济学家里唯一的候选人!如今,备受期货界关注的评选刚刚拉下帷幕,董老也众望所归,已得票率第三获选“十大”。但岂料,7月28日落下帷幕的评选,却在两天后听到了董老在彼岸仙逝的消息!
原以为,“十大风云人物”对荣誉多多的董老或许显得微不足道,但也足以寄托我们对董老的哀思。但笔者错了。
事实是,董老对期货业的关注和支持,竟然伴随他走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即便在癌魔缠身之际,他还在为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建设与发展“鼓与呼”!
这里,笔者有幸拿到了今年5月2日董老从美国的病榻上发给大商所的信函,全文如下:
大商所理事会:发来的理事会各个文件均收到。初步看了,我认为很好。一年来取得了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化解风险、服务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令人印象深刻。当前在争取新品种上市方面需继续努力,总会“感动上帝”的,何况与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一致。我未能做事,十分惭愧。问大家好!董 ”
此时此景,此奖此信,我们还有何话可说?一个重病的耄耋老人直到其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依然在行使着自己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和交易所理事的职责,依然在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欣慰”和“遗憾”!面对这些,即便是在酒楼茶肆以求饭后谈资,我们难道还能有何不敬之语可以言说?
事实上,如同董老所言,在新品种的推出上“感动上帝”是“总会”的,而同样可以“感动上帝”的,还有董老的独立思考、悲天悯人以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人活一世,如同草木一秋,因此才有人唱曰“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但有些人却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当有董老!——
亲戚余悲或无泪,
他人却已放悲歌。
董老死去何所道,
托体山阿亦雄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