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 安明静 发自北京
基金是否过于重视短期投资
基金的风格为何如此雷同
基金经理是否抛弃了价值投资的理念
众多基金大幅缩水,引来投资者一片质疑之声———
基金是否过于重视短期投资?基金的风格为何如此雷同?基金经理是否抛弃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在股市持续下跌,众多基金大幅缩水的情况下,针对众多投资者的质疑之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成为基金公司辩护人。
“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具备长期投资的条件吗?”
7月30日,在深圳参加基金论坛的巴曙松博士这样反问台下的听众。“机构与市场是互动的关系,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机构能够脱离市场所处的环境进行投资。”
巴曙松认为,国内基金市场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而基金经理平均担任时间是18个月,中国市场的复杂性,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基金经理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和压力。
“在国务院九条意见的落实中,对利益主体非常有益的部分实施得非常快,比如说交易所上新品种等,但对整个市场有益的措施,进展却非常慢,使市场处于游移不定的观望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基金进行短期投资的批评是不应该的。”他说。
针对基金风格雷同的问题,有人认为是由于基金公司认知能力以及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才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对此巴曙松认为,原因主要在于符合市场价值的股票过少,市场不具备进行差异化风格投资的条件。
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恰恰是造成有价值的股票过少的原因之一。对于基金在进行价值投资上坚持不够的观点,巴曙松认为,在股权分置的条件下,证券市场不具备做真正意义上价值投资的条件。
“一块钱的市场成本取得的法人股和成本股,可以毫不顾及二级市场的涨跌,非流通股东和流动股东的矛盾就会尖锐化,上市公司担保理财,变相圈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鼓励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这不是基金对持有人不负责任吗?”巴曙松指出。
巴曙松提醒基金公司,如果股权分置情况不解决,基金充其量只能做模拟的投资,这是由现有的中国市场国情决定的,下一阶段基金做投资决策时必须要重点考虑这一点。
巴曙松的观点获得了多数基金经理的同意。正如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瑞祥所说,“如果全流通不解决,我们选择股票,做投资,就难以执行价值投资理念,实际上现在基金的价值投资是缺少制度基础的。如果我们仅凭公司的财务数据去做价值投资,就像我们站在沙坑上做价值投资,而别人是站在水泥地上的价值投资,两者是不一样的。”
在为基金进行辩解的同时,巴曙松提醒基金投资需要有国际化的视角,需要从历史经验中寻求对投资趋势的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