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对话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鸿嫔及其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余楠
摩根大通集团从创业至今已经过150年的历程,如此大的企业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没有萎缩迹象,而且还在稳步发展,不难发现其在管理上下足了一番苦功。
为了让东北地区的金融企业,甚至是商业企业能够在市场发展浪潮中保持不倒,记者请到了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鸿嫔及其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余楠,为我们讲述何为成功的管理模式。
比经营更重要的是管理
《华商晨报》:您在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领域运行了这么多年的公司工作,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王鸿嫔: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我清楚地看到了比公司业绩重要的是产品,比产品重要的是经营,而比经营更重要的是管理。如何成功地管理一个企业是个很大的话题,往大了说是运作一个企业,但往小了说就是管理好个人,这样才能让整个公司的管理达到效果。
余楠:具体地说,管理就是企业的体系化过程,也就是细化工作落实到人头,实行时虽然很笨拙,但是坚持下来的结果却是意想不到的。
《华商晨报》:摩根又是怎样管理的呢?
王鸿嫔:我们一直坚信管理应该有3个层面,在业绩上,我们要求公司员工不求第一,只争前三。其次,企业在社会中发展,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处理好竞争关系也是关键。另外企业在风险管理上要合法合规也是管理条例之一。
本土化是“融入”关键
《华商晨报》:您认为竞争与合法合规怎样与管理企业挂钩呢?
余楠:更新本企业不足的最好范本就是虚心接受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因此面对竞争,企业应该良性看待,不能形成恶性竞争。
另外说企业在风险管理上要合法合规,是因为企业在经营中,肯定是有一定风险的,这不仅仅是在金融企业中存在,在其他商业企业中也都一样。因此在面对风险经营时能否保持住不违规成为管理企业的重要考点。
《华商晨报》:目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很多大的公司集团都在进行跨国合资或跨区域经营,但失败的案例也与日俱增,这种“水土不服”应怎样回避呢?
王鸿嫔: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认为合资公司或跨区域经营一定要本土化,打造一个本土化的团队,拥有一批当地的中、高层领导,因为只有当地人才更了解当地的情况,而且他们的人脉资源也一定比刚到的外地人广泛,因此在管理、经营上更能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强硬的管理和脱离当地人文文化的制度其结果很有可能是低执行力的,所以本土化是“融入”的关键。本报记者 宋昕 秦齐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