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已经成了垃圾筐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矛盾中运动和发展的,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主要矛盾,主导主要矛盾的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些道理上过中学的中国人都清楚,难的是怎么判断主要矛盾,又如何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发表评论
水皮在“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丛书第二套《解套》的序中曾对此有过专门的描述:“在管理层的眼中是不断扩大的直接融资比例的扩容需求和市场资金供不应求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学家眼中是股权分置和全流通之间的矛盾;在广大投资者眼中则是绝对的套牢和相对的解套之间的矛盾,是缩短绝对和延长相对之间的矛盾。”
《解套》一书收入的文章大都成于1300点附近,正是中国股市最低迷的阶段,水皮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坚决反对讨论全流通,因为这不仅将意味着大熊市面临雪上加霜的风险,更意味着深套三年的中国股民面临着解套遥遥无期的风险,这既是审时度势又是辩证求真。
《解套》第一次印刷是在2004年5月,3个月后上证指数跌破1400点多次无功而返。统计资料则表明,绝大多数的股票已经跌破1307点时的价位,两地的平均股价仅为6.22元,与2003年11月13日上证指数1307点时相比,同样1231只A股的流通市值只剩下11216亿元,蒸发了280亿元。与此同时,沪深两市的筹融资规模创出近年新高,证监会网站公布的数字表明从去年的11月份到今年的6月底,筹资额1466亿元,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推出再一次形成了沪深两地的IPO竞赛,更令人不安的是就在这种时候,从证监会的有关部门又开始传出所谓全流通的讨论,再一次对脆弱的市场信心构成致命的打击,这一切的一切就好像是去年11月底的情景再现。
捣乱,破坏;再捣乱,再破坏。这就是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对中国股市的“贡献”,全流通就是他们力图再一次误导决策者的努力。
俗话讲真理越辩越明,但是如果偷换概念的话,那么恐怕就是越辩越糊弄。从国有股减持到全流通再到股权分置,相同的话题概念就换了三个,从项怀诚到周小川再到尚福林话语的主持人也同样换了三个,不要说一般的投资者,就是连水皮这样的专业观察者也没有彻底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一个原来财政部主导的国有股减持的方案最后会被证监会演化为全流通的解决方案,尚福林提出的股权分置究竟又有什么潜台词?
水皮从来不认为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万恶之源,更不认为全流通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从形式上看,股权分置是中国特色,形成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从本质上看,控股和持股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类投资,中外一样,大股东的利益和小股东的利益具有天然的对立性,并不是由于股权分置才出现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犯。股权全流通的美国有安然事件,股权分置的中国有银广夏事件,就是新近出炉的由自然人控股深圳中小企业板也有江苏琼花(002002)(相关,行情,个股论坛)事件,这些能说明什么呢?说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犯是绝对的,股权不流通要侵犯,股权流通了也要侵犯,也就是和股权流不流通没有关系,这个道理难道很深奥吗?但是偏偏有所谓的博导级教授洋洋洒洒万余字历数股权分裂的十大弊端作成论文提供给这个论坛那个论坛,颠倒因果关系把全流通视为重大发现推销给管理层和决策者,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更有学者以所谓中小投资者代言人自居要求政府在全流通过程中“让利于民”,以炒家思维探索补偿方案,幻想利空变利好,不但丢弃了基本的经济学常识,而且丢弃了基本的做人原则,在管理层暗示之下,又开始大力鼓吹所谓共赢方案,难道这就是所谓专家的价值?水皮不想和任何人过不去,所以不愿在这里点出这些所谓经济学家的尊姓大名,想必业内人士清楚,水皮的读者也清楚。是谁如此会见风使舵,如此会识时务,如此会与时俱进,还有谁,会在今后的全流通讨论中提“让利于民”,为“民”谋利。
股市从来就是成人游戏,不存在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有人为中国股市算账,算的触目惊心,成千上万的钱让国家拿走了,成千上万的股民血汗钱被洗劫了,原因何在?原因在于国家股股东的认购成本每股只有一块钱,而社会流通股股东的认购成本却高达6元钱,净资产平均之后,国家股就地就翻倍增值,而流通股股东的股权就地就贬值一半,这不公平,如果要减持,就是按净资产减持给老股东也不公平。这种算法有没有道理?有,但是是菜市场买菜的算法,不是资本市场买股的算法。流通股之所以能卖6元钱一股,而且还买不到,根本的原因在于游戏原则规定,是可以随时流通变现的,而且一般情况下能卖到6元钱以上,大多数情况下能卖到12元钱以上,6元钱以下卖不出去的情况也有但极少,从来不会有人因为卖了12元钱就觉得自己侵吞了新股东的财产,也不会有人因为卖了5块钱而觉得自己上当受骗。所以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应该都是具有独立民事责任的成年人,都清楚游戏都有游戏规则,中国股市的规则是流通股的游
戏规则。那么,非流通股呢?非流通股有非流通股的游戏规则。的确,国有股的成本只有一块钱,但是国有股不能到流通股市场变现,要变现只能在场外,场外就没有场内的价格,场外的价格一般以净资产为标准。为什么?因为场外能够交易的人数量有限,而且是批发,价格自然不能跟场内比,一般情况下,场内场外的价格相差一倍,但是也有特殊情况的,比如重庆啤酒(600132)(相关,行情,个股论坛)的场外价格就达到10元钱一股和当时的场内价格差不多,那是纽卡斯尔收购方愿出的价格,哈啤的争夺战也一样,因为两家股东争夺控股权,最后的收购价高出原来的市场价格一大截。有人总觉得场外的价格低,总觉得眼睁睁的看着人家以净资产价格成交比自己的成本低,总觉得自己吃亏吃大了。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市场的价格,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就好比同样价值的东西在中国卖10元钱,在美国卖10美元一样,瞎比什么呢?
国有股减持的错误,国务院两次出面“纠正”,但是国有股减持错在哪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包括管理层。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