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民工工资十年“原地踏步” 新生代民工不当“沉默羔羊”
珠三角及东南沿海近期“民工短缺”,各界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昨天为此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
民工实际收入下降
记者:有人说现在并不是真的“民工荒”,应该叫“技工荒”,您怎么看?
党国英:技工几年前就“喊缺”了,今年的情况是普通工人也少,因此“民工荒”这个说法可以成立。
温铁军:其实在2001年、2002年这些问题就已经初露端倪了。你不可能在社会整体收入水平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长期维持打工者的工资低水平不变。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整整十年,东西南北中,民工工资基本维持不变,当年他爹来打工是什么工价,现在儿子来打工还是什么工价,但是整体的物价水平已上涨很多,因此农民工的实际收入是下降的。
记者:为什么沿海一些城市出现几百万的民工缺口?
温铁军:因为这一带基本上做“三来一补”,即加工贸易,主要挣的是什么呢?挣的是加工费。一般情况下,老板们为了竞争,会尽可能压低成本,当然就压低了打工者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等。2001年“入世”以后,竞争愈趋激烈,这种压力就愈大。
“第二代”民工与父辈不同
记者: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父辈的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现在,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也准备步父辈的后尘走向城市,但儿子一代与父亲一代的思想观念不同了,文化程度也变了,他们中的不少人,似乎不愿像父辈一样干那些最脏、最苦、最累的活……
温铁军:有这个因素,应该说8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是被现代传媒影响长大的,他们倾慕现代的城市生活,因此很多农村孩子出来,未必就是纯粹为了打工挣钱,想见世面,想开眼界。这部分人如果在城市遇到了一些不合理的待遇或者工价太低,他可能就回去了。
还有一个因素,新的年轻一代因为文化水平毕竟要比父辈高。他们对劳资关系的调整的影响力要比父辈大。比如老板给他们的待遇不公,他们可能会提出自己的诉求,可能他们会拿着政府的文件,国家的法律跟老板去谈判,或者检举老板的一些不法行为,要求自己有个公正待遇。
低薪企业可能被淘汰
记者:“民工荒”会否变成长久问题?
温铁军:这是暂时的。就我国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绝对过剩,乃至于造成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这个基本规律是长期存在的。
党国英:今年出现“民工荒”,实际上也有一个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迫使有些使用民工量大的企业提高工价。如果它没有能力提供工价,可能有些企业要被淘汰。
记者:有朝一日,等民工又觉得城市打工比在农村挣得多的时候,再回到城市,他面对的处境会有所改观吗?
温铁军:这是必然的,会成为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