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上市的苏泊尔(002032)(相关,行情,个股论坛)一不留神创了个记录,12.21元的发行价成了其上市首日的最高位,几乎所有认购者都全线被套,这也是1996年以来的头一遭。除此之外,今年还有20多家新股跌破发行价,合计占今年上市新股总数的近30%。
这个比例确实相当惊人。一只股票跌破发行价,可能还是偶然现象,要从市场和公司去找原因。如此多的新股纷纷走软,就有必要从发行制度的角度来探究一番了。
在现行制度下,发行价并不是经过充分市场询价后得出的结果。按照目前市场上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在20倍以下、18倍左右。好公司也好,普通公司也罢,发行价大概都是以差不多的市盈率倍数乘以上一年的每股盈利。事实上,新股发行后按总股本摊薄后的市盈率会更高,再考虑到在IPO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通常倾向,实际市盈率还得往上走。
要是在以前也就罢了,反正股票不愁发不出去。可眼下“新股不败”神话已经成为历史,深沪股市不断下跌,平均市盈率也只剩下了20多倍,发行市盈率再居高不下,出现跌破发行价的现象也就不稀奇了。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主承销商通常会倾向于压低公司的发行价格,以便让他的客户们风险小一些,钱多赚一些,因为下次再承销还得靠他们来捧场。不过在国内,主承销商却缺乏这种动力与条件,市场时机如何,投资者接受不接受,好像也很少有人考虑。而且在市值配售的环境下,主承销商一般没什么包销风险,跌破了发行价也只是面子上有点难看罢了。因此,他们往往愿意发行价定高一点,多收点承销费,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动力去盯紧上市公司调控上市前利润的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以较高的价格水平发行新股,上市公司可以轻易融到大量资金。钱多了未必就是好事,有些上市公司就拿着钱乱投项目,要不就到处去委托理财,或者搁在银行闲着。由于预期一次能融到的资金规模巨大,有些公司还会想办法拼凑项目、编造报表,一次上市圈到的资金,就够他们挥霍好久。
笔者以为,如果能够对发行机制进行改革,让发行市盈率水平再多降一点,对市场会更有好处。其中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发行后的公司每股净资产中,来自公众股东的投入比例可以相对低一点,投资者也可以获得更多回报。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一次融入的资金规模小,这部分来之不易的资金得到善用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如果与此相配套,对再融资规则也进行改革,可能还有进一步的效果。假如能通过系列改革,把上市公司的一次融入巨资,改成小额多笔的融资方式,对于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也颇有意义。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在一个有效的多次博弈环境下,交易双方会比较容易达到诚信、交易费用较低的状态。上市公司如果必须要通过多次融资才能够满足其持续发展需要,自然会考虑诚信对待投资者,注重给他们的回报,否则其后续融资计划将无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