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新网8月20日电 新上市的苏泊尔一不留神创了个记录,12.21元的发行价成了其上市首日的最高位,几乎所有认购者都全线被套,这也是1996年以来的头一遭。除此之外,今年还有20多家新股跌破发行价,合计占今年上市新股总数的近30%。
证券时报今天载文指出,这个比例确实相当惊人。一只股票跌破发行价,可能还是偶然现象,要从市场和公司去找原因。如此多的新股纷纷走软,就有必要从发行制度的角度来探究一番了。
在现行制度下,发行价并不是经过充分市场询价后得出的结果。按照目前市场上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在20倍以下、18倍左右。好公司也好,普通公司也罢,发行价大概都是以差不多的市盈率倍数乘以上一年的每股盈利。事实上,新股发行后按总股本摊薄后的市盈率会更高,再考虑到在IPO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通常倾向,实际市盈率还得往上走。
要是在以前也就罢了,反正股票不愁发不出去。可眼下“新股不败”神话已经成为历史,深沪股市不断下跌,平均市盈率也只剩下了20多倍,发行市盈率再居高不下,出现跌破发行价的现象也就不稀奇了。
文章认为,如果能够对发行机制进行改革,让发行市盈率水平再多降一点,对市场会更有好处。其中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发行后的公司每股净资产中,来自公众股东的投入比例可以相对低一点,投资者也可以获得更多回报。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一次融入的资金规模小,这部分来之不易的资金得到善用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如果与此相配套,对再融资规则也进行改革,可能还有进一步的效果。假如能通过系列改革,把上市公司的一次融入巨资,改成小额多笔的融资方式,对于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也颇有意义。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在一个有效的多次博弈环境下,交易双方会比较容易达到诚信、交易费用较低的状态。上市公司如果必须要通过多次融资才能够满足其持续发展需要,自然会考虑诚信对待投资者,注重给他们的回报,否则其后续融资计划将无从完成。(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