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重庆报道
一场200年一遇、局部地区5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让位于三峡大坝上游的川渝大地民众损失惨重。
据新华社消息,截至10日11时,四川在暴雨洪灾中的死亡人数已突破百人,达到106人,另有25人失踪。据初步统计,四川有12个市州、44个县、595万人受灾,因灾倒塌房屋6.7万间,农作物受灾376.5万亩,绝收82.7万亩。
而重庆市救灾办透露,截至10日上午11时,在暴雨中丧生的人数增至75人,失踪人数为25人,伤病人数增至2513人。有23个区县市、451个乡镇、563万余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8.65万人。目前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9.31亿人民币。
位于重庆北部的小县城——开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新数字显示,该县55个乡镇1041个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损失,受灾面达100%,受灾人口高达83多万人,其中60人死亡,12人下落不明,554人受伤。
去年“12·23”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34人死亡的伤痛还未泯灭,洪水又再次给人们带来悲怆。
大灾之后有大疫?
洪水退后,灾后重建家园工作又迫在眉睫。9月7日下午,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卢纯在重庆市副市长陈光国的陪同下,到开县的几个受灾点查看,却遭到了老百姓的围困。群情激愤的老百姓向他们反映:“灾后至今还没有一名县干部前去看望我们,了解我们的生活情况。我们的家中至今水、电、气都不通,粮食没有了,正常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对此,陈光国对开县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不管老百姓说的对不对,现在受灾这么严重,群众肯定会有情绪,我们的干部要下到一线,不要怕群众提意见,要对群众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高度重视。他们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给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实际困难。对没有水电的地方,县里要尽快组织,尽快供水、供电。因为管线问题不能供水的地方,要用消防车和洒水车,给老百姓挨家挨户送水。而且,县政府要连夜组织人员给受灾的群众每家每户送去米、面、油,使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能够解决,让老百姓感觉到政府的温暖。这样才有利下一步救灾工作的开展。”
当天晚上,开县老县城的受灾群众就收到了县政府派人送的米、面、油。一些没有水、电的地方已经通上了电。开县老百姓日常生活恢复正常。
重庆市移民局局长刘福银则称:“一般来说,大灾之后有大疫。大街上堆积的垃圾,很容易滋生病菌,所以要尽快组织环卫部门连夜组织人员清理垃圾,对路面进行清洗;同时医务人员要对城区进行消毒处理,向老百姓发放一些消毒药品,并将用于救灾用的帐篷、棉絮、棉大衣发放下去。”
与此同时,重庆市和四川省爱卫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城乡卫生突击活动,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重庆市和四川省政府要求,各地要针对灾后环境污染、蚊蝇孳生加快,容易传播疾病的特点,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彻底清除积存垃圾,治理“四害”栖息、孳生场所,消除卫生死角,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条件。各地特别是洪涝地区,要坚持环境治理与药物杀灭相结合的整治方针,开展以灭鼠、灭蝇为重点的活动。各灾区卫生部门要认真搞好食品、饮料生产销售单位、公共场所、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室内外环境消毒和农村饮用水源的消毒工作。这样确保灾后没有大疫的发生。
移民工作应提前启动
“灾难骤然而至,使本来就十分繁重的移民任务变得更为艰巨。”开县县委书记蒋又一说。
“洪灾过后,很多个体工商户到县委县政府里来上访。他们反映,一场大水,使本来有百万元家产或十万家产的商户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有的甚至还成了负资产,真是‘忽如一夜洪水来,一下回到解放前’。”
在开县“9·4”特大洪灾的情况汇报会上,记者得知,洪灾过后,开县城乡有5000余家在城区、街道、场镇摆摊设店的个体私营业主被淹,有的小商品被洪水卷走,家用电器、大小车辆等被水浸泡后变质报废,损失惨重。开县旧县城在洪灾中全部受淹,最大水深达11米,房屋被淹直接形成危房8.2万平方米,垮塌2.1万平方米;8.7万人损失惨重,造成近1万人无家可归。
开县有关领导对这样的状况很感忧虑,虽然开县老县城位于三峡四期水位线下,按原计划要到2007年完成移民搬迁工作,可是在水灾过后,如果在灾后原址重建家园,就是重复浪费,他们提出能否向国家申请提前支付移民款,将三峡移民工作提前,把最大的难关渡过去。
目前,三峡一期、二期水位以下的移民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三期、四期水位移民工作也即将启动,身为移民大县的开县遭到这样的重大灾害,三峡办有责任帮助重庆的受灾移民解决困难。三峡建委会办公室主任卢纯也认为,移民搬迁工作应该提前启动起来。但如果移民工作不启动起来,受灾的移民只能算是准移民,就不能享受国家的移民政策,无法领到移民款。
对于移民工作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提前启动的时机。但开县新县城尚未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却可能会使这个机缘化为泡影。重庆移民局局长刘福银称:“开县新城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有点慢,规划也做得不够,应该加快新城的配套建设工作,使移民工作能够尽快启动起来。”
对于卢纯和重庆市副市长陈光国等人的建议,蒋又一称:“目前,开县县委、县政府要做好移民攻坚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搬迁力度。目前,县政府不少机关部门已经搬迁到新城,不少机关干部也在新城安置了房屋。”
卢纯同时提醒重庆市和开县的领导:“重庆市应该对移民工作怎么解决,有个初步的意见,并尽快上报三峡办。但与此同时,开县不要坐等国家的援助,要自发地组织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重庆和开县为此所做的努力是,“目前开县应该将已经从老县城搬迁到新县城的县政府机关部门的房屋统管起来,让房屋垮塌的老百姓住进去,解决他们住的问题。”
为此,开县政府想方设法腾空老县城部分闲置住房,将这些住房作为灾民的住宿地。此外,政府还动员灾区群众到亲朋好友家中暂时租房居住,由县政府解决房租。目前,灾区水、电、气和通讯、交通、电视信号已基本恢复。
同时,重庆市和开县也正在考虑解决受灾移民89211人灾后搬迁安置中过渡期内的生产生活补助补贴资金。
事关三峡蓄水
洪灾过后,三峡蓄水后的防洪问题成为亟待审视的重点。据新华社报道,9月2日以来,长江上游、江汉中上游普降大到暴雨,长江上游出现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卢纯说:“现在三峡水位才只有136米,发生特大洪灾以后,开县小江的水就排不出去,造成这么大的灾难。如果三峡蓄水到了175米以后,怎么办?如果再发生5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开县又怎么办?”
这次特大水灾,开县县城所在地的水位飙升至171.5米,就已经将开县的老县城淹了差不多。而目前开县的新县城海拔只有180米以上,如果三峡蓄水到175米水位,再遭遇特大洪灾,新城也很难保。未来,开县要重新考虑防洪体系问题,从长远考虑问题,提高防洪标准。
重庆移民局的赵刚则称,此次洪水过后,是否应该重新考虑在开县澎溪河流域建立的消落带。据了解,三峡工程完工后,为了保证发电需要,三峡库区冬季正常蓄水水位为175米,而夏季为了防洪,水位降至145米。这期间30米水位落差而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在消落带上很容易产生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县准备建一个大坝。但是现在看来,即使搬到新城,建这个大坝也是有危险的。
开县的官员于是请求重新考虑开县新址城市的防洪体系问题。开县的官员称:“开县县城移民包干核算城市防洪与沟渠整治经费仅158万元,到目前为止,仅开县防洪体系中的中吉组团就已经投入资金1275万元,仅完成建设任务的六分之一,尚缺资金5100万元。”因此,要求重新追加防洪资金,对开县的防洪体系进行重建。
其实,卢纯和刘福银等人提出的这个问题不仅是在开县,也直接追问整个长江上游的地方政府。在此次特大洪灾中,四川达州被洪水围困,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岛。重庆和四川其他不少地区也受到了水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在三峡蓄水到175米水位后,各个地方政府的防洪体系能否再应对一场特大洪灾?
重庆市有关官员也称,川渝地区本身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大灾之后更要防止地质灾害问题。开县的有关官员称,洪灾过程中,仅新城迁建区就有21处地质灾害。洪灾中死亡的人员基本上是因为山体滑坡造成的。因此,他们请求重庆市有关部门应急处理地质灾害问题,确保移民生命财产安全。
9月9日,重庆市气象台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显示,未来三天,开县、北碚、合川、渝北、璧山、万州、梁平、忠县、云阳等9区县较易发生滑坡,山体滑坡可能发生的等级均为3级。气象专家特别提醒相关区县,要继续加强对病险水库、塘坝的护卫,密切关注地质滑坡灾害。
而在三峡蓄水之后,川渝地区能否解决地质灾害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