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9月28日,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一个小范围的高层服务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服务经济专家30余人把服务业的发展上升到实现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高度上。这一话题也被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问题论坛”的首届主题。
在各地激情投入重化工业的时刻,服务业提速的声音鹊起。
本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今年年底,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的政策措施将出台。目前相关政策措施的初稿已出来,并在紧锣密鼓地调研中。其政策将涉及服务业扩大开放领域、打破服务业垄断、放开服务业价格、培养服务业人才等内容。
“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和开放重点将是服务业。”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说,“金融业、电信业、铁路运输、教育、卫生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包括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培养多元化的竞争主体、降低服务业价格、打破行政垄断等,都将释放出发展的潜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最近也表示,目前,中国各地的服务业已经走到从体制、机制创新寻求突破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其提速,发改委正在拟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其向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服务业新政酝酿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发改委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发改委目前已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财贸所、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正在进行服务业方面的课题研究。“一些课题已递交到了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一位参与调研的人士对记者说。
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朱明春也在研讨会上表示,最近,专门研究服务业的会议多起来,“我感到特别兴奋,并希望讨论越深入、越具体越好”。他希望下一步,研究能从笼统地讲对策细化到为教育、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对策。朱明春言谈中流露出对今年推出服务业政策办法的急迫心情。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位高层人士曾向中央写信建议尽快发展服务业,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对服务业的关注不够。此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批示,目前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牵头、14个司局和研究机构参与的服务业政策研究小组,对服务业做战略研究。
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服务室任旺兵主任告诉记者,“8月以来,我们一直在浙江、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进行调研,对我国区域服务业综合发展实力进行评价”。据悉,该服务室已先后拿出了《第三产业发展布局与预测》、《我国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服务业国际比较研究》三个相关课题,对中国服务业下一步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部和国务院研究室、华南师范大学等机构也相继完成了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委托的相关课题。社科院财贸所已将“服务经济”确定为全所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并在今年5月推出《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的报告。
而受发改委委托,社科院财贸所原所长江小涓牵头的“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体制政策保障》的一个课题也已对服务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政府宏观和结构政策的着力点需要有所调整……在结构政策上,将促进服务业发展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江小涓认为目前“提速”的条件已经成熟,“服务业能否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经济的增长速度。”
江小涓建议:“要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除个别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都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改革措施,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要特别强调允许进入和允许竞争并重,即准许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本行业,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限于原有国有企业、分拆之后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利于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对一些短期内完全放开有难度的行业,要尽快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上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江小涓建议,在一些相关行业中加快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服务标准的制定。另外,江小涓还认为服务业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扩大开放的领域不仅包括金融、保险、贸易、零售商业等外资已经进入较多的行业,而且包括通讯、会展、旅游、专业商务服务等以往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
服务业上升的阻力
尽管许多学者承认未来服务业蕴涵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但对未来服务业能否大幅度提升产生分歧。有的学者表示,前景并不很乐观。
任旺兵表示,中国工业比重远高于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工业比重,是导致服务业比重与发展水平“错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长期以来是‘重工轻商’的思维”,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与现阶段工业规模的急剧扩张相关。“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服务业比重保持快速上升的产业环境还未形成”。
任旺兵课题研究显示,服务业近期大幅上升阻力在于:一是我国目前还是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中心地之一;二是我国工业对服务业的支撑度还不高;三是从服务业行业发展的国际变化趋势看,金融保险不动产、工商服务业比重偏低是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商贸餐饮业的比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杨伟民对“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服务业”的产业转移模式提出质疑。他认为,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已被全球化和信息化打破了。“建立在高能耗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已发出预警信号。缺水、缺电、缺油,维持更高的GDP增长,显然资源约束已经非常严峻”,杨建议,要改变“没有工业化,服务业就发展不起来”的旧观念,“印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0年-2003年,印度的工业增长变化不大,但其服务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0%,而中国则恰恰相反。”
另外,许多专家表示,在研究服务业上面临数据困惑。社科院财贸所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宋则说,数据、信息、指标等缺失、虚假、混乱,不全不准不及时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影响到经济效率、准确监测和科学决策。对这一问题,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前不久在烟台调研内外贸问题时说:“胸中无数胆子壮、情况不明决心大”的现象随处可见,阻碍科学决策。
寻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记者采访中,许多专家都对一些官员盲目追求重化工业比率感到忧虑。“劳动力大量过剩,土地能源等资源紧张,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发展服务业上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杨伟民司长表示。
宏观经济调控的压力已使许多专家学者将眼光移向服务业,把其视为吸纳大量就业、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江小涓表示,服务业能否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她建议,政府应适当出台扶持政策,运用国债、信贷、税收优惠,对一些吸纳就业能力强、从业人员投资能力弱的小型服务企业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在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支持。宋则建议,下一步应尽快改变阻碍流通等服务领域的条块分割体制和政策,通过制度创新降低进入与退出壁垒。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今年年底,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的政策措施将出台。目前相关政策措施的初稿已出来,并在紧锣密鼓地调研中。而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朱明春表示,将出台的政策措施已经包括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规范服务业行为等方面的措施。
而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珠海举行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将在金融政策上大力支持和配合国内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周小川表示,中国的服务业贸易也是在逐渐走向开放。在中国,服务业开放的一个重点是金融业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