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记者观察
取经班加罗尔
IT产业一直是公众印象里中印间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然而当软件世界第一的印度与硬件世界第一的中国合作时,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
如果说唐玄奘当年西天取经是为了宗教佛法,现在每天从中国前来印度“取经”的人也为数不少,而其中许多人的目的地就是班加罗尔。中国领导人曾多次访问过这个美丽的城市。正是在这里诞生了“软件世界第一与硬件世界第一合作”的想法。
印度的硅谷
东方航空公司每周有2次航班(11月份已增加到3班)从上海飞来新德里,乘客中常常有前往班加罗尔接受技术培训的年轻中国软件工程师。作为世界有名的软件之都,班市不但吸引了来自中国的短期培训学习人员,华为、中兴等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已经在这里开展研发和商务活动。
班加罗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一南一北两个高科技区遥相呼应,吸引了上千家软件企业,它们构成了班加罗尔的脊梁。由于来这里做生意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班城的宾馆接待能力显得有些不足,直接导致了这里是全印度住宿最昂贵的城市之一。虽然有许多立交桥正在兴建中,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显然与实际需要还有差距。
作为印度卡纳塔卡邦首府,班加罗尔虽然只有500万的人口,但上缴个人所得税在印度的城市中却名列第二(第一位的孟买有1800万人口)。早在1988年,班加罗尔就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球十大高科技城市之一。在班市的高科技园区里,通用、微软、IBM、甲骨文、德州仪器等国际知名品牌挨肩接踵,印度本地的著名软件企业INFOSYS、WIPRO和TATA咨询公司等雄踞一方,让人深切感到其雄厚的实力。
2003年度,印度软件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5亿美元,这其中班加罗尔的贡献超过30%,真正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印度政府计划到2010年左右软件业总值达到1000亿美元,出口超过500亿美元,那时的班加罗尔将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2004年7月,班市所在的卡邦科技部长宣布,在班加罗尔工作的技术工人数量达到16万,直逼美国硅谷所在的加州圣克拉拉县。
全球有5000家软件开发公司,被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分为一至五个等级,五等为最高。目前全世界大约有75家资质为五等的软件研发企业,其中有45个在印度,而这其中又有将近30个在班加罗尔。卡邦科技部前副部长库尔卡尼先生对记者表示,过去4年中平均每周有一个公司来班加罗尔注册,这个速度在印度是独一无二的。
在班市软件园区短短1.5公里的核心区内集中了4万5千个外包工作机会,仅在通用电器公司的印度研发中心内就有1800名博士在从事软件研究开发工作。
兴起的秘诀
“班加罗尔的成功,我主要归结为三点,环境、教育和政府投入,当然还与我们辛勤努力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前卡纳塔卡邦科技部副部长库尔卡尼先生这样认为。库尔卡尼先生担任了近20年的政府公务员,去年“下海”担任了“B2K咨询服务公司”主席兼总经理,为通用电器、IBM等公司提供咨询。
上世纪50年代初印度刚刚独立之际,尼赫鲁政府为选定印度的高科技发展基地颇费了一番苦心。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定了气候、环境条件良好的班加罗尔作为首选城市。正是从50年代开始,印度负责火箭和卫星空间研究的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印度科学研究组织、国家航空实验室、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公司等一批国字头的高科技研究机构在班加罗尔扎根,形成了以空间技术、电器和通讯设备、飞机制造、机床、汽车等产业为龙头的一批产业,逐步奠定了班市雄厚的科研基础。
“教育是班加罗尔或者说是卡纳塔卡邦的又一个强项,”库尔卡尼介绍说。卡邦从70年代开始进行教育改革,目前是印度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邦之一。目前,卡邦共有工程学院125所,在数量上占印度的第一位,而这一数字是美国工程学院数量的一半。班加罗尔还云集了印度的许多名牌大学,例如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国家高级研究学院和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这些都为软件业和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有上述条件,班加罗尔从8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了国际软件和高科技公司的注意力。1987年开始,德州仪器开始在班市开展外包业务,1991年,国际商用机器IBM进驻班加罗尔,之后的通用电器在此设立研发中心,这标志着班加罗尔作为高科技之都的“第一桶金”,也正式开始了其蓬勃发展的历程。说到这里,库尔卡尼先生通过一个例子引出了政府投入的话题。
“当时班市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最后一英里障碍’,即所有管道都铺设好了,如果只有最后一英里没有通,整个系统就无法工作。当时对于软件公司来说,这个‘最后一英里障碍’就是数据传输问题。”库介绍说。
为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政府于1991年成立了印度软件技术园,班市的分部于1992年挂牌。该组织隶属印度信息技术部,其班加罗尔分部的主要成就,就是投资兴建了可高速传输数据的微波通讯网络SOFTNET。
“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至少满足了10年内软件企业的发展需求,这也为后来班市能够不断吸引其他著名企业前来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政府还提供了完全免税进口硬件和软件、到2010年前为止免除公司所得税(最高比例达90%)、允许设立100%外资独资公司、购买国内资本货物时免除消费税、对所交纳的中央营业税进行退税等优惠政策措施。
今天,班加罗尔的发展遇到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从印度国内看,海德拉巴、普内、新德里甚至加尔各答等城市都在急起直追,凭借自身优势打造本地的信息通讯技术产业。从国际上看,前有美国“硅谷”领先,后有一大批新兴国家在追赶。
面对竞争,班加罗尔人虽有压力,但并不担心。一位当地著名软件公司的总裁表示,班加罗尔近20年来的发展已积累了许多经验,今后在吸引国际投资、人才和项目方面仍具有相当优势,“当其他地区和国家以班加罗尔为目标时,我们在向着世界领先的目标迈进。”
印度剪影
即使同属东方,山水相连,印度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度。许多第一次踏上印度土地的中国人,脑海中带来的往往是《大篷车》、《流浪者》、泰戈尔,能跟得上“形势”的可能还知道印度“硅谷”。
谚语有云“盲人摸象”,用它来形容对印度的认识再恰当不过。
“盲人摸象”识印度
住在大都市五星级饭店里看到的是一个印度,在去往佛祖顿悟那棵菩提树的路上见到的数百名沿路乞讨者又是一个印度;在班加罗尔的“硅谷”看到的是一个印度,在拉贾斯坦偏远地区农民要步行10公里取回一坛水的也是印度。
战略学者张召忠初次访印惊诧于此地软件、IT业繁荣而五星级酒店却没有因特网连接;文人余秋雨当了一回交通与卫生“检查员”,对“时光倒流”式的经历感慨颇多;作家韩少功则像一位优秀的摄影师,记录下公共汽车顶盖上迎风前行人们的微笑一瞬间,并由此感悟出印度式乐由天命的生活哲学。
无论你来这里几天、几个月或几年,临走的时候你或者非常喜欢这个国家,或者截然相反,印度都几乎容不得你不留下强烈感受。
“传染性”的摇头
无论你来印度时间的长短,对印度式的用摇头表示肯定一定过目不忘。
作印度式摇头时,好像脑袋中间有一个圆心,整个头部像钟摆一样以之为中心在一个平面内左右运动,频率为每秒2-3次。这时候脸部不能左右转动,否则就成了“拨浪鼓”;肩部基本不动,仅作微微的协调配合(如果肩部动作比较夸张,那可能是两位女士要吵架的前奏);一只手(往往不用双手)掌心朝前,配合以左右翻动;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口中还要“念念有词”,一般是印地语的hangji或者简称hang,如果要表示大加赞同或者结束谈话,则要用著名的tekke。
印度式的摇头表示肯定、赞同的意思,似乎还有一点点洋洋自得。男士摇头的动作不那么明显。女士摇头的动作通常做得比较充分,头部要来回动二三下,颇有点像新疆舞蹈中类似的著名动作,如果加上尖尖的下巴,鲜艳的沙丽,间或秋波一轮,真想冲口而出“这才是印度”!印度式的摇头还具有“传染性”。来的时间久了,与印度人说话有时不知不觉也会摇起头来。
“模糊化”的时间
在印度,如果与人约好见面,到约定时间客人不来,你会怎么办呢?短期的中国游客或者刚来印不久的,会虔诚地等在那里;稍微有点经验的直接晚半小时至一小时到达,说不定就是这样也还要再等对方一会;如果是“老印度”或者是印度人自己,则干脆先回家睡一觉或者到附近逛逛商场。
印度人不守时是出了名的。一位留学生刚来印度时,所分配的宿舍中原来的学生未搬走,并“答应”第二天搬,当时这位留学生信以为真,结果是两个星期以后他还在四处“打游击”,遂彻底绝望,另找了一间宿舍。此生后来总结出了一个方程组:5分钟=半小时;10分钟=1小时;1小时=1下午;明天=永远。
时间观念之于印度人,像殖民文化,是舶来品。印度朋友的解释是,有些情况下准时到达虽有困难,但为了不驳朋友的“面子”,先答应下来,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一味地责怪没有用,生活的节奏在这里发生了时间上的全面“错位”。凡去政府部门办事的人都有这个经验:那里一天办公最有效、最容易找到人的时候是上午10点至11点这一个小时之间。印度政府按规定9点上班,但9点30分去找人还嫌太早,11点是喝茶的时候,所以最好是在此之前。下午3点至4点也可以找到人,但有不少部门(如办理签证)下午却不对外办公。
有点难的印式英语
印度号称是一个英语国家。这里有2亿人能讲英语,高等教育的教材,无论是科学、医学、法律、经济还是管理,全部以英语为媒介,中小学校不少也用英语授课。独立之后的印度确定英语为官方语言,反映了其独立运动的先驱们甚是有长远眼光。
的确,英语已经成为将这个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国家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之一。北方的旁遮普人到南部的泰米尔纳德,或者东北邦的人到了古吉拉特,不讲英语是无法与当地人交流的。另外,据说印度软件业发达主要是因为其工程师都是从小讲英语的,用英语思维,所以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尽管如此,印度至今仍不被承认为第一语言是英语的国家,其学生到美加澳留学必须参加托福或者雅斯考试。在国内自认为英语比较好的甚至是英语专业的人才,到了印度前半年接不了电话也是正常的事。
别以为只有中国人听有口音的英语有困难。据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次到南亚来访问,当被访国总理用英语发表完讲话以后,撒切尔夫人低声问在座的英国大使:“他刚才讲的是什么?”
敢向世界执教鞭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元的文明。印度的文明不仅限于印度国内,在南亚其他国家、东亚以及东南亚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印度人普遍有一个自豪的看法,就是印度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总在一些方面可以给其他国家“上上课”。美国著名南亚问题学者、布鲁金斯学会的科恩教授在他的《印度:崛起的大国》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比方说,印度的职业外交官对本国的文官体制有着超乎寻常的优越感,认为印度是泱泱大国,在谈判桌上总觉得自己了解的情况多,可以通过“智慧”战胜对手。这让不少外来人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及感慨,“就这样的发展水平,印度人怎么还这样傲气呢?”
印度的绝对GDP大约5000亿美元,与荷兰大体相当,而人均则不到500美元,是中国的一半。但印度人更喜欢“购买力平价”法(PPP),这样一算下来印度的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五强,以此预测,印度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晋身三甲,直逼美中,不让欧日。
年初有一条消息,卢比对美元的比价在不断上升,报道称“这个好消息表明印度经济势头强劲”。初来印度的朋友不解地问:“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会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进口换汇减少,这怎么可能是好消息呢?如果货币升值表明经济运行良好,中国去年也就不必顶住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了,干脆一升了之,岂不皆大欢喜?”
今年印度大选前,印度的领导人凿凿有声地提出到2020年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发展目标。前副总理阿德瓦尼在一次竞选活动中甚至宣称,“印度已进入发达社会”。
对此,不少来印度的国人感慨,今天的中国与印度,一个精气内敛,藏锋守拙,展现出雍容气度;一个张扬外露,广为宣传,生怕人深闺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