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田擎和蒋征的2005年要比很多人早到一个月。作为华夏成长、华夏大盘精选的基金经理,他们已经在计划2005年的投资策略了。
中信基金副总经理丁楹则比较看重经济内在动因以及影响经济变化的政策因素。
嘉实基金窦玉明副总经理有很多想法,虽然没有再继续负责具体的基金投资,一问起投资策略,窦玉明仍然侃侃而谈。
而作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封闭式基金基金经理,长盛基金的许彤言语精准,背后却是封闭式基金一波发飙正炙的行情。
到会基金精英背后的基金规模超过800亿。台下记者频频发问,台上却镇定自若、游刃有余……
作为已经占据目前市场流通盘超过20%以上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对基金最关注的无非是“下一步怎么办?”所以话题理所当然从年底行情开始。
预测2005
手握120亿的中信经典配置基金,丁楹被要求第一个发言“抛砖引玉”。
“我们这段时间也是在为明年的行情做一些考虑。首先,我觉得还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谈。”丁楹说道,
“首先就是加息。对于10月29号加息,我们的判断是,这意味着未来整个调控将逐步从行政性手段为主,转化为更多采用以市场手段为主。而从行业的角度来讲的话,未来的一个走向会拓宽部分瓶颈行业。就是说对瓶颈行业的投资,在2005年会得到政府的支持。而各个行业都会因此形成相对均衡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的判断,我们认为2005年仍然会保持比较高的速度,GDP会在8.5%的范围之内。而对投资消费进出口情况,我们保持一个相对乐观的判断。”
丁楹在谈及对新的一年政策的考虑时,谈到了需要警惕滞胀。
丁楹同样提醒要警惕贸易上的争端。
“我们对新的一年资金供给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丁楹说道,“尤其是从9月27号以后,利好消息不断。大家对调整利率怎么看?可能大多数人的观点是负面的,但是我们判断利率调整,更多的是从行政性的手段转化为市场的手段。对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建材行业,目前整个建材行业都比较规范了,加息对这个行业里面的龙头企业的长期作用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从这些因素来看,其实加息对经济也不一定是一个负面的因素。”
丁楹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很多人预期未来半年之内是不是人民币会升值,那我们判断是相对谨慎一点。这个因素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比较大,我们相对谨慎一点是有必要的。昨天看农业银行的报道说年底的时候会放松贷款的限制,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我觉得应该说是政策暖风频吹”。
与丁楹的宏观分析不同,许彤则注重具体操作层面上的分析。他说:“实际上单纯年底行情而言,这是一个小的时间段,很多宏观的因素还不会作用到现在。现在市场的方向不是很明朗,关键是股权分置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考虑到年底的一些资金的偏紧,甚至出现券商委托资金的撤出等利空。另外,就是市场参与的程度和盈利的效益还不足。”
基于对上述因素的考虑,许彤认为年底之前大盘更倾向于箱体运作的态势。
田擎显然更看重未来的一个月,他认为今年的总结就是明年的预期。“经过我们长期的经验总结,从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就已经开始第二年的行情,所以,12月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田擎说:“我个人还是对年底比较乐观。政策方面的预期都是比较乐观的,而资金面上,我一直觉得缺的是信心。”
同为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蒋征建议更应该观察的是投资者的行为。“主要是投资者行为上的博弈主导了市场的下一步发展。我预期年底的这一段行情应该是很平稳的。”蒋征说到。
股权分置:个个击破Vs.一举拿下
要机构投资者谈未来行情,股权分置问题是他们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基金的看法同样如此。
“股权分置问题大家谈的时间也比较长了,这是我们市场最根本性的问题。我发现大家似乎完全把它当作一个补偿性政策来考虑了,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只会在个别的公司出现。要整体去做一个补偿性措施的话,我觉得操作起来比较难,也比较复杂。会涉及到各个阶层、各种利益,总的说来平衡起来比较难。”丁楹讲出了目前股权分置解决的现状。
他建议从个案入手。“这个问题要全面解决的话非常复杂。我个人的建议,期望政府能考虑从民营企业先做起来。”丁楹说道,“我接触一些民营企业,应该说也是很好的企业,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的股东也愿意让利一部分给流通股东。我认为,他们可以按照一个比较规范的手段来运作。目前,有关股权分置问题解决的政策基础正在往前一步一步推进,虽然只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前走了一小步,但中国的改革就是在这种渐进式地前进中逐渐完善起来的。”
窦玉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看法更多的是大方向上的建议,他说:“在我看来,在股权分置问题上,利益的双方很难达成一致。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利益共同点,实际上也找不到利益共同点。我认为最后出台的可能是一个妥协的解决方案,而且我建议最好是统一原则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我不赞成各做各的,这里面容易产生暗箱操作。”
窦玉明建议尽快地推出股权分置解决方案,而且越早越好。他说:“哪怕出来的不是很令人满意的方案也要做。我自己感觉时机越来越成熟,因为投资人越来越忍受不了这种煎熬了。过去是谁要一说减持的话,市场上的人都会骂他。但现在却是投资人自己出来说:‘你减持吧!’市场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方案出台的时间就不会太久了。”
回应投资“同质化”
基金投资同质化问题是很多媒体和市场人士讨论最多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是抱着质疑基金投资管理能力的态度提出的。
原因很简单,很多上市公司一公布报表,流通股东的排名上满是这个或那个基金的名字。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难道基金是在“抱团取暖”,或者是基金在“哄抬物价”?
第一次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中信基金的丁楹。
“我觉得同质化这种现象是存在的。那么为什么会同质化呢?基金从资金性质的角度讲,应该说属于同一个群落的。任何一个群落都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做事的方法。所以基金作为一个整体而言,他的投资目标、投资理念基本都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筛选,能够进到我们的股票池的可能有三百只股票。能够进来的股票,本身就是稀缺的,而能够进入核心股票池的则更是有限。从这个角度讲,基金这种同质化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我觉得这种同质化不仅现在存在,以后还会长期存在。”
丁楹进一步指出:“我认为,资本市场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扶持好的企业,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增长。我们基金也是如此。现在这种同质化现象可能只占到50%,将来可能会占到80%。当然,虽然说这种同质化的现象从基本面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不是说同质化就是好的。因为中国股票市场毕竟还是太小,好的股票还是太少。从目前来看,包括社保资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都要进入这个市场,但是好的公司进入股市的速度似乎还没有跟上。这就造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也是造成基金同质化现象出现的一个很无奈的事实。”
面对同质化的质疑,窦玉明则认为:“同质化现象是一种必然。很多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而且以后也会一直这样走下去。我个人认为不用担心好的股票不多。因为,中国可以上市的好公司太多了,现在在外面排队的宝钢、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一大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