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全世界的全球化受挫者,联合起来!”--全球化的天花板,是后发展国家商界领袖的共同难题。《中国企业家》杂志邀请亚洲、拉美国家数十位商界巨头,会聚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与500名中国本土企业领袖共同探讨商业与环境难题。搜狐财经媒体联盟现场连线报道。下面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先生的精彩观点。
各位嘉宾,我拿的这个非常厚的不是讲稿,是我来准备讲的资料,说明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我想讲什么呢?首先,这个题目没有起好,但是在来了之后想到了,我的题目叫全球化的天花板,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八十年代企业家的天花板,所谓八十年代企业家就是相当于我们在八十年代厮杀出来到现在,我们从刚才看到2004年,25位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我简单统计了一下,基本上八十年代厮杀到现在企业家占的位置是15位,基本上60%是八十年代的企业家,他们占主导的,我相信明年和后年的基本比例是不会变。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他们在未来五年之内,他们比例迅速减少,觉得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幸事,因为他们也遇到了天花板,而且天花板是不可逾越的。
这是我这两年思索的一个问题,我想为什么呢?从人的年龄来说,八十年代企业家年龄偏大,说他们一定会被九十年代企业家所取代的。所以,我们公司专门做了一个统计,为了验证我这种感觉,我说你们给做一个统计吧。这个统计基本上根据三个方面的数据,一个是CCTV99年开始每年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这样一个评选人物统计表。第二个是福布斯做了中国首富每年前二十名的统计表。当然,还有一个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人物历年来的统计表。统计有几个数字,第一个数字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认为八十年代企业家和九十年代企业家平均年龄来讲应该大十岁。李动生年龄是小的,我是第二小的,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很明显年龄比我大。但即使我是属于年龄偏小的,我也53岁了。
但是,我们这个统计数字出来非常有意思,就是在唱主旋律人的平均年龄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大。统计八十年代的平均年龄才50.2岁,按照这个里我是超过个平均年龄的。九十年代不是像我想的那么小,就是之间差5岁,这两代企业家年龄差的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我的结论没有因此而改变,劣势这么明显。因为我认为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区别,即使年龄差别不是很大,它的差别主要不在年龄上,在什么上呢?我们再给一个统计数字,就是学历,我们看看把这几个加在一块,一共是68个人,有的是重复的,首富榜上有他,CCTV上也有他等等。
重复的就不再统计,一共是68位人。40个人是八十年代出生的,28个是九十年代出生的,很明显八十年代占主导。再看学历上,八十年代硕士以上占26%,大专、大学学历46%,这个很有意思,下面这个就是说没有受过大专教育的,中学,甚至是小学的是28%。我们八十年代虽然年龄不是很偏大,才平均50.2岁,但是30%没有受过大专教育。当然,这个是属于特例,比如像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成了世界首富。但是,可以看到我们受教育相当程度是偏低的。
再看九十年代出生的,硕士以上占了54%,大学占了42%,没有受过大专教育是4%。所以,受学校专业训练差异已经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八十年代基本属于摸爬滚打,自学成才,即使你受过大学教育,受的也不是专业训练,也不是学经济管理的,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比如我是学土木工程的,所以搞这种企业是和这个一点不拉边的。
很明显,专门训练上,八十年代很多老知识,老经验,老做法,到了九十年代,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很明显不适应,很明显跟不上,尤其对待新生事物。就是八十年代的企业家,他们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但是他们普遍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过来的,他们就是这种双重性非常明显,一方面寄希望于改革给他们创造天地,一方面他们身上又是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这种色彩,这方面是非常明显的。
( 责任编辑:飞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