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全世界的全球化受挫者,联合起来!”--全球化的天花板,是后发展国家商界领袖的共同难题。《中国企业家》杂志邀请亚洲、拉美国家数十位商界巨头,会聚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与500名中国本土企业领袖共同探讨商业与环境难题。搜狐财经媒体联盟现场连线报道。下面是中国经营报刘晓午主持嘉宾对话。
嘉宾: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 胡祖六
中国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 鲁冠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巴曙松
主持人:近来,中央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一再强调,此轮宏观调控并非针对民营企业,但仍有部分人认为,经过调控后,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更恶劣了。各位对此有什么观点?
鲁冠球:国家宏观调控不是在卡民营企业,这个观点我在7月12日温总理主持的“企业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就已表过态。当时,社会上有种说法,认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控制的就是民营企业,是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万向本身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其实在这次宏观调控中是受益了的,如钢铁材价格的回调,使我们的零配件成本下降了许多。当然,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因为产业规模铺得太大,与国家产业政策发生了矛盾,肯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胡祖六:民营企业在这次宏观调控中,确实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包括信贷损失、产业损失和形象损失等等,民营企业付出的调控成本是很大的。这个现象应该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如果其中的相关原因得不到解决的话,这种结果是不利于民营企业今后发展的。
巴曙松:其实,本次宏观调控下民营企业出现的困难有着深刻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本轮中国经济增长中,民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在一些地方,GDP比重甚至达到60%,可以说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直接推动了本轮经济的增长。那么在国家紧缩政策下,势必要受到影响,民营企业也不例外,所以部分项目受到冲击。这是一种必然。
从另一方面看,也存在偶然性。因为本轮经济增长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民营企业开始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这个时候,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第一步,纷纷向重化工业转型。因为民营企业进入的多是资金密集型,建设周期和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如钢铁、石化和汽车等,单靠以前单打独斗、地下融资已经不管用了。这种重化工业产业模式必然需要外界,特别是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因而上半年大量贷款流向了这些民营企业这些项目,形成了一批新建、在建或待建的大型项目。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民营企业为什么成为所谓的宏观调控的“重灾区”,为什么国企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受到影响较小的原因了。因为,本次所调控的这些行业的国企都是老企业,新上大项目少,相反,民营新近介入这类产业,多是新建或在建的项目,所以受到的影响较大。如果民营企业没有过早、过多地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那么国家宏观调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民企、调控和体制的三重反思
主持人:看来,本次宏观调控确实对民营企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但是宏观调控中,民企的地位也确实较为尴尬,能不能谈一谈深层次的原因?
鲁冠球:做企业最难的是抵抗“高利润的诱惑”,资本运作就像喝酒,适量地喝肯定有益健康,但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喝醉,就要出事。
万向集团在上世纪80年代时,做过3次产融结合的尝试,结果都失败了。所以在涉足资本市场方面,民企思想要超前,要认清这是企业发展的规律,但操作上,一定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否则一遇到准入标准提高,信贷收紧,民营企业就会再次受到冲击。
胡祖六:民企受到冲击与本次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有一定的关系。中央政府对本轮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卓有成效的,但我个人对这次宏观调控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有一点看法。因为本次国家宏观调控更多的只是一种数量上的控制,而不是价格上的调控。采取的一些手段带有明显的行政计划的色彩,容易产生一刀切现象,带来一些后遗症,其中民企受到冲击就是突出的一个例子。
相关部门发文,硬性规定对一些产业的准入限制和信贷限制,而并没有动用利率和汇率等市场手段进行市场的调控。这样我们很可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国有大企业的新建项目和一家民营企业的新建项目,都属于调控的一个行业之内,究竟要关掉哪个企业的项目呢?民营企业因为政策资源等因素,这个项目受阻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
如果我们换成用货币政策来对市场的过热产业进行调节,那么可以大大消除这一现象。如提高了贷款利率后,企业所需资金越多,贷款成本就越大,不仅是民营企业轻易不敢上这些重大项目,而且地方政府对这类项目也会三思而行。
巴曙松:为什么民营企业受冲击这么大,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我们去深思,一是民营企业的市场边缘化问题,二是金融制度改革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加以解决,即使没有这次宏观调控,部分民营企业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也是艰辛的、困难的,这次宏观调控只是把民营企业发展难这个矛盾突出了。
主持人:在这次宏观调控后,各方应该做些什么?民企如何面对下一轮宏观调控?
鲁冠球: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总的看,肯定是越来越走向公平公正。但地位不是谁给的,是靠我们努力贡献社会而自然得到的。
民营企业还存在信息不透明,诚信纪录差等短处,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民企不搞好公司的经营管理,即使不出现宏观调控也难有作为。
胡祖六:国家的宏观调控应该有一套客观的评价体系,否则,调控过后,讨论过后,等到下一轮宏观调控到来时,又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又出现一卡就死的现象。即使那个时候民企的市场地位改善了,所受损失变小了,但毋庸置疑的是,调控依然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只是受损主体变化而已。这是我们讨论的要义所在。
巴曙松:我认为在下一轮宏观调来临之前,应该进一步改善民企的市场地位和国民待遇,以利于民企的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已经写入了宪法,不可逆转。我们现在呼吁的是相关措施要出台,切切实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金融体制改革,民企的国民待遇问题。
现在,民营企业的实际市场地位似乎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外资在中国能有的一些待遇,对于中国的民企来讲,还没有实现。即使民企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不应该影响它获得“国民待遇”地位。如果这些措施到位了,制度健全了,宏观调控出台还会促进它们的发展。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