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有调查显示,都市的“负翁”人群已达到34%。是谁制造了这么大一群让银行头疼、社会担忧的“负翁”?对此,作为当事人的“负翁”们和银行都觉得不该是自个儿的事情,自己也是受害者。因为“负翁”们当初向银行贷款进行超前消费的时候,两者是你情我愿的。如今银行在不断追讨贷款的同时,不停谴责借贷者的不讲信用;而房、车面临拍卖窘境的业主也大声喊冤,痛陈自己之所以贷款进行超前消费,完全是因为银行推出的种种诱人条件。在这种令人尴尬的“超前消费”面前,到底谁上了谁的“当”?
■消费者作茧自缚
如果搁置问责一说不管,谁制造了“负翁”?其公正的说法应该是:很大程度上,消费者自己打造的。因为消费者是“负翁”的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哪能产生“负翁”?
超前消费可以说是导致“负翁”剧增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近两年来,IT、金融、高科技行业迅猛发展,许多年轻人在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之后,找到一条获得财富、事业成功的“捷径”,由此产生了一大批“新贵”,超前消费的理念也随即迅速占据“新贵”们的心田,众“新贵”也因此成了车、房的主要消费群。据车管部门的资料显示,年龄25至35岁,在IT、金融、高科技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私车拥有量占南京整个私家车拥有量的60%。
然而,据拍卖、典当行人士介绍,去年以来这里几乎成为年轻一族寻找资金缺口的“第二银行”,把靠拍卖或典当周转的钱用来还车贷、房贷。据说,这种由车贷、房贷促就的超前消费,已引发了不少人走上“穷途末路”,变成“负翁”。上海日前的一项调查正好印证了这一论断,该调查显示,有56%的调查对象认为超前消费最可能让自己成为“负翁”。另外该调查还显示,有15%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可能因为投资失败而成为“负翁”。事实上,银行近年来信贷政策的放宽,促使经营性个人贷款的发放增长迅速。
据了解,广东发展银行南京分行曾创下了一个月发放1000多万个人经营性贷款的纪录。在大规模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经营性贷款也确实成为产生“负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样的人也在不断增加,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投资的胆量也愈来愈大,但是风险也愈来愈大,“负翁”也更容易“制造”了。从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也可以证实这一点,据南京市工商部门统计,该局1至10月份共登记涉足高科技的企业85家,停业倒闭的则达70家。这种易产生“泡沫”的经济,往往因其资金周转不动而使不少业主陷入困境。更要命的是,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多半属于超前消费的“负翁新贵”,一旦自己的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他们生活也随之步入危机,让车贷、房贷“折磨”得身心疲惫。
分析人士认为,细分一下,可以归纳其他的一些出自消费者身上的因素。比如收入变动。相信不少消费者在进行贷款消费的时候是诚实而理智的,对当时的收入情况和今后的还贷情况有清楚的认识,但世事难料。不少银行均表示,他们工作中,确实遇到过一些人,因为遭遇不幸或者是工作失误的原因,导致收入下降出现了还款困难。另外,有较少一部分人是本身存在严重的信用问题,要么在申请贷款时做了假,恶意贷款;要么就是故意赖账不还。
■银行是加工器械
在“负翁”的制造过程中,银行是真正的加工器械,担当了重要角色。首先,还是超前消费问题。社会学家认为,超前消费是一种社会心理,它的产生与银行的相关宣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宣传从心理暗示的角度,征服并加速了年轻白领一族去实现超前消费意愿。
银行放贷显然为超前消费创造了便利条件,如果银行方面把关严一点,也许不少消费者就不会成为“负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吸引更多客源,以往银行门槛并不是很高,比如对于客户收入证明,几乎没人去仔细审核其中真伪,而且银行内人员每人都有一些放贷任务要完成。这些机制上的问题,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改革去解决。据了解,农行的汽车贷款不良率已超过业内认可的警戒线2%。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农行车贷不良率高、自身存在着风险控制不足、办理手续不完善等问题。当初为了争夺汽车贷款市场,两年前农行曾打出了“首付一成、期限八年、利息10%优惠”。造成了客户选择上经营性平贷占到了四成以上,从而加大了车贷的还贷风险。
同样由于机制漏洞,银行间的信息不能很好地共享,给部分本身有恶意贷款倾向的消费者,比如一些投资炒房者钻了空子,向多家银行贷款,一旦投资失败,无力还贷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负翁”。人情关系也对“负翁”制造有一定“贡献”。据记者了解,银行工作人员难免会接触到熟人、关系户申请消费贷款的,碍于情面,有些不符合放贷条件的人也就放马过去了。
“负翁制造”离不开两个主要条件,超前消费心理和银行消费信贷提供的便利。但究竟是先有超前消费心理还是先有银行消费贷款,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让人挠头。在大多数人看来,要问责,那就消费者和银行各打五十大板。但是一位社会学教授却表示,寅吃卯粮,到底谁上了谁的“当”?其实,谁也没上当,只是很多人都是只看到了眼前,没想到身后那笔现实的账。
■深层次社会因素使然
社会学家分析说,“负翁”制造有其深层的社会因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心理需求的提高,而人们的心理需求总是高于现实的物质生活需求水平。当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费这种社会心理即使没人动员,没人宣传,不需要榜样的力量去感召,也会水到渠成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甚至一枝口红,你都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买了再说,用了再说。有了个人贷款,你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变为即期消费。
江苏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惠蓉指出,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正从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意识明显的在增强,人们从观念上有了转变。但是,一些畸形消费特征也愈演愈烈。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给自己的生活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与个人经济基础不成比例的消费方式,往往带来了痛快消费一天、艰苦积蓄一年式的非理性化现象。
( 责任编辑:魏喆 )